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滴滴到底值多少錢,這一直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個迷。
而就在2017年“五一”小長假前一天,滴滴出行給出了新答案。滴滴完成最新一輪融資,融資金額55億美元,經過這一輪融資之后,滴滴的估值高達500億美元。相比2016年郭臺銘旗下的鴻海精密投資滴滴時的340億美元估值,又有了大幅提升。
據悉,該輪融資主要來自于交通銀行、招商銀行、軟銀和銀湖資本四家投資公司。其中銀湖資本屬于新晉投資公司,此外三家公司都是滴滴的歷史股東。
對于一個成立不到5年的創業公司而言,滴滴的融資額度與資本估值舉世罕見、讓人匪夷所思。
500億美金,已經超過了京東的486億美金與網易的349億美金,距離百度的619億美金也只有一步之遙。按照一家已經實現規模化贏利的成熟企業估值,給予滴滴上市前10倍的市盈率,500億美金估值就需要50億美金,也就是300多億的凈利潤支撐。300億凈利潤、甚至30億元凈利潤對于經營困難的滴滴來說都是天方夜譚。如果滴滴是一家經營現金流非常充裕的公司,沒有一家企業的管理層熱衷于通過融資來大幅稀釋自己的股權。
500億美金,超過了上汽集團在A股的的市值,也超過了比亞迪、長城汽車與吉利汽車三家中國最優秀車企的市值總和,500億估值與其說是滴滴的真實價值體現,不如說是投資人操縱的一場擊鼓傳花的資本游戲。
滴滴生逢其時。2013年開始,隨著智能手機普及、移動支付大范圍興起與4G網絡的全面鋪設,給滴滴快速崛起提供了天時與地利,各路資本也蜂擁而至。從滴滴剛起步時,天使投資人王剛的70萬開始,到A輪300萬美元,B輪1500萬美金,C輪1億美元……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滴滴公司已經完成十三次融資,總額超過150億美元,接近1000億人民幣,創造了中國非上市企業的融資紀錄。
滴滴融資數據統計
出行業務寒冬
當各路資本還在瘋狂的推高滴滴的資本估值時,滴滴的業務經營卻逐漸進入寒冬。
滴滴出行的商業模式是有天然缺陷的,很難擺脫困境。漲價導致用戶流失,用戶流失導致司機流失,司機流失導致進一步的用戶流失,就此陷入無解的死循環。
這有點像過去大家熟悉的團購行業。各家團購企業陷入無休止的價格戰,價格戰不僅導致團購企業無法盈利,更導致商家利益受損。而用戶對團購平臺沒有任何忠誠度,只是盯著價格在各個平臺流轉。最終大多數團購網站消失,只留下了美團轉型外賣、繼續掙扎。
這也有點像網絡視頻行業的困境,視頻網站的用戶增長需要優質內容支撐,優質內容采購需要高昂內容成本,而內容帶來的廣告營收與會員付費收入又無法覆蓋高昂的內容成本,企業只能縮減內容采購預算,減少內容采購預算導致優質內容匱乏,優質內容匱乏造成用戶流失,用戶流失導致廣告收入下降,又是一個死循環。最終大多數視頻網站關張,只留下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等依附BAT巨頭下偷生。
面對商業模式帶來的天然缺陷,滴滴也做了一些嘗試,在容量有限的移動APP界面,陸續上線了快車、出租車、專車、順風車、代駕、試駕、公交等多個產品,除了快車與出租車業務做得不錯之外,其他產品并沒有見到成效。在品牌管理領域有一個打不破的鐵律,企業只可能在消費者心中建立一種清晰定位,要么你專業做快車,要么你專業做專車,要么你專業做代駕,企業不可能通吃掉所有業務。過度的品類多元化,只會損耗企業的品牌價值及客戶對企業的專業認知。所以,只是簡單的品類擴展無法挽救滴滴。
在經過2014-2015年的互聯網出行補貼大戰后,滴滴逐漸取消對車主和客戶的補貼,司機和乘客的熱情開始消退。“滴滴已經不是最初的那個滴滴”。“打車難,打車貴”兩大痛點,滴滴都無法很好解決。
公開數據顯示,自2016年8月滴滴優步合并以來,這兩個應用每天打開的人數都出現了明顯下滑。其中,去年下半年,每天打開滴滴出行的用戶比例從4.5%下跌至3.4%,下跌幅度達到了27%,優步中國則從原來的0.5%下跌至0.1%。 沒有高額補貼,司機的收入較其他行業沒有明顯優勢,活躍司機數量也始銳減。沒有高額補貼,滴滴快車相比路邊出租車已經沒有任何價格優勢,顧客也開始流失。
屋漏偏逢連夜雨,除了取消補貼帶來的司機與乘客流失,出行訂單大幅下滑與網約車新政加速落地也不無關系。2016年10月21日,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紛紛發布網約車新政細則,網約車本地戶籍本地車牌幾乎成為各個城市的標配。主要依靠私家車掛靠模式的滴滴出行首當其沖。同月,滴滴出行方面稱,該平臺在上海的41萬名司機中,僅有不足3%具有上海本地戶籍。
滴滴本以為聯合投資人做掉了快的、做掉了優步后,中國的互聯網出行領域將天下太平,沒有預料的是,迅速崛起的共享單車開始迅速擠壓滴滴的空間。滴滴曾提供這樣一個數據,大約70%的出行需求集中在3公里,人均每天3公里出行頻次約為兩次。而短途出行正是共享單車的優勢,等待時間更短、更自由、更便宜。
尋找新故事
在現有的出行業務遇冷,無法支撐如此高的估值時,滴滴只能尋求新的故事。
對于55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滴滴表示了在布局國際化與前沿智能交通科技上的決心。滴滴創始人程維說,“成為智能交通技術的領導者,并通過積極的國際化部署推動世界交通和汽車產業變革,是滴滴發展的核心愿景。”
全球化方面,滴滴出行采用合縱連橫政策拓展海外市場。梳理發現,自2015年至今,滴滴出行已先后投資包括東南亞地區的Grab、美國Lyft、印度Ola、巴西99 Taxis等出行平臺,并于去年11月宣布與安飛士巴吉集團(Avis Budget Group)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為中國用戶在近175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境外租車服務。在國際市場上滴滴將面臨Uber的激烈競爭。同時,國際市場上對網約車的態度并不明晰,此前,包括韓國、意大利、法國等多個國家對Uber進行禁止,滴滴出行出海似乎也將面臨同樣難題。
在4月28日的融資消息中,滴滴出行表示,依托人工智能技術優勢,滴滴出行已具備條件在智能駕駛和智慧交通方面取得系統性突破。目前公司已經在硅谷成立美國研究院,借此吸納頂尖科技人才,并計劃在關鍵技術領域進行深度投資。今年1月,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表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臺、全世界最大的無人駕駛和新能源汽車運營商是滴滴出行未來的主要目標。
從當下情況來看,無人駕駛領域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只是望梅止渴的業務,距離商業化還很遙遠。滴滴出行在這一領域能否趕超谷歌、百度等巨頭暫且不論,要想在這些業務上有所突破,投資人還要做好再拿出上百億美金去投入的心理準備。但是,未來是否還有新的投資人愿意為滴滴遙不可及的夢想買單,老的投資人是否還有耐心維持這個脆弱的估值泡沫?即使投資人把賭注放到了無人出行領域,商業價值又有幾何?
入局無人駕駛汽車,進軍造車領域.......滴滴出行的選擇看似很多,但貌似又沒有真正的出路。
結語
在最近一輪融資前,滴滴管理層的股份已經稀釋到8.4%,員工持股10%,騰訊和阿里各持11.4%和9.5%,余下的股東持股比例均未達到5%。本輪融資后,滴滴管理層股份將再次被稀釋,大概只有7.48%。
滴滴早已經不是程維的滴滴,而是各路資本共同維護的滴滴。在對滴滴的千億投資中,各路資本都投入重注,滴滴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一旦滴滴估值下跌,無法完成上市,對這些投資人將是致命打擊。
所以,投資人們小心翼翼的維持著滴滴的天價估值,四處奔走去為滴滴融資的不是程維,而是滴滴的這些投資人們。滴滴融資就像一個擊鼓傳花的游戲,為了保證現金流支撐,在幾任投資者的賣力包裝與推介下,未上市滴滴的估值就已經高達500億美金,這些投資人在滴滴估值泡沫之前,必須想法設法找到下一個接盤人。
但高估值往往給企業創始人帶來巨大束縛,因為他們不得不花費巨大精力去維持估值泡沫不被捅破,而不得不做一些只給投資人看、但沒有實際價值的業務選擇。
在滴滴的融資材料中顯示,滴滴出行預計2018年在美國啟動上市,這是滴滴投資人們最后的救命稻草,他們需要盡最大努力,幫助滴滴上市,只有滴滴上市,他們才能把這塊燙手的山芋交給二級市場投資者,實現安全退出。現有業務已經不能支撐估值,投資者們就需要滴滴講轉型的新故事,需要滴滴發展成為技術驅動型公司,這樣才有可能進一步融資,為最后一步的上市做準備。
面對如此困境,滴滴未來何去何從?不是無休止的并購重組,不是無休止的向投資者伸手要錢,滴滴的重中之重,是要探索出真正有價值的、能夠實現正向現金流的商業模式創新。
我們不想過早否定滴滴的未來,但筆者想提醒滴滴的管理團隊一定要保持清醒,500億美金只是資本泡沫,而不是真實業績的體現, 擊鼓傳花的資本游戲一旦終止,有可能讓滴滴瞬間崩盤。這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我們愿意看到的。
程維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不再做資本的傀儡,拋開企業高估值帶來的壓力,在商業模式上探索出真正的突破性創新,使滴滴安全著陸,不是依賴業內開玩笑所稱的滴滴核心競爭力——“柳青的融資能力”。
不破不立,創新商業模式,打破互聯網出行領域的行業瓶頸,才是滴滴自救的唯一之路。但這首先需要程維打破投資人給滴滴套上的資本枷鎖。
*本文來源:礪石商業評論,作者:劉學輝、劉彥領,原標題:《【深度】滴滴是一場擊鼓傳花的資本游戲嗎? | 礪石》
【號外】想要捕捉文旅大消費行業風向標?想要了解最前沿的文旅跨界創新?想要學習行業大佬最新的干貨分享?想要與行業精英現場互動深入交流?來“2017中國文旅大消費創新峰會”吧!6月13-14日,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文旅大消費頂級內容盛宴等你來!了解會議詳情&報名請戳:我要報名!(提前報名有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