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观看又色又爽又黄的崩锅_久久久久夜夜夜精品国产_丰满爆乳在线播放_亚洲av无码破坏版在线观看_日本五月天婷久久网站

張小龍4個小時演講全文:每天有1億人教我做產品

產業投資 本文作者:執惠 2019-01-10
1月9日晚的微信之夜,張小龍打破常規,一口氣講了4個小時,3萬多字,干貨滿滿。此處雙手奉上他的演講全文,

1月9日晚的微信之夜,張小龍打破常規,一口氣講了4個小時,期間他讓大家休息了N個5分鐘,喝了N次水,如果不是他收著,估計就直接成了跨年演講了。4個小時,3萬多字,今后可能再也看不到這樣的盛況了。廢話就不多說了,相信大家更想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張小龍的演講,此處雙手奉上他的演講全文,由騰訊提供。

大家好,我是張小龍。

沒有想到這么寒冷的天氣,還坐滿了人。我在后臺的時候有朋友在說,今天晚上特別冷,你可能要多穿一點。我雖然沒有帶這么多衣服,但如果大家都很冷的話,我也愿意跟大家一起冷。

剛剛我在下面看了一下,一些吐槽我覺得特別好。因為我每天都在聽到這樣的聲音,都已經習慣了。我覺得在中國來說,每天都有五億人在說我們做的不好,每天還有一億人想教我怎么樣做產品。我覺得這是非常正常的一個事情。但是我來這里不是為了教大家怎么做產品的,我是希望跟大家進行一個交流。

后來我用一個理由說服我自己,今年我要過來參加一下。如果連續好幾年參加,突然中斷了,有一點像把一個行為藝術給突然中斷的感覺。有時候我確實覺得這更多像一個行為藝術,因為很難在一個很短的時間里面,表達清楚特別多想法,并且讓別人能夠知道。

特別是今年這樣一個時間點,我覺得很特別。如果是去年的話,七年,大家會說七年之癢,我只能總結出怎么樣癢的。

今年是八年,并且在去年8月份的時候,微信的DAU超過10億,我覺得這是一個特別大的里程碑。因為這可能是國內互聯網歷史上第一款APP能夠有10億的DAU數量級。這個數量我們也沒有公布過,因為可能在我們自己看來,這只是哪一天達到的一個問題。

對一個做互聯網產品的人來說,應該說還是一個很值得慶祝的事情。最近我們發布7.0版本,當然有5億人吐槽,1億人要教我怎么做產品,并且還有8億人看不懂那一句話”因你看見所以存在”,到底什么意思。相信在座的,有人看懂了嗎?看懂的舉一下手讓我看一下好嗎。謝謝大家,謝謝這么多知音。居然有10%的人勇敢的舉手了。這句話可以從很多層面理解,像我在朋友圈里面發了一段王陽明的心學,并不是只一個維度,我覺得可以從很多維度。我并不希望在這里跟大家做一個解釋,我覺得留一個神秘特別好,希望每個人有自己的解讀這是最好的。

所有能夠說出來的未必能夠被人所理解,但是每個人按自己理解會更好一些。像這么多年微信啟動頁面一直是一個是一個人站在地球前面。

記得剛發布時,特別多人問我說這個圖案到底什么意思,為什么一個人站在地球前面,更早的版本是一個人站在月球的前面。這個你可能需要很有想象力。

對于這一個點,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因為我們沒有標準答案,所以這么多年以來,每一次當你看到微信這樣一個啟動頁面,可能都會有一個想法,這個人到底在干什么,他為什么要站在地球的前面。可能過了一年這個想法又會變一點,再過一年又會變一點。正是因為這樣,我覺得這才是一個特別好的啟動頁面。因為它把想象的空間留給了每一個用戶自己,這樣十億用戶會有十億個不同的理解,他會自己找到能夠打動他的那一個點。所以看起來很多的APP都在把自己的啟動頁面變來變去,微信這個不會變,并且我相信將來也不會變。

看起來微信有很多跟別的APP不一樣的地方,像有一個朋友一次在朋友圈里面說微信是一個互聯網界的異類。所謂的異類就是跟其他所有的產品都不一樣。

我看了這一句話,當時覺得很驚訝,但同時我也覺得挺自豪的。自豪的是一個異類,表示與眾不同的。我看過來,與眾不同一般是優秀的代名詞。我比較驚訝的是,微信的與眾不同并不是想一些特別的辦法去與眾不同,而是它守住產品的底線就與眾不同了。因為更多的產品并不把自己的產品當做一個產品來看待,或者說也不把他的用戶當做用戶來看待。而微信只是做到了這樣一些基本的點。

在每天使用微信的過程當中,確實看到微信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像現在春節很快就要到了,要刷起一波春節運營大潮流,會看到很多的APP,甚至所有APP的圖標都會換了,把紅黃攙和在一起,像番茄炒蛋的圖標。過一段時間你們看屏幕上面會有很多番茄炒蛋的。但微信這么多年來從來沒有變過。

很多人會問我們,微信為什么要這么堅持。

這里面其實我就發現,我和我們團隊,以及用戶,包括在座所有人來說,大家對微信其實還是有很多很多不同的理解,或者說是一些誤解。可能我看過來是一些常識的東西,在很多人看過來,覺得是難以理解的。

所以這一次的公開課,我把時間放到晚上,其實還有一個原因是如果認真準備一個東西跟大家分享的話,我很有可能會超時。可能晚上這個超時的空間是很大的。所以我先跟大家預警一下,因為這一次我仔細準備了一些內容,昨天晚上我把內容列出來的時候發現,可能我真的會超時。大家如果要提早離場或者上廁所就請便。

之所以這一次會認真準備這么多,因為在之前每一次公開課,我說老實話準備得有一點倉促,隨便想一兩個點拿出來,針對一兩個點講一下。但是我覺得到今天,微信到了10億DAU,到了八年的時候,我覺得下一步它應該開啟另外一個八年,在這樣一個點上,我更愿意花一定的時間,從微信的起源,微信的本質這些方面來更加全面的講解一下微信背后到底我們在想什么。

關于設計原則

有的時候很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什么樣的產品是一個好的產品。

是說它有很多的用戶?是說它讓人上癮,還是什么樣的?

對于我自己來說,互聯網界像我這么老,經歷這么多的這樣一個老牌的產品經理是很少的。所以對于一些產品的理念我并不認為所有人都已經知道了。

我記得在很多年以前,當我們在用蘋果手機,我們會研究蘋果為什么能夠設計出這么好的產品出來。然后當時看了很多的書,我當時也特別推崇,說喬布斯他到底從哪里學習了這些,然后發現蘋果產品的設計,很多時候來自于博朗(BRAUN)的首席設計師Diet Rams——十大設計原則的理念。

我可以把十個原則念給大家聽一下,大家做一下對比什么是好的產品——

第一條,好的產品是有創意的,它必須是一個創新的東西;

第二條,好的產品是有用的,一定要對人有用;

第三條,好的產品是優美的,它必須有美感,很美麗,你會喜歡它;

第四條,好的產品是非常容易使用的,不難用,沒有說明書,一看就會了;

第五條,好的產品是含蓄的,并不招搖的,含蓄的大家體會一下什么是含蓄的;

第六條,好的產品是誠實的,我們經常說我們要對用戶很誠實。那大家可能更容易理解一個APP怎么樣是誠實的,但是要知道這個原則是對于硬件產品,一個硬件產品怎么樣對用戶保持誠實;

第七條,好的產品會經久不衰,它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迅速消亡掉;

第八條,好的產品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第九條,好的產品是環保的,或者說他是不浪費太多資源的;

第十條,好的產品會盡可能少的體現它的設計,或者說少即是多。

這是當時對于硬件產品十個設計的原則,我只是把它偷換一下概念,轉變成通用的或者軟件產品它什么樣是一個好的產品,我認為套過來照樣適用。只不過可能在目前的互聯網來說,大家更關心的是流量,是變現,所以大家可能很久不會去想什么是好的產品。像大家現在微信里面做小程序,更多想象的是微信能不能給我推一些提醒,推一些通知,怎么樣讓能夠把用戶繼續的拉過來。

但是大家可能都沒有想一個問題,提到這些也是幫助大家理解,為什么微信辭典里面沒有克制這個詞,我們一直追尋好的設計,好的產品的原則。如果我們變一下,我們覺得破壞好的產品的設計,會覺得這個是不美的,我們不會做它,僅此而已。而并不是我們做了什么創造。

但是我觀察到特別多的業界產品經理,比如說很多人畢業以后,就會被自己公司誤導。因為很多公司的目的要做流量變現,大家的KPI是如何產生流量、如何變現。

一旦圍繞這樣一個目標,大家的工作就已經不是做最好的產品,而是用一切手段獲取流量而已。所以很多人會在微信這里碰壁,因為你的目的只是在微信這里獲取流量的話,這并不是我們倡導的一個原則,我們更倡導要做出好產品出來,分享給我們的用戶。

在這一點上,我要特別感謝我自己的經歷,因為可能二十多年以前我用PC時,我知道PC里什么是好的產品,當時我一個人做FOX,哪怕我自己做,也要把它做的像微軟產品一樣好,我挺感謝微軟的,因為通過它一系列的產品教會我什么是好的產品。

我們在Web時代做QQ郵箱時,我知道Web上什么是好的產品,手機時代我們用微信,經歷了很多,所以我們骨子里面知道什么產品是好的產品,什么樣是不好的產品。

舉一個例子,一次我問一個同事說PC時代,瀏覽量最大的是哪個頁面?是谷歌的頁面還是哪一個頁面?這是翻譯出來的嗎?哎呀,沒想到這里有翻譯,因為我普通話并不好,這樣會顯得我們的翻譯水平比較差。

PC時代,其實瀏覽量最大頁面是IE瀏覽器404的頁面。用過瀏覽器的人可能都知道。

我就問大家一個問題。既然這個頁面的PV量特別大,微軟為什么不在這里放一個廣告。因為這樣廣告不光是一個巨大的海量,對呀,為什么微軟不在這里放一個廣告呢?我們的同事們回答不出來了。

對呀,微信的啟動頁為什么老是一個人看著地球,為什么不放一個廣告呢?所以這是一個同樣的問題。為什么啟動頁不放廣告,大家是不是覺得應該看一個廣告這樣舒服一點?我覺得有可能的,因為每天看廣告看習慣了,一旦沒有廣告看你會覺得很不舒服,人是會適應的。

最近大家也看到7.0發布的時候,有一個特別大的調整。先不說功能,設計上面大家也看到,整個UI突然變白、變得刺眼,非常多人來吐槽,說不習慣。其實每個大的改版都會帶來很多人不適應。特別是微信這樣一個十億用戶量級的產品來說。

當我們認識到這一點,任何一個改動都會有五億人站出來,說不滿意的時候我們就知道我們不能夠按用戶投票來決定。如果用戶投票我們可能什么都不能改了,我們只會按照我們自己的專業的判斷,覺得我們應該往哪一個方向去做。

就像微信的7.0的新版,我們試用了很長時間,我自己一直兩個版本之間不停的切換。然后當我用兩個月之后,我發現我不愿意切回到舊的版本去,我知道這個應該是我們的用戶也可以接受,也許他們一下子覺得不能接受,但是我相信他們適應過來以后,也會接受的。

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要讓我們的產品不停地往前去適應這個時代,而不是說我們因為害怕用戶的抱怨,我們就不去改變它了。

關于微信的起源

前面這一部分我簡單講解了一下什么是好的產品,為什么微信有這么多看起來很古怪的,當然在我看來正常不過的產品的一些理念。很多人會說微信是因為這么大了。我經常說一番話,大家說站著說話不腰疼,因為微信有這么大了,所以你怎么說都可以。

但我自己并不這么認為,因為微信第一天起我們就這么認為,而不是說當我們有很多用戶了才會這樣去做。所以在這里我也愿意花一點點的時間來回憶一下我們的歷史。

很多人可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當時我給Pony寫一個郵件說開微信這個項目,這個是真實的。后來想起來有很多不認識的,比如說我去了某某寺廟,而且這一種不真實我沒有辦法去澄清的。所以包括我身邊很多朋友都問我,你真的去了?我當時怎么不知道。

所以有的時候我后來跟同事們回憶說,現在想起來覺得有一點后怕,后怕什么?其實當我寫郵件那個晚上,如果跑出去玩,出去打桌球或者干什么去,我可能就忘了這個事情,可能就沒有微信這個產品了。當然也有可能是另外一個團隊做出另外一個微信出來,但就不是這樣子的東西了。 

有時候會發現很多想法看起來突如其來的,卻往往是上帝安排的。我覺得大家要珍惜每一個突然來臨的一個想法,可能就是你的一個靈感,我也不覺得是一個突然的靈感。可能上帝作為一個程序員編好一段程序,合適時會把合適想法放在你的腦袋里面去。其實并不是說在這里等著就可以,上帝會放一個靈感在你們的腦袋里面。 

記得微信上線前的一兩年,我們團隊做另外一個事情,當時QQ郵箱我們已經做到國內第一名。覺得沒有什么好突破,我自己帶一個團隊大概一年多時間在郵件里面做一個東西叫做閱讀空間,不知道在座各位有沒有人用過閱讀空間的?在閱讀空間里面,其實當時嘗試特別多新的想法,最早閱讀空間里面是閱讀,當時博客很流行,我們可以在里面訂閱一些博客,在里面看文章。推特出來時,我覺得推特這個模式特別好,所以我們在閱讀空間里面還做一個廣播,其實比新浪微博還早,就是可以寫自己的一個微博類的一段文字的地方。每天可以在里面看到別人推薦的文章出來。

但是由于閱讀空間只是郵箱里面一個子功能,當時用戶量并沒有做的很大。當kike出來時,我覺得這可能是代表一個機會。在當時來說,當時剛開始用智能手機,溝通上面我也不怎么用QQ,對我自己來說其實沒有一個好的工具可以讓我跟別人發信息,溝通聊天。當時想法也很簡單,做一個給少數人用的這樣一個適合自己用的一個溝通工具,僅此而已。 

剛好我們有一個團隊正在做QQ郵箱的手機版叫做手動郵,我們這個團隊湊了10個人做這個,兩個安卓開發,兩個iPhone開放,兩個塞班開發,加兩個后臺,加一個UI,加我自己,加一個產品的DSN,大概十個人,經過兩個月的時間做出第一個版本,這是WeChat的起源。 

當時大家很忐忑,因為不知道這個東西會怎么樣。今天朋友圈里面曬它是微信的大概第10天的用戶的人,我覺得都挺厲害的。因為當時微信用戶量特別少。在長達半年時間里面,微信的用戶量都特別少。 

特別少的一個原因是對于一個新產品來說,你要讓別人一下子接受它,其實并不容易。但是我們當時堅持一點,一個原則,如果一個新產品沒有獲得自然增長的曲線,我們就不應該推廣它。

所以前五個月里面,我記得我們基本沒有自己推廣它的,我們只是想看微信這樣一個產品對用戶有沒有構成一個吸引力,用戶愿不愿意自發傳播它,如果用戶不愿意,我們怎么樣去推廣它也是沒有意義的。 

我記得從微信2.0開始時,我們看到曲線有了一個增長。雖然還不是很快,但是它是自然往上走的。這時候我們才知道,我們可以推它了。

在當時來說,我們其實挺害怕的一個情況。就是微信在當時對于運營商構成一些壓力。因為那是一個短信的替代方式。由于這一種壓力,使得我們并不敢獲取手機通訊錄去獲得好友。

其實當時來說通過手機通訊錄獲得好友是更好的一種方式,因為它很直接,并且可以從里面挑選一些真正的好友。但我們不能這樣做,只好說從QQ的好友通訊錄里面挑選好友。但我們并不希望它成為第二個QQ,我們只把它當成一個好友來源,說用戶可以從QQ好友里面挑選這個好友過來成為自己微信好友。

我特別慶幸當時我們做了幾個現在看起來很正確的決定:第一個是我們沒有批量的導入某些好友,包括手機通訊錄或者QQ的好友,沒有導入關系,而是通過用戶自己手動地一個個的挑選;第二個我們沒有在一個產品還沒有驗證它是能夠產生自然增長時就去推廣它。

這兩個事情做對以后,雖然這個時間會花得長一點,但是這樣使得它真正開始起飛的時候是很健康的。剛才說的只是微信最早一個起源,后面的一系列的經歷我不會再展開。

對于我自己來說也特別幸運或者覺得很慶幸,因為能夠和這樣一款產品一起從0到現在,終于看到它到了一個10億日活的階段。

微信的兩個原動力

在這樣一個時間點上,我從另外一個角度回顧一下,微信在這八年里面,到底我們的出發點是什么,我們對于每一個領域的思考是什么樣的。我想這樣可能會幫助大家去理解,微信為什么是現在這樣一個產品,微信未來又會怎么樣演化。

我在這里想先講一個話題就是微信的初心是什么,這是我第一次講“初心”這個詞。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庸俗話的一個詞,我從來沒有講過初心這個詞。但是我怕大家聽不懂,所以我先把它拋出來,然后我會用另外一個詞來代替它。

我把它叫做一種原動力,你可以理解為初心,但是因為初心太泛濫了,你很容易找到一個初心,我認為真正的初心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

我把它替換為原動力,就是你做一個事情的原動力是什么。我認為原動力應該是你內心深處的一種很深的認知或者希望。它很強大,以至于說它可以堅持很久,并且你克服很多困難都要去做到它。這樣講可能是跟初心有一點點區別的,也就是說是你更深層次的一種期望能夠達成的一種理想或者目標。

我自己有的時候也會想,因為可能我們在無意之中一直這樣做,但是如果把它總結出來的話,我把它總結為兩點。如果說微信的原動力是什么的話,我把它總結為兩點。

第一點是微信作為一個工具來說,微信希望自己一直是做成一個好的、與時俱進的一個工具性的產品。我對于工具這個詞提過很多次,可能大家還是理解不到它。猶如我自己的一種偏執或者說我對工具特別熱愛,熱愛到什么地步,可以想象一下,當我剛畢業的時候,我會親自拿代碼寫整個的Foxmail,寫完時特別有成就感,因為親手把它從每一塊磚頭開始堆,最后堆成一個產品,一個外殼,親自寫說明書,幫助文件,然后把它做成一個安裝包,這樣是你親手做一個工具的感覺,會有很強的一個成就感。所以做一個好的工具,對于我來說,我覺得是可以并且值得癡迷的一個事情。

對于微信來說,微信從第一個版本來說,我剛剛說要做一個我們自己能夠用的很好的工具。它就是一個工具,工具本身已經很有挑戰,并且是很難做的一個事情。特別好的工具,讓我們自己很滿意的工具,其實會給自己設立目標更高一些。

為什么大家不會想去做那么好的工具,現在很多人確實不這么想了,原因是我覺得跟我們的用戶有關。我自己很清楚,其實中國有十幾億用戶,其實大部分的用戶已經習慣了一種很糟糕或者被強迫的一種用戶體驗,像如果說微信出一個開篇廣告,可能大家過一段時間就適應了。所以大家會認為很多東西都是正常的,比如說覺得開篇廣告是正常的,系統推送的一些營銷消息是正常的,或者誘導你點一些鏈接也是正常的,這樣的案例特別多。 

如果大家回到短信的時代,大家回想一下,其實現在也有,回到短信時代會發現短信里面全是垃圾,垃圾信息一定比你正常的信息要多。但是我覺得垃圾信息多不是最可怕的事情,我認為最可怕的事情是會認為這是正常的,而事實它是不正常的。

假如我們自己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那我們當然就不會把一些很爛的東西放在這個產品上。所以對于微信來說,我們會有這樣一些底線,要做一個好的工具,而且可以陪伴你很多年。對于用戶來說這個工具應該是像它的一個老朋友一樣,我們并不愿意破壞這個老朋友跟你之間這一種關系。

什么是與時俱進的?因為微信畢竟不是一個硬件產品,買回來放在這里用十年、八年。微信必須要變化,因為互聯網的迭代速度特別快,哪怕是一個電器,大家也很少用它十年、八年,大家知道微信有一個口號,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

考大家一個問題,為什么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種生活方式?有沒有人敢于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為什么是一個而不是一種。我不知道大家對這個有沒有一種感覺,我們說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話,意味著它是一個普通的一句話,它對你不會有任何的印象。到我們故意把它變成一個的時候,你會記住它并且覺得這個很特別,為什么是這樣來說。它不是普通的一句話,它會變成微信專有的一句話,但我不是學習品牌學的,并不理解這里面奧妙,只是直覺覺得應該把它定位為一個而不是一種,這樣語法上來說它可能是有問題的。

當我們說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的時候,其實微信還不是一個生活方式。它只是一個通訊的工具。但是如果在當時,我們只是定位為微信是一個溝通工具的話,我認為牽制了微信將來的想象空間。當時我覺得有一個念頭,是如果微信能夠深入到每一個人溝通里面去,他好友都在里面,能夠跟好友每天頻繁的交互。那么他應該可以深入到一個人的生活里面去。我們其實會影響一個人,他怎么樣跟朋友溝通,怎么樣社交的,怎么樣打發它的時間的。 

從這一個角度來說,我們應該引導一種潮流,就像當時微信做了一些很大膽的突破,我認為它并不是一個功能的突破,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突破或者一點潮流的突破。就像當你掃一掃獲得信息,去支付時,其實是一個生活方式,一個支付的方式。當你通過搖一搖,搖到一個人,它也是一個接觸到一個人的方式。

還記得當時我們發布附近的人的時候,其實我們自己內心里面特別忐忑不安,因為在微信之前,并沒有什么樣的一個工具可以幫你一下子看到周邊有哪些人在,我們有一種恐懼,恐懼是什么呢?就是你不知道這個功能放出去以后,所有用戶突然發現原來周邊人像站在你面前一樣,可以立即跟他打一個招呼,不知道可以帶來什么樣的變化,因為這是一種對于未知的恐懼。

但是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微信因為生長在手機端,它是伴隨人的。所以可以做到很多PC時代做不到的事情,比如找到附近的人。它必然會貫穿到一個人生活里面去。

所以我很慶幸當時能夠把我們的標識定義為它是一個生活方式。當然更加慶幸是后面這些年里面,微信真的開始卷入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里面去。

所以我們會看到大家會用它群聊,會有朋友圈,會有紅包,會有公眾號、小程序等。我覺得從這個角度來說,微信把自己的定位是一個生活方式的工具,這樣是比較合適的。

這是工具層面來說的,但是本質上微信還是一個工具。

我們后面又做了公眾號、小程序這樣一系列的東西。我覺得這是我要提到的微信的第二個原動力。我先不說它是什么,公眾平臺微信在第二年就發布了,做公眾平臺的時候就想微信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公眾平臺出發點是什么樣的?做完第一個版本大概一年多的時候,就想到一個問題,我們會取代短信。它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我們又擁有了一個新的市場,就是當年的SP時代,它留下了一個各種廠商需要跟用戶發短信這樣一個機會。如果我們只是取代短信那樣一個通訊市場,能夠通過信息,收到一些服務通知,這會變成一個空白。

但我知道短信、郵件,因為是可以不受控地群發的,這帶來的副作用大家都知道。于是想,如果微信提供一種基于訂閱的模式,即避免用戶被騷擾和欺詐,也讓服務可以可控地給需要的人發信息,其實是做一個C端和B端的橋梁。我還記得當時構思得差不多的時候特別興奮,跟Pony發消息說這樣一個機制會多么多么厲害。Pony說垃圾信息怎么辦,我說天然沒有垃圾消息啊。

所以從公眾平臺開始,從連接人到連接服務去擴展以后,微信開始體現平臺化的優勢,包括后來的小程序。

做平臺,需要有原動力。否則,我們可能淪為當年運營商的SP平臺。可能很多人沒有聽說過SP平臺了。

當一個平臺只是追求自身的商業利益最大化的時候,我認為它是短視的,不長久的。當一個平臺可以造福人的時候,它才是有生命力的。 

當時做公眾平臺的時候,我們就會想,我們要幫助到人們解決什么問題。當然是通過信息觸達來替換掉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弊端。這是互聯網的優勢。舉例來說,傳統的商業,依賴于你要在一個人流大的地方租一個商鋪,但利用互聯網,地理不再是優勢,你的服務質量才是優勢,那么,我們要幫到那些真正有好的服務的人和集體,去觸達潛在的用戶讓客戶更容易連接到他們。

當時舉例最多的案例,是如何幫助一個盲人,沒有技能,也能夠找到顧客。他應該有公眾號,他的顧客會在關系鏈里傳播這個公眾號。所以,當時定下來公眾號的slogan是,“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它的公眾號,就是它的品牌。并且,品牌是基于關注和認可的。 

這個時候我們的原動力是讓創造價值的人體現價值。因為微信可以打破很多的信息不對稱,人們可以獲得更優質的服務。那么,人們會更多地想辦法去提供服務的質量和價值,這就是微信公眾平臺的原動力所在。

后來做小程序,也一樣。如果我們不能讓作出優秀小程序的人獲得回報,這個生態即便能起來一點點,又有什么意義呢?

今年,我真的看到了一個這樣的真實案例,是一個朋友在朋友圈里面發的,他發現有很多個盲人按摩師通過一個小程序找到顧客。看到這個案例我特別開心,因為這和最初我們反復地舉例說的場景是一模一樣的。 

微信的很多創新其實都來自這兩個原動力。從專業的角度來說,大家可能會認為這是對未來的一種洞察。 

但是所有專業洞察的背后,我覺得原動力反而是第一位的。或者說,一個好的產品是有自己的使命的。

我很慶幸,這么些年過去了,微信的原動力從來沒有變過。

做最好的工具與停留時長

針對兩個原動力我展開做一些解釋,關于“做最好的工具”。

堅持著這個原則,我去觀察很多業界的產品,會經常覺得有很多事是違背我自己的常識的。 

舉個例子,比如說這兩年業界的目標變成了所有APP應該盡可能多地去抓住用戶的停留時長,這個是違背我的常識的。 

一個用戶每天的時間是有限的,這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技術的使命應該是幫助人類提高效率。

比如作為一個好的溝通工具,一定要高效。所以微信沒有已發送狀態,原因是最高效率的方式就是發完即走。你不用關心這一條消息有沒有發出去,有沒有發成功,對方有沒有收到,甚至不用考慮網絡是不是有問題。 

如果是一種信息資訊類的工具,那么應該是幫助用戶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面獲得最有用的信息。除非是一種娛樂類的內容消費,可能時間長一點是沒有關系的,就像我去看一個連續劇,要花很多時間。但連續劇也不能無窮地增加集數,來獲取用戶的時間。

這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現在視頻軟件都有兩倍速度播放的功能,很多用戶會選擇用兩倍速看到完整的劇情。這是用戶對強硬希望拖延時間的電視劇的一個用腳投票吧。

停留時長讓我聯想到2000年左右,當時互聯網剛起來,流行的一個詞叫眼球經濟。所有的網站目標都是要獲取盡可能多的眼球注意力。所以大家會看到一篇文章被割成很多頁,看了一點點就要翻下一頁,這樣每頁都可以加一個廣告上去,讓它的PV量變高。這種體驗到現在還在延續,以致我們看到一些網頁,還是會有一個點擊展開更多。這個看起來是可以在短期獲得更多用戶的點擊,但我并不認為它是一個好的產品。

關于時長,還有個很有意思的例子,朋友圈從剛發布到現在,用戶的每個人的好友可能越來越多,理論上里面的內容也越來越多。但是大家可能想不到的一點是,隨著你的好友越來越多,內容越來越多,每個人每天在朋友圈里花的時長卻基本是固定的,大概就是30分鐘左右。當好友少的時候,你會看得更認真一些,更慢一些。當好友多了以后,你會放得更快一些。 

用戶其實并不會按照你的內容多少來決定它的時間分配,但我覺得這是很合理的。如果我們非要停留時間更長的話,我們當然有很多辦法來做到這一點。但是這只會讓用戶覺得不爽,因為他的社交效率降低了。如果非要把他半個小時能完成的事情延續到一個小時的話,只能代表效率降低。 

所以拿一個停留時長衡量一個APP,這個跟我對互聯網的初心的認知是背離的。每個人一天只有24個小時。互聯網人的使命不應該是讓所有人除了吃喝拉撒,把時間都花在看手機上面。

所以幾年以前微信有個版本,讓用戶放下手機,多和朋友見見面,現在這個觀點也沒有變過,微信永遠都不會把用戶停留時長作為一個目標。相反微信可能關心的是一個人在這里發一個照片,看一些文章,完成一筆支付,找到一個需要用的小程序,是不是能夠做到最快速最有效,這才是最好的工具。

我們為了提高這種效率可以千方百計想辦法。舉個例子,我突然遇到一個困惑,就是我們要給這個人發一個信息,但是記不住他的名字,因為有一些一下子想不起名字了,如果我們有一種更聰明的辦法,就是提供一種聯想能力,讓你通過跟他相關的人聯想到他,也就是幫助你的腦袋短路的時候找到你想要的信息。對于這樣的能力,應該是我們要去做的特別重要的事情。

關于小程序

說完創造價值,我繼續說說小程序。

現在有很多其他公司都在做小程序了。我覺得這是好事情。可能有一些代碼的接口跟我們一樣,但是我并不擔心這里面會跟我們構成很大的威脅。雖然是做同一種東西,除了平臺和團隊不同,其實更重要的一個差別在于,你的原動力是什么?

如果只是希望借由小程序這種載體,來做一個流量的生意,我一點都不看好。只讓自己好不讓別人好的事情,通常都不會太長久。

小程序的使命是,剛才提到的,讓創造者體現價值和回報。我們的一切都是圍繞著點展開。不能因為擁有流量,我們就要分發流量,要讓小程序來體現這個流量價值,這跟我們自己的原動力是完全不一樣的。

很多人看不懂為什么小程序要去中心化。如果不去中心化的話,騰訊自己壟斷了頭部幾個小程序,那就沒有外部的開發者什么事了。看起來騰訊可以短期獲利,但這個生態就沒有了。

哪怕是騰訊投資的公司,也應該一樣的遵循平臺的規則,否則也會破壞平臺的公正性,我們更看重的是平臺的健康。我知道過去大家都認為平臺對于投資的公司似乎有傾斜。我只能說,可能是我們做得不夠好,相信我們團隊今后在這塊會投入更多人力和資源,使得我們可以對所有的公司包括我們投資的公司是一視同仁的。

回顧一下小程序,從最早醞釀到現在三年了,其實看起來挺慢的。我覺得小程序是我們,或者說也是我個人職業生涯里面最大的一個挑戰。因為我們從來沒有試過還沒做一個事情,就先宣布出來了。

之所以這樣做,其實是為了給自己一個壓力,給團隊一個壓力,這個事情我們非做不可,而且一定要做到。

我還記得很清楚,我在微信公開課里面說我們要推出小程序這樣一個服務的時候,當天晚上,我跟我們的團隊就坐在一起討論,討論一個主題,我們小程序會有哪幾種死法會掛掉?我記得特別清楚,因為當天晚上我們不是討論小程序有多么美好的未來,而是說它有多難。我們會遇到哪一些障礙是跨不過去的,我們并不是對它樂觀去做的,而是我們覺得這個事情很難我們一定要做到而去公布這個事情。

為什么非要做這個事情?因為我認為這就是一個未來必然的趨勢。因為APP還要下載安裝,網頁的體驗又太糟糕。這點,在之前的公開課,我已經詳細講過了,就不重復了。

其實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網頁的體驗為什么不好,就像不理解為什么公眾號的體驗比網頁好一樣。這里,微信其實用了一些限定性的辦法,比如說排版,使得哪怕是一個業余團隊,做的公眾號或者小程序,在用戶端看起來體驗都還不錯。

對于小程序,我們的決心非常大,但我們并不急著說一下子就要做成它。因為它畢竟是一個生態,不是一個To C功能,所以我們有足夠的耐心,慢慢的培育它。并且經過了公眾號的過程,我們也不希望一上來就有一批投機分子來當作一種流量紅利來濫用它。

即使到今天小程序還不能說完全的成功,但我認為它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對我們來說,只要看到小程序在跟我們當時的初衷越來越接近,就是很好的信號。

所以現在看到越來越多的線下行業,已經用小程序來作為它和顧客的一個連接器,并且提高了效率,這都是特別好的案例。

因為小程序還不是特別完善,在19年我們還有幾個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一個是,搜索的直達。

我們希望在線下,小程序是一種掃碼的方式來觸達,在線上,是可以通過社交傳播和搜索觸達。

其實搜索一直應該是小程序的一個主要流量來源,并且小程序和APP的一個很大不同,APP是一個個的信息孤島,互相之間沒法交換信息。但是小程序是可以被系統統一檢索到,是可以直接搜索到小程序里面的內容的。

所以我們做過一些試點,比如說我要查一個航班號,是可以輸入一個航班號就搜到小程序。但這只是一個試點,我們還沒有做到對于所有的小程序都能夠通過搜索來找到它的內容,直接把用戶連接到小程序去。

這會是我們在未來一年的一個工作重點。

另外一個是,小程序需要一個完善的評價體系,使得用戶可以作出選擇。這也是我們正在做的很重要的一塊。舉個例子,當你要買一個家鄉的土特產,你搜到那么多小程序,不知道哪個是可信的。但是如果你發現你的一個朋友在土特產小程序里買過并且有好的評價,那你就會很放心,這就是社交評價的作用。

第三個是,小程序的找回也是一個問題。比如很多人說小程序為什么不能發通知或推送?但是我們看到在手機上,每一個APP都會把消息推送使用到盡,最終的結果是,用戶只好忽略了所有的推送,所以靠推送是不能解決問題。

即使我們提供了一種叫模板消息的能力,也會被濫用掉。所有的公司都有騷擾用戶的動機,就不能指望所有的公司有自我克制的能力。對于小程序的找回,大家會看到有最近使用、星標,通過微信主界面的下拉,來迅速的找回。但是我覺得這里還是不太足夠。

最近微信7.0版本有一個功能叫強提醒,大家都沒有怎么用它,他們會覺得這是對大家一個朋友式的強提醒,它會喊你開會了,當你發一個消息的時候就會時振動起來了,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做強提醒的目的更多的是覆蓋到線下的場景,我希望的場景是我將來在一個地方排隊,我不需要關注它的公眾號也不需要掃它的一個小程序,只需要掃一個二維碼就可以獲得一個提醒,一個關于排隊的提醒,我一旦掃了這個二維碼授權給了他獲得后續的一條或者是幾條提醒的通知,這個是最輕量的,我只是為了一次性的提醒去掃一個碼而已。所以強提醒的本意是希望它用在線下,甚至包括線上的一些你可以在小程序里面設一個強提醒,用戶可以說當發生什么事情的時候你可以提醒我一下。

對小程序和用戶之間的粘性,我們會繼續想辦法,來強化這一塊。但未必是大家想的這種很粗暴的消息推送的方式。

小游戲

小游戲做到現在,其實如果從商業的角度,發展挺好的。但我并不滿意。

就是因為它離我們的期望還有一個差距,我們期望并不是我們要獲得更多的現金的回報,而是現狀是這里面真正高質量原創的游戲還不是特別多。大部分的游戲還是互相拷來拷去的,就在一輪一輪的洗用戶的流量。

小游戲的原動力是什么?不是公司的一個盈利渠道。公司也沒有要求微信要做游戲。一切盈利都是做好產品做好服務后的自然而來的副產品。 

小游戲的原動力是,它應該是一個關于創意的平臺。并且讓產生創意的人體現價值。

什么是創意的平臺?我覺得我們跟大家理解的小游戲,和外界對于小游戲的理解是不太一致的,外界對于小游戲的理解,就是現在那些比較小型化的游戲把它套用一個小程序的殼就變成小游戲了,但是我們并不是這樣來理解小游戲的。小游戲應該是一個體現創意的地方, 

所謂創意的平臺是游戲是一個載體或者是小游戲是一個載體,它可以承載各式各樣的創意。舉個例子,以前很多人會去看中篇小說、短篇小說,現在大家不怎么看了。但是這些小說的創意并不會消失掉,很多人會有這樣的創意,但是他寫小說已經體現不了這樣的創意了,我們希望把他寫小說的創意放在小游戲來實現,它只是一個載體。關于創意的載體,我們發現,確實有一些小游戲有這樣的載體,它像讀一本小說一樣有情節,然后一般的情節用玩這個游戲。

除了小說我們還有很多的領域,它都是關于創意的。哪怕我們經常用一個案例來說,可能一個小學生用很少課外的時間掌握了小游戲的開發,他來開發一個小游戲給班級的同學來用。這個小游戲是他自己想象出來的,創造出來的。是他的同學特別喜歡玩的智力類型或者是好玩類型的。 

所以它不應該是傳統意義上的那種小塊頭游戲的翻版。 

所以我跟我們的團隊一直強調一點說,如果我們再往后一年的話,我們不希望只是看到我們的收入又上漲了多少,反而我希望看到的一年以后這里面特別多的游戲是一些從來沒有做過游戲的人做的,反而做過游戲的人他們的思維很受局限性,他們會把一些APP的游戲照搬過來的,反而沒有做過游戲的人可能把他的想法融入進來變成從來一種沒有見過的游戲內容。我希望用這樣的一種維度來衡量小游戲的成功。當我們的游戲里面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創意的時候,并且讓這些創意得到它應該有的回報,那么我們這個平臺才能真正變得很有價值。因為最終我們的用戶會在這里使用是最多的,并且給用戶帶來的價值也是最大的。

當然要做到這樣一個目標也是挺難的,我認為任何一個平臺應該要有自己的夢想所在,如果他沒有這種一種夢想的話,很快就會把自己當做一個流量的經營點,很快把流量耗光了,這個游戲就結束了。

這個是關于小游戲從平臺角度我們對它的一個期望。我確實很希望我們將來在小游戲平臺里面看到的小游戲都是讓人耳目一新的,更多的是一種精神的體驗,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說玩一個小游戲才是正經事。

關于公眾號

我知道大家特別關心公眾號的情況。 

因為很多人在做這方面的創業,并且看起來好像經過了幾年,公眾號的流量紅利早就沒有了。當然紅利從來不是我們考慮的一個范圍。在座有多少在從事公眾號的工作?以前說過公眾平臺不是為你們準備的,但確實公眾平臺確實被自媒體用得最好的一個領域。雖然不是為大家準備的,但我們其實真的想要很好的服務大家,所以公眾號最近其實我們做了特別大的一些變化,包括公眾號的改版,也包括在看一看里面有一個“好看”。

如果我簡單回顧一下公眾號的歷史的話,在剛發布的時候,確實有很多人利用這樣一個當時的流量口獲得了巨大的粉絲。在當時,公眾號有一個特別好的現象,就是最早的公開課里面分享過一個數據,當時的公眾號閱讀量其實70%、80%來自朋友圈的轉發,只有20%、30%是來自于訂閱號的。為什么我覺得它特別好?其實它符合一個二八定律,有20%的人去挑選信息,有80%的人去獲益,通過20%的人挑選去閱讀文章。

幾年下來的話,一個是用戶他可能接觸信息的渠道更多了,另外一個我們在內容的質量上沒有持續性的話,這里與用戶的聯系確實會有所降低。我們做了一次改版,發現效果并沒有很大。有很多公眾號會覺得自己的效果反而變差了,從我們的數據來看并沒有變好很多,也沒有變差很多。當然這個是我們自己分析的。

這里面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并不是我們改版怎么改的一個問題。對于改版來說只是幫助用戶重新梳理一下他的閱讀方式,我們自己認為我們改版的目的只是為了讓用戶覺得閱讀效率更高了,也就是說當他繼續找一篇文章更容易找到或者瀏覽更方便了。這是一個本質的問題,不是他看到這個文章效率的問題,而是他對這些內容有沒有吸引力。我們自己盤點畫像,在內容吸引力方面是我們強化的地方。否則的話,我們不管怎么改變版面,用戶不會再這里停留,也不會看它,好的內容才是根本。對于平臺來說,一個好的平臺應該自然會鼓勵更多的內容創造者創造好的內容。 

相比博客時代,我認為當時好的博主寫的文章量更大一些。因為我們當時在做QQ郵箱的閱讀空間,就知道當時有很多博主寫的文章很好,現在公眾號的博主反而沒有當時的博主多了,這也是我們的機會所在,也就是說平臺的責任所在,我們應該有一種機制讓更多人在這里面產生更多優質的內容。

最近我們看到,通過一個合議的角度來說打擊洗稿是劣幣驅逐良幣,也會使優質內容越來越少。所以關于怎樣鼓勵產生更多優質內容是公眾平臺下一步要面臨特別大的內容。

對于內容的形式可能大家也會做一些嘗試,比如說視頻化展現這些內容。所以在去年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做了一個公眾號的APP,大家會寄予很大的希望,但是它只是一個幫助公眾號的發布工具而已。

所以對于優質內容來說,這里平臺可以做的事情還特別多。對于去年我們發布的APP來說,為什么我們會延遲那么多才發布?并且發布看起來沒有起到特別大的效果,當時我們想要發布一個APP,做一種改變,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寫文章。也就是說一個普通人他也可以在里面來寫公眾號的文章。只不過我們后來沒有做到這樣一點,并沒有通過一個APP帶動起更多的人參與進來。但我覺得我們的方向仍然是,讓平臺能夠吸引更多的人來創造文章才是。

另外一個點是關于社交傳播,就像我剛才分享的數據,在微信的早期確實是通過分享來閱讀的人是大多數,而自己主動去看的反而是少部分,我認為那個是一個很好的比例分配。后面我會專門花一個比較長的篇幅來講關于社交的傳播和社交的閱讀。 

關于社交

下面一個點是我從來沒有談過的點。對我們微信的本源、微信最基礎的東西沒有聊過,所以我這里準備花一點時間聊一下關于“社交”的話題。

社交的起源是什么?當然這個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可以自己想象。

我是這樣想象的。

可能在遠古的時候,如果人都是一個一個個體的話,他是沒有社交的,當人類成為一種群居的動物的時候,原始的社交就產生了。

人在一個社區里面最大的訴求是不要被排斥,所以人必須跟別人說話。說什么好呢?其實就吹牛B來體現自己對社區是有價值的。為了讓別人重視自己說的,必須要一點夸張的色彩。這是我對于原始社交的想象,大家不要太當真。

大家在朋友圈里面必須要發一些很夸張的旅游照片等等,其實就是延續了這個習慣,不過如此。擔心就被排斥了,所以大家會在朋友圈挑選一些很夸張的東西放在朋友圈上面。

很多年前我在知乎問過一個問題,“溝通的本質是什么”。這其實是沒有答案的問題。

但后來,我自己想到了一個答案,并不是標準答案啊,我說,“溝通就是把自己的人設強加給對方的過程”。什么意思呢?每個人有自己的人設,希望別人接受,你說的每一句話,有意無意的,都在希望別人接受你對自己人設的認可。表面上我們在討論一個問題,本質上有可能只是希望別人認可你傳遞出來的人設信號。當然這個只是我自己一種方便我去理解社交的一種想象,它并不一定是一種科學的研究。

發朋友圈,其實就是把自己的人設帶給所有朋友,放到所有朋友的腦袋里面的過程。

比如說你發的每一個內容,其實你是希望別人認為你是一個這樣的人,背后都是你自己給自己設定的人設,你想推廣自己的人設,是希望別人眼中的你是這樣子的。所以你發的每一條朋友圈,都是精心挑選設計過的,一定對你自己的人設是有利的。

從遠古開始,你就害怕被社區排斥走,所以你要吹牛逼,你要講一些很夸張的東西,體現你的重要性。在社交里面體現自己特別的地方,特別的地方就是你把你看到的東西拍成照片發給大家。你看到晚霞,就把它拍的非常夸張,讓大家覺得你看到的風景與眾不同。或者把自己P得特別漂亮來推廣自己的漂亮人設。

所以朋友圈是一個表現自己的地方。

朋友圈為什么鼓勵發照片,而不鼓勵發文字呢?文字的操作比較曲折一點。這個問題我之前解釋過。因為我覺得,對多數人來說,寫一段文字,是很難的一件事情,特別是這段文字還要表現好自己的人設。但發一張照片,就要輕松很多。

所以為了幫助他表現他的人設,所以讓他選取一個很輕松的工具那就是拍一個照片就可以了。但是對于少數很清醒的人,會問自己我要推什么樣的人設?

很多年前,我每次發微博,都會問自己一個問題,“你想表現什么?”,大部分情況下,一問到自己這個問題,我就默默的刪掉了準備發的文字。當然,大部分人不是這樣的,越是短處越要發一個朋友圈來來強化它。它往往是這樣的一個過程。說明大家很認可這一點。

但這樣也有一些負面的作用。

如果你多發幾張旅游的照片,大家會認為你經常在外面旅游,如果你發一些加班的可能被認為是整天都在加班。但事實上可能并不是這樣子。這只是一個人設推廣,它雖然有作用,但是也會過頭,你很難表達你的真實狀況。

就像我們并不是每一個時刻都是開心或者不開心,但是你只要發朋友圈說我很開心,大家就認為你每天都很開心。我們在朋友圈看到的往往是最好的狀態,然后屏蔽了所有的不好的狀態。

但是我們并沒有一個工具來記錄一下我們一天里面真實的狀態。

所以這是我們為什么要做視頻動態的原因。以前叫時刻視頻。

關于朋友圈,其實我要多說幾句。很多人都說要逃離朋友圈,或者說不怎么用朋友圈了。但事實上這是互聯網圈子大家看到的一個假象。大家往往把自己周圍的人的情況,當作全世界的人都是這樣子的,但是真相并不是這樣子的。因為朋友圈本身就是社交,所以一個人怎么可能逃離社交,即使你發東西少了,你也會去看他,然后也去互動點贊評論。它本身也是個社交行為。

可以透露一個數據,從發布到現在,每天進去朋友圈的人數一直在增長,沒有停下來的勢頭。到現在每天有7.5億人進去朋友圈,平均每個人要看十幾次,所以每天的總量是100億次。

我覺得朋友圈承載了中國人的線上的社交,可能是中國最高效社交工具。它現在每天有這么多人這么多次的頻繁進入。好像用戶每天要通過做這個功課使得他完成了一個普通人一天的社交,他這一天可能并沒有出門,并不妨礙他完成社交。即使你可能不發朋友圈,但是你會去看,你通過點贊評論還是會參與到社交里面,就像完成了一個社交任務。

如果各位在座的產品經理,其實可以好好分析一下朋友圈為什么會這么多人在用?甚至這些年里,這一批人都已經長大了或者是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覺得很多用戶的思維或者社交方式在這么多年以來并沒有變化。本質上來說,就像我杜撰遠古人怎么社交,其實我們人的社交是沒有發生改變的,或者說社交的需求并沒有發生改變。我們在線上的社交只是線下的社交的一個映射而已。

在線下在現實里面沒有互聯網的話,大家要去社交,可能去參加一個飯局,去參加一個聚會,然后可能熟人之間會打打招呼,我說的最主要是熟人的社交。但是這種線下的社交效率是比較低的。因為它要跨越地理和時間才能做到。

朋友圈本質上是一個什么,朋友圈其實開創了一個新的社交的場所,其實它不止是一個時間流。我把它比方成一個廣場。

你每天會花半個小時從廣場走過,然后你看到廣場里面你會迎面看到一堆堆的人在那里討論不同的東西,聊不同的東西,有各自的主題,然后你經過每一個人群,這里面都是你認識的人,并且你可以停下來跟他們參與到任何一個小圈子討論里面去,并且你會發現每一個小圈子也全部都是你認識的人。

你可以過去打一個招呼,或者參與一下。然后你轉身離開到下一個,再去參與一下,或者不參與,或者只是簡單的打個招呼的去點贊就走了。這樣的話,當你把朋友圈給看完的時候,那時候你從廣場已經逛完了。

這是特別強調的一個設計,就是朋友圈只能看到共同好友。也就是說你看到的每個人或者你參與的一個討論大家兩兩之間是相互認識的一個點,這樣的一個點不是一對一的討論是三個人以上的討論。比如說你在朋友圈看到A好友發的朋友圈,然后B好友評論了,你一定同時認識A和B,然后你評論的時候是三個人在討論,他是符合了“三個人以上比單聊更加豐富”的一種社交體驗。

半個小時你已經看到了很多朋友,看到了很多他們討論的主題,并且也參與了很多個主題的討論。其實你已經完成了當天線上社交的一個任務。這樣高效率的一種工具,你當然會覺得很難離開他。

但是朋友圈也有它的弱點,也是大家談論的,大家想要逃離他的一個點,正因為它是個廣場,你去點贊或者是評論意味著你在廣場里面公開大聲的說了一句話,意味著廣場很多人都可以聽到,這樣帶來的壓力感是比較強的。而且當你的好友越來越多,可能這一股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實際上我自己在朋友圈剛出來的時候,每天要發十幾個照片,到現在我可能幾個月發一次。很多人都會感受到這種發朋友圈的壓力。

所以這也是我們一直在想的一個問題。雖然朋友圈確實在社交方面很高效,但是在自我表達方面會很有壓力。

所以我想我們需要有一種新的方式,讓用戶可以比較勇敢的自我表達。

但是這里很矛盾,因為我們需要一個人表達得很清楚,如果要最沒有壓力,那就是自己對自己說話。但是自己對自己說話是不可能獲得朋友的回饋的,也就是說它是沒有社交上的回報。他跟人說的話被越多人聽到,他的社交回報越大,但是他的壓力也會越大。所以也有很多人因為這樣子把朋友圈設成三天可見了,他自己覺得壓力小了。

有很多人問我為什么要設三天可見的東西?朋友之間不會反目?我想簡單解釋一下。

作為一個設置里面的開關一般來說用的人是很少的,做產品的人都知道,大部分人很懶。但這是微信里面最多人用的一個開關,超過1億的人把這個開關設置了三天可見,三天可見是一個用戶的強大需求,他希望是這樣子的。

如果時光能夠倒流的話,朋友圈重新做一次的話,我可能直接讓相冊變成是私密的。朋友圈和個人相冊是可以完全分開的,是兩個概念。現在同一個照片放在相冊里面可以被當做歷史性的挖墳,也可以在朋友圈作為一個動態來展現出來,這只不過是當時做的時候一不小心把這兩個東西混在一起了。

所以我們鼓勵用戶去設置三天可見,希望這樣子使得他更加勇敢的去發朋友圈。他不用認為說我發的每一個都是可以被別的朋友很久以后來翻看。

如果一個人非要展現自己的歷史,他應該有別的一個東西來展現自己的。比如說他精心準備的一些照片等等,而不是用朋友圈的動態作為個人的歷史展示。朋友圈更多的希望它代表了一種他的動態。

所以剛才說到這一點,其實也延伸出一個問題出來就是視頻動態,我剛才說這么多,我相信朋友圈特別強大,我相信未來幾年大家還是離不開朋友圈的,因為還沒有出現一個比它更高效率的社交工具。但是我們也看到了對于朋友圈這樣一種高壓力的社交工具,可能并不代表未來的趨勢。未來大家都需要一種更為輕松的一種方式。既能夠勇敢的表達自己,又能夠獲得社交的好處,應該是這樣的一個工具。這就是我后面要提到的視頻動態或者是時刻視頻。

其實視頻動態來說,很多人說微信要大力來做視頻了,我并不認同,微信怎么可能去做某一種技術領域的事情呢?視頻只是一個技術,微信要做的是通訊社交的事情,所以視頻對于微信來說只是一個載體,微信要做的是在這一塊來說希望做社交。是要做朋友圈之外的另外一種社交的模式,解決上面說的弊端。 

如果說做視頻的話,視頻在微信里面一直都有,并且每天朋友圈里面的視頻量還挺大的,一直在增長。

所以視頻動態就像前面解釋的,更多的是瞄準一個怎么樣能夠很輕松的去表達自己,并且用輕松的方式參與到社交里面去,視頻只是一個技術的載體。如果沒有視頻,也會考慮用照片。

我接著回到朋友圈這里,我以前提到過twitter是一個很偉大的產品,其實影響了很多產品的形態。比如微博。

我記得在騰訊公司做微博的年代,大家會想,輸入框提示什么。好像是“你在想什么”。

為什么是你在想什么,而不是你在做什么?

那是因為twitter誕生于PC時代,你用PC的時候,你在做什么?你在敲鍵盤。

但是微信誕生在手機時代,所以微信一直是只為移動互聯網服務。 

這是一個很大的一個優勢,在于說我可以記錄你在做什么,你可能走在路上,你可以拍一個照,這是你正在做的事情。而不是坐在電腦前,只能記錄“我在想什么”。

因為微信是一個手機APP,它是跟著你走的,它并不是一個電腦放在那里,你只能去看它。所以在電腦上不會有搖一搖,在微信里面會有搖一搖這樣的東西,因為你是搖不動一個電腦的。所以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手機端的APP是可以記錄你在做什么的,我走在路上看到什么拍了一個照片發出去了。在電腦面前是我在做什么?我在整理我的照片,把昨天的照片發到電腦里面去,所以這是有很大的本質的不同。

所以很早以前我說過一句話說,人是環境的一個反應器,就你遇到什么的環境,你就會做出什么樣的反應出來。

你坐在電腦前,電腦就是你的環境,或者說你看到電腦里面的信息內容就是你的環境,所以你在電腦前輸入的東西是你看了一篇文章,或者看了電腦里面別的一些內容,然后你對它做出一個反應,說我認為是什么樣的。

*注:因字數限制,全文請點擊原鏈接。來源:虎嗅網,原標題:張小龍4個小時演講全文:每天有1億人教我做產品

版權聲明
執惠本著「干貨、深度、角度、客觀」的原則發布行業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時間獲取旅游大消費行業重量級文章或與執惠互動,請在微信公眾號中搜索「執惠」并添加關注。歡迎投稿,共同推動中國旅游大消費產業鏈升級。投稿或尋求報道請發郵件至執惠編輯部郵箱zjz@tripvivid.com,審閱通過后文章將以最快速度發布并會附上您的姓名及單位。執惠發布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執惠觀點。關于投融資信息,執惠旅游會盡量核實,不為投融資行為做任何背書。執惠尊重行業規范,轉載都注明作者和來源,特別提醒,如果文章轉載涉及版權問題,請您及時和我們聯系刪除。執惠的原創文章亦歡迎轉載,但請務必注明作者和「來源:執惠」,任何不尊重原創的行為都將受到嚴厲追責。
本文來源執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發表評論
后發表評論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熱搜詞 #

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表示你已閱讀并同意《執惠用戶協議》 注冊

找回密碼

注冊賬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人爽久久涩噜噜噜av| 狠痕鲁狠狠爱2021在| 黑人强辱丰满的人妻熟女| 国产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激情视频|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爆乳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中文| 国产av无码久久精品| 两性色午夜视频免费无码| 亚洲国产无套无码av电影|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 | 黑人大群体交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7777一线| 老熟妻内射精品一区| 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av| 国产乱人伦av在线无码|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是什么心态| www插插插无码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人妻精品无码av在线|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 电影内射视频免费观看|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喷|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 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性| 欧美aaaaaa级午夜福利视频|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w| 性一交一乱一伦在线播放| 欧美成ee人免费视频|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综合一区| 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j| 国产精品久久福利网站| 国产精品污www在线观看| 国产情侣真实露脸在线| 日本少妇三级hd激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