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舊時民間有種傳說:“皇帝住的宮殿里,地都是用金磚鋪的?!边@種用金磚鋪地的說法究竟有無根據呢?如果你有機會潛入故宮,撬開地板,翻開鋪地的青磚,你會驚喜地發現,青磚的背面不僅有年號,還有工匠的名字。
如果繼續挖,你會失望地發現,只有這些青磚,并沒有黃金。所謂的金磚鋪地,難道是傳說?先別急,等我們慢慢道來。請記住,真正值錢的東西往往并非黃金。如果你能想到這一點,那就好好看看滿地锃亮的青磚吧。它們比黃金還值錢。
所謂“金磚”,實際上是規格為二尺二、二尺、一尺七見方的大方磚?,F在北京故宮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十三陵之一的定陵內鋪墁的都是此磚,在磚的側面,尚有明永樂、正德、清乾隆、等年號和“蘇州府督造”等印章字樣。
金磚初稱京磚,是專為皇宮燒制的細料方磚,因顆粒細膩,質地密實,敲擊時有金石之聲,斷之無孔,且“京”與“金”讀音相似,“京”字后逐步演化為“金”字,故稱為“金磚”。而其燒制則從選泥、制作磚坯、熏燒、運輸、砍磨、鋪墁,所需耗費的巨大財力和物力。每個工藝環節都極其講究,整個過程要長達兩年的時間?!耙粌牲S金一塊磚”的說法,由此而來。
有人專門算了算,故宮一共用了8000多萬磚,其中兩種磚特別重要:一個是城墻外面包的山東臨清的磚,長48厘米,寬24厘米,厚12厘米,每磚重24公斤多;再就是金磚,故宮三大殿都是金磚,金磚是用太湖的泥做的。太湖澄江泥經過加工,入窯以后用火燒一個月,然后再燒一個月,最后再用松子燒一個月,整個過程要360天,包括火候等各個環節都是要求相當嚴格。聊到金磚,還應回顧一下建設北京城的古老的故事。
明代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大興土木,開始為營建北京城做準備工作時,皇宮里的磚勒令由蘇州等五府燒制。生產磚的陸墓御窯位于古城蘇州東北的御窯村,御窯村原名余窯村。因余窯村土質優良、做工考究、燒制有方,所產磚特別細膩堅硬,“敲之有聲、斷之無孔”,被永樂皇帝賜封為“御窯”。
古老的金磚燒制工藝極為復雜,僅取土一項就要經過掘、運、曬、椎、漿、磨、篩等七道工序。然后又要經過六道工序才成為制坯的泥。再經多道制作過程,歷時八個月才成坯。坯入窯后要以糠草熏一月,片柴燒一月,棵柴燒一月,松枝柴燒四十天,凡一百三十日而窨水出窯。出窯后,還要用桐油浸泡,直到磚表面呈現光澤,才算最后制成。金磚運到北京后官府還派官員逐塊檢驗,每塊都要精心檢查,方可進貢。
非常遺憾的是,這些用太湖泥經過細致工序燒制的磚已成了神話。這種復雜的工序和昂貴的價格,只有皇家才用得起。隨著帝國的覆滅,這種技術也煙消云散了。留給我們的卻是永久的嘆息。
當你游覽故宮時,請帶著一份溫情與敬意,踏上神圣的金磚,叩問逝去的歷史與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