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今年全國兩會上,共享單車又“火”了一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日前回答記者提問時明確表態,“共享單車,我支持。”“這樣一種創新舉措,我非常贊賞。”
一顆“定心丸”落肚。但共享單車企業切莫忘記,韓書記的另一句話也很關鍵:“共享單車應當在規范中發展、在發展中規范。”
其實,除了共享單車,在今年兩會上,包括網約車、共享汽車、房屋短租分享、教育分享、醫療分享等多種形式在內的各類共享經濟已經引起了代表委員們的廣泛關注。作為新事物,它們的出現,通常處于活躍的創新領域,需要公眾和政府的包容;但其存在,又往往是管理的盲區和法律的邊緣,給所在城市帶來諸多“成長的煩惱”。
共享經濟,如何在規范中發展、在發展中規范?正在出席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有話要說。
圖說:共享經濟管得好才能長得好。鄭辛遙畫
共享經濟 來勢洶涌
共享經濟,又稱分享經濟。記者了解到,為了推動分享經濟進一步健康發展,國家發改委去年9月專門起草了《分享經濟發展指南》,并于今年2月28日起正式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3月6日。
根據《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統計,我國參與分享經濟活動總人數目前已經超過5億人。預計到2020年分享經濟市場規模有可能占我國GDP的10%以上。
另一組新鮮出爐的數據更加直觀:2016年我國分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34520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共有6億人參與,比上年增加1億人;分享經濟企業的融資規模達1710億元,比上年增長130%。可以說,2016年,分享經濟迎來了“發展元年”。
數字急速增長、規模不斷擴張的背后,問題也層出不窮。去年國家發文讓網約車“合法化”,北上廣等大城市隨之出臺了規范性的管理文件,初步解決了網約車在安全與公平上存在的問題。但更多共享經濟時代誕生的項目,問題仍在繼續。共享單車就是其中的典型。
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日前發布的《2016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共享單車市場整體用戶數量已達到1886萬。預計在今年,共享單車市場用戶規模將繼續保持大幅增長,年底將達5000萬用戶的規模。
野蠻生長背后,管理必將成為短板。昨天,多位代表委員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共享經濟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可能涉及政府、公安、金融、保險、企業等諸多環節,需要各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同時也亟待法律法規的支撐。
圖說:去年,網約車獲得了合法身份。
共享單車 “痛點”不少
全國人大代表朱國萍,是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虹儲居民區黨總支書記。來京參會前不久,她剛和社區志愿者們一起,對小區內違規停放的共享單車來了一次“大掃除”,結果一天內搬出了58輛共享單車。
“之所以叫共享單車,就是大家共享的,按說不應該進小區。現在都放到樓道里,性質就變了,就成了私人單車了。希望單車公司能夠重視,市民素質也要跟上去。”朱國萍認為,共享單車是好事,低碳環保,方便百姓出行。但是目前違法停放、單車進小區等種種不文明現象都開始增多。“上海一直是一個干凈、管理有序的城市。共享單車的出現不應該破壞這種整潔有序,而要把好事辦好。”她建議通過政企合作,將違法停車問題納入政府網格化管理,不文明行為納入個人征信系統,通過“紅黑榜”,對守序者獎勵,失信嚴重的人,有可能會影響到買房、貸款等個人事務的辦理。
朱國萍代表遇到的,還僅是共享單車使用者的問題。相比之下,共享單車無序投放,分布不均,與公共資源之間產生的矛盾,更加令人頭痛。
全國兩會召開前不久,上海黃浦區政府與共享單車企業之間有過一次“交鋒”。事情源起去年底,黃浦區車輛停放管理公司對區域內亂停亂放和過多占用原有非機動車停放點的共享單車,提出申請后通過交警部門將其收入制造局路停車場代為管理。兩三個月下來,這些被“扣”單車總數達到了近5000輛,其中3500輛左右為摩拜單車,其余1500輛左右為ofo、小鳴等共享單車。
黃浦區車輛停放管理公司表示,共享單車企業可以免費取回這些單車,但必須承諾解決亂停放的問題。共享單車公司則對單車被扣的合法性提出質疑。雖然期間雙方多次協商和溝通,但遲遲沒有達成一致,停車場的單車也越積越多。
3月6日,上海市公安局黃浦分局、黃浦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將共享單車違規停放涉及的法律法規條款,向摩拜、ofo、小鳴等共享單車公司進行了書面告知。各共享單車公司也書面承諾將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在投放、運營維護等環節加大管理力度,做好文明騎行、文明停放的宣傳引導。隨后,代管的違規停放單車已于這兩天陸續領回。
問題看似告一段落,但其中暴露出的企業經營與公共利益、依法管理與法規空白等矛盾,依然是共享單車健康發展的“痛點”所在。
圖說: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等不文明現象開始增多。
法律法規 亟待制定
全國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沈志剛代表認為,共享單車是好東西,但由于是新生事物,在監管上都存在一個從粗放到精細的過程。共享單車的發展速度超乎人們的想象,固然有市民需求的推動,但也必須看到,資本的無序競爭,跑馬圈地式的盲目發展,也是其急劇膨脹的重要原因。
從一抹橙色亮相街頭,到如今共享單車“圍城”,只用了不到一年。而據預測,今年上半年上海街頭共享單車就會突破50萬輛。有媒體估算,這50萬輛車并排緊密排放,足足有150公里長。150公里長的車陣堆上馬路,占據人行道、居民小區空地、甚至是快車道這樣的公共資源。
沈志剛指出,占用這些公共資源,共享單車企業并沒有花錢。有人說,共享單車方便了市民出行,幫政府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棘手問題,優化了公共服務供給,是公益性的。但實際并非如此。共享單車企業收取押金和使用費,賺取沉淀資金的利息;政府部門也與相關企業簽訂購買服務合同,花錢購買服務;最重要的是,幾家共享單車龍頭企業已經完成了七八輪融資,累計融資數十億美元。這都說明共享單車并非單純的公共產品,而是一門生意。做生意,應該有規則。
如今共享單車企業做出承諾,領回扣車。但承諾如何實現?亂停放問題是否就此解決?政府部門再能做些什么?一連串問題引人深思。對此,沈志剛呼吁,共享單車已經充分試水,問題也不斷浮現,是到了出臺法律法規引導其規范發展的時候。
圖說:近日,北京、上海、重慶等多地又開始流行起了共享汽車。
管理共治 服務并舉
事實上,在出臺法規規范發展上,已經有一些城市開始探索和實踐。全國兩會開幕當天,成都市召開鼓勵共享單車發展專題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成都市關于鼓勵共享單車發展的試行意見》,旨在引導共享單車規范有序發展,推動綠色低碳出行。這也是全國首個鼓勵共享單車發展的試行意見。
無獨有偶,同樣在全國兩會開幕不久,北京市交通部門回應代表建言時透露,北京市共享單車管理辦法有望年內出臺,目前正在研究方案,各區或將施劃共享單車停放區,由共享單車運營公司負責管理。
沈志剛認為,上海出臺相關法規已時不我待。他建議,針對共享經濟,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應有幾個關鍵原則:安全、效率、公平、可持續、可追責。“比如網約車,具體的規范性文件已經出臺,對車輛和從業人員從規范、安全、公平等方面都作了考慮,共享單車也應如此。”
沈志剛認為,對于共享單車的法規,各部門應當系統性研究,力爭形成有效的管理框架。比如,車輛和租車人信息應當與交管部門共享,便于交警遇到違法行為可以有效執法。又比如,共享單車過度投放占用公共資源,應當如何收取費用等。法規的制定,應當充分征求社會各方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借鑒國際上一些較為成熟的做法。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王戰對共享單車的無序競爭表示憂慮。“類似共享單車這樣的創新業態,該不該有知識產權的保護?”王戰說,比如摩拜是這個行業的首創者,有很多創新的理念和做法,現在它成功了,別的企業一哄而上,這是不是一種侵犯知識產權?即使這里不存在知識產權的問題,政府部門也應該制定相應的產業政策,這種產業政策,應該保護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即使為了避免壟斷,也不應讓競爭過于無序。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芮躍華認為,在規范共享單車的運營方面,還要重視其中存在的金融風險。“銀行的主要業務是什么,吸收公眾存款。現在共享單車的押金,一輛車接近300元,已經成為一種類金融,但卻沒有金融的牌照,也就是它拿了錢可以做任何的投資。如果投資一旦出現問題,押金就泡湯了。”芮躍華認為,對于不斷出現的共享經濟,政府部門要對新興業態有超前的研究,才能有能力規范其有序發展。
當然,針對共享經濟這樣的新生事物,最怕出現“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局面。對此,全國政協委員蔡威認為,政府應確立底線性的安全和質量標準,同時改變單一監管思路,通過政府、平臺、參與者多方參與協同治理。全國政協委員劉昌俊則建議,除了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作為城市管理者,也要為共享經濟的發展提供好服務,比如針對共享單車,要通過規劃,加快自行車停車場、停車位建設,在公交、地鐵站點、大型商業中心、公園、學校等為共享單車規劃建設專用停車位。
*本文轉載自《新民晚報》,作者:潘高峰、邵寧、姚麗萍,原文鏈接:《兩會焦點丨代表委員為共享經濟規范發展建言獻策—— 宜鼓勵忌膨脹 定法規促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