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對于互聯網和互聯網+這個劃時代革命百年一遇的寒冬來說,對于大部分中小企業來說,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只要死不了,就有活下去甚至進一步活好的機會和可能,畢竟中國的經濟大勢是朝上的,中國的市場方向是沒有錯的。
因此,當天天面對企業倒閉和關門的生死之訊時,不少的企業其實很多時候不是被冬天凍死的,而是被冬天嚇死的。正如中國某位知名企業家發出的建議,希望中小企業主甚至是企業家們不要輕易自殺。
正所謂,這年頭,中國的事,沒有什么好辦的,也沒有什么不好辦的,關鍵在于自己,尤其是這個寒冬的時候。
對于企業活下去的根本之道,就是企業的維持戰略了,也是互聯網和互聯網+這個劃時代革命的唯一生存之道。
錦坤作為中國領先的連鎖與互聯網品牌營銷服務機構,多年來服務了近千家一二線知名品牌的實踐和數據告訴我們,只要您所處的行業不是必然要被互聯網洗掉、您的企業依然還有服務客戶的專業價值和專業效果,哪怕你沒有互聯網手段,您依然還在活下去的理由,有活下去的理由,在沒有更好的互聯網轉型策略和結果之前,不要輕易轉型或變革。其實很多企業不是因為發展得不好、不是因為沒有擁抱互聯網而死的,恰恰是瞎轉型轉死的、累死的、折騰死的。
不死的根本是什么?
《企業互聯網轉型》告訴我們,傳統企業如何渡過生死劫,關鍵在于如何活著。只要是不違反法律法規,只要不違反良心道德,一切活下去的策略方法和手段均可應用。
正如一個老生常談的故事一樣,"一個團隊在原始森林里迷路了,突然一個人說,我有指南針,于是,整個團隊跟隨這個指南針用三個月的辛苦走出了原始森林。當走出去的時候,那個手持指南針的人才告訴大家真相,他的指南針是壞的。"
一個團隊迷路而走出原始森林就如同面對寒冬而活下去一樣。這個時候,一個錯誤的戰略也許還會比沒有戰略好!
世界上沒有哪個公司一百年不遇到困難、永遠正確!
全世界無數百年以上的公司,沒有一個沒有經歷過經濟的災難,沒有一家公司在一百年周期里不碰到毀滅性的打擊,但是為什么這些公司能夠渡過難關?問題是,他們面對難關時不管是什么原因肯定是化險為夷了。這才是最重要的。
戰略的本質在做“不死”!
不死才是硬道理,當面對寒冬的危機時。正所謂,做戰略的本質在做“不死”!
那么,企業又該如何做或者在哪些方面作為才能避免不死而活著呢?
1.信心比黃金還重要。
曾有一位著名社會學教授說:“當一個人對世界完全失去信心時,早上甚至沒辦法從床上爬起來。”可見,信心對人何等重要,尤其是在這個冬天的時候。
有信心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奔頭。特別是在這場金融危機中更是這樣。有人說了連雷曼兄弟這么巨大的銀行都是說完就完,我還有什么希望和信心呢?其實,雷曼兄弟銀行的破產縱有千條理由,其中肯定有一條是它自己的儲戶對其失去了信心所致。一個個對其失去信心的儲戶,一夜之間都取走他們多年的存款,加速了其破產的速度。
當然,企業領導者的信心應該是第一位的。這種信心一方面來源于企業主自己,但更重要的應該還是來源于我們有英明的領導和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政府有能力抵御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當然了,在這非常時期,企業的團結和信心比黃金還重要。
2.現金比媽媽還重要。
“現金為王,甚至比你的母親還重要!”這是紅杉資本致旗下公司CEO的一封信中提到的。這充分說明了在這個冬天里,現金的重要性,尤其是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如果可能,要盡可能變現一切可能的資源和資產,把這些東西換成實實在在的現金。
3.優化業務進血。
有人說曾夸張地說,企業說白了就是不斷的進血,但同時又不斷地出血,當進血多于出血時,企業能正常的活著,反之,則企業無論如何也活不長。
因此,優化業務進血是企業活下去的關鍵之道。第一,廣開進血之路,第二多進血,第三特殊時期進血人員實行特殊政策。
4.控制出錢管道。
王永慶經常說,你賺到的每一元收入并不是你的利潤,但你節約的每一塊錢,卻全部是你的利潤。危機下,減少每一分的開支即是企業最大、最干凈的利潤。這時候需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計壓縮開支,控制出錢管道,記住:少即是多,少出即是多掙。
說“節流”,幾乎每個企業首先都會想到裁員,這自然是一種辦法。但泛泛意義上的裁員,不是解決之道,關鍵是裁掉確實無效之才而留作惋惜人才,只有這種結構化的危機下的裁員更能幫助企業進行人才結構的優化。
顛覆你的并非互聯網+,而是你自己
來自國家工信部的數據顯示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正在將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創新成果引入傳統工業,改造和提升著傳統產業,創造出物聯網、工業互聯網這樣新的巨大市場。
傳統企業家恐懼地看到,大數據、云計算、平臺模式、移動互聯網等,以及各種匪夷所思的創新和顛覆應用,正在攪局傳統企業的生存法則和商業模式。
更有悲觀論者認為,傳統企業會消失,認為傳統企業都會像諾基亞一樣——我們并沒有做錯什么,但是我們輸了。更有旁觀者,十分熱鬧的、開心的、圍觀著傳統企業與新興互聯網企業的對賭。
是的,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了,每次產業變革都會催生一批新模式、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新機制、新領軍人物,這“六新“對傳統企業和產業了帶來革命性和顛覆性的變化。
《企業互聯網轉型》把這“六新”理解為企業的互聯網+。
但顛覆你的并非互聯網+,而你是自己。
這一切沖擊,對于傳統企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因為困局往往意味著機遇,因為一旦找到以“互聯網+”打破困局的鑰匙,就必將迎來新一輪的成長。這一次沖擊也是傳統企業新的春天,就看轉型的速度和管理進化的速度和步伐了。
不可否認,互聯網新興企業蒙頭蒙腦的給了傳統產業悶聲一棒。悄然無息的瓦解了一些傳統銷售渠道、服務方式和盈利模式,但是僅僅有這些變革根本不夠,傳統企業重要的技術能力、創新能力、生產能力一旦和互聯網結合,將會迸發無比強大的競爭能力。海爾、華為、萬達、聯想、萬科等大型傳統企業,攜帶著重資產、大隊伍、新技術,已經開始了新一輪的互聯網化轉型的絕地反擊。
這次“互聯網+”的進化,根本不是鹿死誰手的問題,也不是賭博誰輸誰贏的問題,而是看誰融合得更快的問題。
所以,從本質上講,不是互聯網或互聯網+問題,而是你的問題。
前天還在全國甚至全球趾高氣昂的蘇寧,昨天就突然暗自消沉,今天又隨著阿里近300億入股成了香餑餑……
“熟知并非真知”。
黑格爾在《小邏輯》中的一句名言表明熟知與真知是有區別的,甚至可以說有著很大一段距離——熟知只是看到了眼前事物的輪廓,而對其內涵卻未加深思,因而并非是真知;對過去成功的熟知,或許會成為一種思維定式,對未來和變化失去敏感性,因而制約了互聯網化的轉型。
正如錦坤創始人石章強在其新著《企業互聯網轉型》中所說,創新往往在邊緣地帶產生,改革往往是從問題倒逼。
即使你具備了出神入化的互聯網思維又能怎么樣?即使你啟動“互聯網+”又如何?商業模式不改變、企業管理不進化、組織結構不改變、企業文化不更替,技術、資金、市場、規模、品牌……這些曾經的優勢,在互聯網化進程中,甚至會變成弱勢。
要么互聯網化轉型,要么死亡。除了我們自己,誰能阻礙我們前進的步伐。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加入到這一場“掉隊即死亡”的戰爭中,和你的競爭對手在新的、同一個起跑線上一決高低!
正如《反脆弱》的作者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所說:驗證你是否活著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查驗你是否喜歡變化。
未來屬于那些自我顛覆在新模式、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機制、新領軍人物“六新”方面能夠揮刀自宮完成互聯網化轉型的企業家和創業家。
*本文作者:石章強,錦坤創始人、上海市政府品牌專家委員、執惠專家作者。
【號外】想要捕捉文旅大消費行業風向標?想要了解最前沿的文旅跨界創新?想要學習行業大佬最新的干貨分享?想要與行業精英現場互動深入交流?來“2017中國文旅大消費創新峰會”吧!6月13-14日,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文旅大消費頂級內容盛宴等你來!了解會議詳情&報名請戳:我要報名!(提前報名有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