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近日《中國旅游報》報道,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在法國波爾多,與法國旅游部門負責人舉行工作座談,就進一步加強中法全域旅游、結對交流、旅游投資、旅游航空、旅游小鎮、旅游安全及郵輪旅游、美食旅游、海濱旅游合作等進行了交流。李金早局長在德國巴伐利亞調研了當地發展全域旅游的理念和實踐,以及廁所的建設和管理情況。
李局長考察法、德旅游發展經驗,介紹中國旅游發展情況,對加強旅游國際合作、提高中國旅游建設、管理和服務水平,無疑是件好事。從報道中看出,無論是考察外國經驗還是介紹中國做法,“全域旅游”是他最關心的。
本人從事旅游教學研究30余年,看過幾本外國學者寫的旅游著作,退休后也自費去了30多個國家觀光,還沒有見到外國“發展全域旅游的理念和實踐”。當然,外國人沒有說的,中國人也可以說;外國人沒有總結的,中國人也可以幫他們總結,不能妄自菲薄。
在“全域旅游”問題上,本人在去年6月寫的《我為什么不贊成運動式的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一文說過:
“筆者對“全域旅游”一直持審慎的態度,主張對“全域旅游”的內涵、外延和實現方式進行充分的探討。2015年9月2日《中國青年報》刊載我的短文《點贊“全域休閑”,存疑“全域旅游”》:2020年舉行的北京世界休閑大會的主題“休閑提升生活品質”,倡導“全域、全季、全民休閑”的理念,“推進休閑在時間、空間、主體方面全覆蓋。這個大會必將普及國民休閑權利的理念,促進城鄉休閑設施的完善,推動國人休閑品質的提升”。“倡導全域、全季、全民休閑,是個福音,惠及平民百姓;發動“全域旅游示范區”評比大賽,‘用全域旅游的概念來布局旅游產業發展,發揮全域旅游對生產要素布局的導向作用’,是否有這種立竿見影的效果,不妨耐心觀察” 。至今筆者仍堅持這個觀點。
退一步而言,如果使用“全域旅游”這個概念,大致內容可這樣理解:具有宜居宜游的優良自然生態環境,安全、誠信、守法、親和的社會生態環境;完善的立體化的交通網絡、設施與服務,準確、即時、多功能(咨詢、訂購、付款、退款、投訴等)的智能化旅游信息服務;自然、文化和社會資源得到合理、適度的利用與維護,可持續地提供觀光、度假和特種旅游產品,同時滿足本地居民和各種游客群體的休閑需求,無論團隊行還是散客行都暢通無阻。一句話,這就是人們經常說的“旅游目的地”概念。”
李局長考察的法、德兩囯大多數地方,無論城鄉,幾乎都能做到這些,說它們是“全域旅游”也未嘗不可,甚至說是“全域旅游示范區”也未嘗不可。不過,請不要忘記,即使在那里,無論是本國居民還是外國客人,作為休閑人一定到處都以找到各類休閑的環境、場所和項目;作為旅游者,不會無目的地的“無景點”旅游,一定會選擇他(她)喜歡的景點、線路和區域,即使是度假也一定會選一個他(她)想去的目的地。如果李局長自費去歐洲旅游,也一定會沿著一定的線路、選定一個或幾個目的地,完成一次有限的旅程,決不會自已掏錢來一次“無景點”旅游。
更重要的,在介紹中國 “如火如荼”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運動時,請不要忘記:
歐洲這些國家早完成了工業化和城市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基本上沒有城鄉差別、地區差別。我在歐洲小鎮看到,即使是鄉間小鎮各種休閑設施也相當完善,這些休閑娛樂健身設施首先和主要是為本地居民配置的,當然同時也為游客服務,但不是刻意為游客建造的,除了小鎮的旅游信息中心。
這些國家的文化旅游、生態旅游、鄉村旅游、都市旅游、慢域旅游、工業旅游、購物旅游、科教旅游、修學旅游、體育旅游、康養旅游……等全面開展。旅游與各行各業自然融合,是在各行各業發達的基礎上在市場經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不是政府的“旅游+”或“+旅游”“號召”下“評比”出來的。
這些國家在農業現代化和工業現代化的基礎上實現了服務業現代化,第三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例、第三產業就業人口占就業總數的比例、城鎮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例都在七、八成以上,中等收入群體占人口大多數,人均GDP在4~7萬美元之間,是“橄欖”型而不是“金字塔”型的社會結構。那里也有貧窮人,我也見到過乞丐,但占人口的比例很小,而且有失業津貼,甚至可以拿了失業津貼到中國陽朔、麗江來度假。
這些國家國民休假有制度保障,法國早在1934年就有帶薪體假立法,半個多世紀前普及了帶薪體假制度。國民休閑權利意識十分普遍,政府官員與老百姓一樣帶薪體假制度。現英國女首相梅去年擔任首相后,就與丈夫一起徒步旅游一周。休閑度假已真正成為大多數人的生活的一部分。
這些國家法制完備、市場有序,在民法、商法中都包括了旅游者的權利、旅游商業規范等。游客有難,“非旅游警察”不會坐視不管。大多數居民遵紀守法、有禮貌、熱情待客。
如果說它們是“全域旅游的典范”,這就是它的社會經濟文化基礎,如果沒有這個基礎,“全域旅游”不過是空中樓閣。而這個基礎是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生態文明長期、漸進、全面發展的成果,不是靠政府的“政策”催化出來的,也不是由政府先制訂“標準”、號召地方“創建”出來的,更不是政府哪個部門“評定”、授牌的。
有人說過“全域旅游”是“世界旅游發展的共同規律和總體趨勢,代表現代旅游發展的新方向,縱觀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無不是全域旅游發展的典范。瑞士、新西蘭、法國、西班牙、澳大利亞等著名的旅游勝地,都是純凈的生態、優美的環境、風情濃郁的美麗小鎮和鄉村、高品質的旅游區、美麗風景道、特色旅游要素的集成””。如果真是如此,請不要忘記,他們是如何做到這一步的。
期待李局長把法、德“全域旅游”的經驗帶回來,在中國的土地上生根、發芽、成長、結果。
*本文作者:王興斌,執惠專家作者,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原旅游科學研究所長、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旅游報特約評論員,主要著作有“旅游憂思錄”、“中國旅游客源國概況”、“中國出入境旅游國家(地區)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