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Google 的文化與藝術項目(Google Arts & Culture)最近和北京故宮合作,在養心殿旁邊的數字館里辦了個快閃實驗室,展示了三個把藝術作品數字化的項目。
展廳有 70 平米左右,三個展臺呈半圓環分布,展廳中間放著三十多張凳子,參觀者可以坐下體驗。
進入展廳從右手邊看起,第一個是把游客的相貌和藝術作品里的人物相貌匹配起來的 Portrait Matcher。展區由兩塊屏幕組成,左邊鏈接了攝像頭,顯示的是展臺前的畫面,右邊播放著世界各地藝術作品里人物的肖像。
參與者站在攝像頭前就可以在屏幕里看到自己的模樣,同時右邊屏幕里的肖像畫也會滾動起來,直到出現和參與者的臉型最相似的一個。
轉動腦袋,改變屏幕中的臉型,所匹配的肖像也會跟著變化。
Google Portrait Matcher,系統會根據你的臉型來匹配相似的藝術人物肖像,轉動腦袋,肖像也會不一樣。
逆時針順著展區走,第二個是一塊 6 平米左右的電子屏幕,輪番播放著世界各地博物館的藝術作品,比如衛城博物館收藏的海神波塞冬、太陽神阿波羅和愛與美之神阿佛洛狄忒的浮雕、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桑德羅·波提切的 《維納斯的誕生》、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里梵·高的 《星夜》等。
這些電子版的藝術作品用的是 Google 的藝術相機 Gigapixel 拍攝,每張照片由超過 10 萬個像素組成。以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宋代畫家趙昌的《歲朝圖》為例,在 Google 藝術與文化項目的網站上觀看時,最大可以看清楚畫里花朵上的花蕊。
在 Google 藝術與文化項目的網站上觀看時,最大可以看清楚畫里花朵上的花蕊。
最后一個展區是 Google 開發的 AR 教學應用 Expeditions,需要配合 Google 的 Cardboard VR 眼鏡一起使用。老師在平板電腦上打開 Expeditions,并且選擇給學生展示的圖片或視頻,學生戴上眼鏡后就可以看到這個場景,轉動視角,可以 360 度觀賞。
根據 Google 的工作人員介紹,一臺 ipad 可以最多連 40 臺 VR 眼鏡。“其實不一定是在教學過程中,平時生活中一對一的使用也可以?!?/p>
目前 Expeditions 需要通過科學上網才能看。
Google Expeditions。平板電腦上跳動的笑臉圖標是 戴著 VR 眼鏡的學生的視覺著落點。
Google 的藝術與文化項目在 2011 年成立,有網頁版和手機應用(Google Play | iOS),用戶可以這里欣賞到世界各地超過 1400 家博物館的 40 多萬件藝術品的電子版本。
目前這個項目已經和中國的 28 家博物館和藝術機構合作,展出過 13000 多件展品。2016 年,Google 和 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中國非遺產業聯盟等機構合作,辦了個 “中國手工藝術展覽”,有1800 多件藝術作品集合在 38 個線上展覽里,比如苗族的蠟染布技藝、漳州的木偶雕刻等。
這次的快閃實驗室里有 105 件展品來自故宮,桐蔭仕女玉山、任熊十萬圖冊、琺瑯彩雉雞牡丹紋碗等。展覽 12 月 8 號結束,有機會可以去看看。
*本文來源:好奇心日報,記者:楊寬,原標題:《Google 和故宮合辦了一個快閃實驗室,就在故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