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一石激起千層浪。
“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尤其備受輿論關注。景區門票價格是多年來社會輿論持續關注的焦點問題、熱點問題。
然而,“國有重點景區”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和權威的界定,只能從“國有”和“重點”兩個關鍵詞去理解。目前國內景區分為三種類型:
一種是政府定價類景區,一種是政府指導價景區,一種是市場定價景區。
而政府報告中的“國有重點景區”應該主要集中在占用國有資源、在全國知名度比較高、擁有國家級招牌、游客非常向往的政府定價類景區,比如九寨溝、張家界、黃山、故宮等。這次提出的重點只是針對“國有重點景區”,而沒有波及所有景區,是比較慎重而科學的,因為全國數萬家景區的情況非常復雜,不能一刀切。
如何才能公平合理地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呢?
當然,首先是清晰界定并篩選出“國有重點景區”。其中,類似故宮這樣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國有重點景區”相對比較簡單,由中央政府直接降低票價即可。然而,對于目前占據絕對份額的地方政府建設、管理的“國有重點景區”來說,由于游客的外部性,簡單地依靠行政命令降低門票價格恐怕就有違公平合理的原則,同時也不能體現現有景區門票形成機制的歷史淵源。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旅游業快速發展,但中央政府沒有能力大規模投入旅游景區建設,因此出臺了鼓勵國家、地方、集體、個人、外資“五個一起上”和“誰投資誰受益”的旅游景區發展政策,與我國公路建設中的“借貸修路,收費還貸”的模式如出一轍。因此,占據旅游景區開發主體的地方政府大多數都是出于發展地方經濟的盈利目的開發、管理、經營“國有重點景區”的。如果沒有相應的景區門票補償機制,就有“朝令夕改”、顯失公平之嫌。畢竟旅游只是權利,而不是福利,地方政府沒有對外地游客“請客”的義務。
實現“國有重點景區”門票降價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借鑒歐美國家的成功經驗,實行國家公園體制,讓中央政府對“國有重點景區”的開發、建設、管理、維護的成本兜底買單。
問題是國家公園體制對于我國來說是新鮮事物。
去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方案》指出。國家公園是指由國家批準設立并主導管理,邊界清晰,以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大面積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實現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陸地或海洋區域。因此,我國目前探索的國家公園體制,一是不涉及文化保護區,二是暫時不涉及存量部分。因此,依靠國家公園體制來解決當前“國有重點景區”的景區門票降價問題可能不太現實。
筆者建議:
在對全國景區進行科學分類管理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國家公園、省立公園、城市公園“三級公益景區體系”,特別是率先、重點建設好一批省立公園,滿足公眾對旅游景區的基本需求,實現景區對自身的全面定位,進而形成彼此交融、互為補充的景區縱橫管理模式,最終促進我國旅游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提升廣大民眾的福利與幸福感。
旅游景區是我國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旅游業持續發展的重要載體。
近年來,我國旅游景區在全國旅游業蓬勃發展的總體形勢推動下,無論是開發建設方面,還是保護利用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仍存在政出多門、體制混亂的宏觀格局,相當一部分景區存在發展理念滯后、管理能力欠缺、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
這與我國建設“世界旅游強國”的戰略目標不相適應,與旅游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與旅游者越來越高的旅游需求也不相適應。
針對上述問題,面對社會輿論對于景區問題的混亂認識和非理性的訴求,筆者一直主張對景區實行分類管理,即將全國的景區分為公益型、市場型、混合型三種類型,簡要闡釋如下。
公益型景區
公益型景區指具有極大的、明顯的社會公益價值的“優中選優”的景區,如故宮、黃山、九寨溝、張家界、峨眉山、三峽大壩等,其旅游資源具有很強的不可替代性,是自然壟斷產品,也是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共同所有的財富。
這類景區應免費或少收費,力爭讓全民都能夠公平共享,避免壟斷利潤,避免對低收入人群不公正,同時門票方案要向未成年人、學生、學校等重點受教育人群和組織傾斜,以達到最大的社會公益效果。
市場型景區
市場型景區指不依托所在地傳統的旅游資源,依靠開發商投入資本、土地、文化創意等旅游發展要素,產生市場價值的“無中生有”的景區,如歡樂谷、迪士尼、環球影城等,其中人造景觀、人造娛樂型景區占較大比例。
這類景區的旅游資源具有很強的可替代性和較大的風險性,是純市場化產品,門票價格決策完全是市場行為,就像美國好萊塢大片一樣,讓游客“用腳來投票”,門票采用“誰來就向誰收費”的方式,政府不承擔額外責任。
混合型景區
混合型景區指依托所在地的森林、一般人文古跡等國有資源,同時也依靠開發商投入資本、土地、文化創意等旅游發展要素,產生市場價值的“平中見奇”的景區。這類景區占中國全部1.5萬多個景區中的大多數,其中四川的碧峰峽等景區最為典型。
這類景區兼具公益性和市場性,在從旅游資源轉化成為旅游產品的過程中,需要地方政府或投資商高成本投入,因此門票定價必須部分考慮公眾的利益,同時又要面對供求關系的影響,政府又不能過度干預,一定幅度的價格升降屬于正?,F象,應實行政府指導價或最高限價管理。
以上所言,都是從資源屬性、開發建設、成本投入等因素出發,對景區進行的橫向分類,有利于形成產權安排清晰、責任歸屬合理的科學的景區門票價格機制。
那么,在縱向上,要想對景區,尤其是利用公共資源建設、管理主體相對復雜的公益型景區實現科學管理,則不能搞“一刀切”,全部設為國家公園永遠不可能成為現實。
對此,筆者主張明確各級政府的責任,逐步建立由國家公園、省立公園和城市公園組成的三級公益景區體系,就像“俄羅斯套娃”,一級套一級,共同組成公益景區體系,共同發揮積極作用,增強對自然景觀和文化景觀的保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首先要逐步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打破目前著重于自然生態保護的局限。
由全國人大或國務院,確定推行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期和過渡期,時間上同步,國家公園試點和國家公園預備清單兩種方式并行。
簡單來說,就是變那些具有不可替代價值、產權為全民所有,未來由中央政府全額或差額補貼并統一管理,實行免票或者低門票價格的景區中,選取幾個作為國家公園試點,摸索相關的路徑和經驗,如四川九寨溝、湖南張家界、安徽黃山、北京長城、山東曲阜的三孔(孔府、孔廟、孔林)等。
在過渡期內,選取試點之外的100個左右的同類景區,實行“國家公園預備清單”制度,明晰入選景區的產權,正式授權地方政府托管,明晰責權利,執行以“合理成本+合理利潤”為原則的門票定價機制,并仿效上市公司按年度公布經過第三方審核的財務數據,將其經濟運行情況置于全社會監督之下,兼顧游客、管理者和地方政府等多方利益。
待時機成熟,最終還是需要在國家公園成功試點的基礎上,在過渡期結束后,讓預備清單中的景區一次性或分批升級為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公園。
其次要著重發展省立公園。
省立公園借鑒歐美國家的州立公園的理念,實際上是國家公園的縮小版、省級版,通常由地方政府為了保護自然生態、歷史古跡或方便人民休閑娛樂而建立,其層次高于城市公園、低于國家公園。其實對于國家公園和省立公園,國外都已有很多成功的樣板可供借鑒。
舉個例子,比如美國的國家公園和州立公園分工就很明確,國家公園以保護國家自然文化遺產,并在保護的前提下提供全體國民觀光機會為目的;而州立公園則主要是為當地居民提供休閑度假場所,允許建設較多的旅游服務設施。州立公園體系的建立既緩解了美國國家公園面臨的巨大旅游壓力,又滿足了地方政府發展旅游、增加財政收入的需要。
再比如,澳大利亞有超過500座國家公園,同時也有另一種形式的自然保護區--州立公園和州立森林。這些保護區擁有權屬于州政府,區內的規定比國家公園少,多是帶有露營地、步行小徑和有標志的林間車道的休閑場所。
應該說,目前我國建立省級公園的條件已經具備,比國家公園的條件更為成熟,但由于地區發展不平衡,還不可能全國統一、全面鋪開,可以先選擇一些完成工業化的地區來推行,如在江蘇、浙江、廣東等地區,除去那些對全國人民有重大影響的景區,選取一些對全省人民有重要價值的旅游景區進行試點。省立公園既可緩解國家公園面臨的巨大旅游壓力,又能滿足地方政府發展旅游、增加財政收入的需要。
同時,由于利益主體相對簡單,不用像國家公園那樣需要更多考慮地區間平衡等問題,省立公園更加便于操作,也能為國家公園從另外一個路徑提供有益經驗,因此可以作為重點,率先推行。而省立公園從理論到實踐,都落后于國家公園,這是值得反思的問題。
最后要繼續完善城市公園的配置。
顯然,城市公園是現代城市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城市生態系統、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滿足城市居民的休閑需要,提供休息、游覽、鍛煉、交往,以及舉辦各種集體文化活動的場所。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各個城市的財政狀況顯著改善和經營城市的商業模式(客觀上也包括土地財政的驅使)成熟,從2002年城市公園免費元年開始,城市公園在我國已經發展得比較成熟,尤其是對于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來講,城市公園在社會文化、經濟、環境以及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鑒于此,有關部門在未來完全可以在這些既有成效的基礎上繼續推廣免費或低價的“城市公園”,以進一步滿足不同城市居民日益增長的、日常必需的休閑、文化、運動、交往等方面的需求。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平臺“中國發展網”(ID:chinadevelopment010),作者:劉思敏,執惠專家作者,著名旅游專家,社會學博士,中國未來研究會旅游分會副會長。原標題:《【深度】如何界定國有重點景區,探降低門票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