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朕的火鍋”,沸騰一個月之后,涼了。
故宮角樓火鍋店,大年初一正式開張,人均消費200元。曾被網友熱評“老佛爺吃的咱也吃過了”,電話預約至少要等一個月,卻因“性價比低”被迫歇業。
這,不是第一家轉瞬即逝的故宮主題餐廳。
2009年,故宮東長房服務區曾整飭一新,香港設計師高文安投資設計的面館開張僅數日,就因輿論壓力而關閉,原因只有一個,一碗面條賣30塊。
據說,設計師高文安為此賠了800萬。
他的面館花了一年半時間裝修,但最終只經營6個月。他一年上繳的租金是120萬,但每天只能營業6個小時(早9點到下午3點),為了維持經營他想把面條價格提到38元,“但故宮不讓我開門,因為媒體罵我是奸商”。
更廣為人知的關店事件,則要算2007年的星巴克。
當時某著名主持人在博客中發文:把星巴克從故宮請出去,民族情緒最終導致星巴克半年后選擇撤出。
戲劇性的是,就在他發文前,臺北故宮授權星巴克發售7款北宋四藝紀念品,成為臺北故宮文創的經典之作。最亮眼的限量2000件的隨行杯,杯身印著北宋宋徽宗的《書牡丹詩》和米芾的《篋中帖》,高級感遠超當下火熱的貓爪杯。
從故宮口紅到角樓火鍋,再到上元之夜燈會、吉服回潮,伴隨而來的是口紅質量之爭、火鍋歇業、燈會質疑以及潮服遇冷,65歲的單霽翔正在把600歲的故宮IP帶入商業世界,但他卻說,“看似故宮IP運作得風生水起,其實這些年故宮一直在去商業化?!?/p>
但事實上,無商業,不故宮。
一、
臺北故宮時任院長是林曼麗,她是臺灣故宮歷史上第一位女性院長。
正如單霽翔之于北京故宮的改變,林曼麗也是以一個革新者的姿態推動故宮的年輕化,讓傳統文物煥發新的價值。正如林曼麗上臺后提出的口號“Old Is New”,影響至今。
林曼麗的意思是,今日之古典,一如昨日之前衛。直譯過來就是:老東西,新感動。
當北京紫禁城的城門在上元夜為普通民眾而開,上任臺北故宮院長的林曼麗在2007年就做起來了“故宮周末夜”:每周六免費開放到八點半,其力圖吸引臺灣年輕人,把故宮打造成臺北夜生活的新地標。
臺北故宮周末夜,起初來者寥寥,所以不得不在每周六利用各種文藝表演來吸引年輕人。
2007年8月七夕節,臺灣的年輕情侶們可以坐著免費巴士,來故宮參加“情定故宮”活動。在臺北故宮三樓露臺對心儀的人表白,伴著東吳大學音樂系和臺北愛樂管弦團的演奏翩翩起舞,在三希堂(乾隆帝的書房名)茶室,點上一份蒸籠小點心和花茶的情人節套餐,花費新臺幣999元(約合人民幣200元)。
“故宮周末夜”活動做了10年,觀眾免費入場,自由落座。至今,依然可以在臺北故宮官網查到當時的節目單,內容涵蓋現代搖滾和傳統古箏、布袋戲等等。旗下擁有康師傅、德克士的頂新國際集團一度是活動贊助商,曾四年時間花了900萬新臺幣。
去過臺北故宮的游客,印象最深的是“翠玉白菜”、“肉形石”等鎮館之寶。2008年,臺北故宮晶華餐廳推出“國寶宴”,把菜品做成國寶的樣子。其火爆時期跟如今的角樓火鍋店一樣,需提前一個月訂位。
當時餐廳董事長毫不避諱的說,“國寶宴”鎖定的是即將來臺灣的大陸高端游客。事實上,餐廳每年給故宮上繳5%的營業額,還拿出1%收入贊助相關文物活動。
更重要的是,故宮晶華特許經營25年,任你政黨輪替,也無關故宮院長變換如走馬燈。
二、
如果說“Old Is New”是臺北故宮年輕化的標志,北京故宮年輕化的標志則是單霽翔的那句:“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六百年”。
這句話第一次出現,是單霽翔在2013年應邀去臺灣故宮交流時演講,此后被反復沿用傳播至今。
單霽翔在演講中提到,有人曾告訴他,在臺北故宮就忍不住買很多文創產品,但在北京故宮卻感覺錢花不出去。單霽翔說,“臺北故宮推出了很多精美的文創產品,值得學習,要讓更多觀眾把故宮文化帶回家。”
從臺北故宮回來4個月后,單霽翔在北京故宮做起了“紫禁城杯”故宮文化產品創意設計大賽,主題是:把故宮文化帶回家。
當時,大賽收到675件作品,其中金獎作品叫《”云起如意”領帶》,這個作品出自北京的弘華之錦服飾有限公司,其老板是張雪梅。
3年后,張雪梅坐在國家文化部主導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培訓班上,已經成為給學員們上課和分享的專家。她旗下的公司從傳統圖案中汲取商業化的靈感,其中最重要的方向就是故宮的宮廷圖和敦煌的壁畫圖。
培訓班上,有一位來自臺灣的講師郭羿承,他是artkey藝奇文創集團董事長。這位如今受邀擔任北京故宮文創美學顧問的藝術商人,早在2007年,就受林曼麗時代的臺北故宮委托,主持藝術授權規劃。
三、
回頭看,臺北故宮一度是北京故宮的老師。
2008年和2009年,北京故宮搞過兩次文化產品設計及創意方案競賽,征集的對象只面向故宮員工。
時任北京故宮主管文化產業發展的副院長李文儒的理由是,最熟悉故宮文化藝術的莫過于故宮人自己。從結果看,其遠不如單霽翔主導的“紫禁城杯”,單霽翔后來總結出文創開發十條經驗,第一條就是“以社會公眾需求為導向”。
事實上,按照《故宮博物院年鑒2009》里的說法,故宮準備于2010年在全國范圍內發起故宮文化商品設計大賽,但這活動沒有下文。
就在這一年,海峽對岸的臺北故宮,首次參加廈門的第三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會。不管是富春山居圖仿品,還是仿翠玉白菜琉璃工藝品,臺北故宮帶著16家品牌授權廠商參展,試圖在大陸市場打開通路。
2012年,北京故宮的文創產品收入是1.5億,臺北故宮這項收入近9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2億。
轉折點發生在2014年。
這一年,北京故宮開放的面積歷史性的超過52%,文創產品真正有了熱度?!俺槎鷻C、朕就是這樣的漢子折扇、頂戴花翎官帽防曬傘等文創產品受到網友和市場的熱捧?!?nbsp;
《故宮年鑒2014》中稱:這是從簡單的文物復仿制到創意理念的“年輕化”的一次重要嘗試,“用創意讓文物活起來,將文化遺產與當代人,特別是年輕人的生活、審美、需求對接?!?nbsp;
你能看到最新的北京故宮年鑒截止到2014年,第二年出版前一年年鑒的慣例已經斷了,原因未知。
而關于故宮文創產品近年的發展,只有兩個模糊數字:2016年營業額10億,2017年營業額是15億。
相比起來,這三年間,臺北故宮儼然被搶了風頭。這位北京故宮學做文創產品的老師,其合作開發的營業額已經從2014年的5.6億新臺幣,下降到2017年3.7億新臺幣。
超越臺北故宮的文創產品,有賴于北京故宮的文創開發有3家主體:故宮淘寶、故宮文創旗艦店、故宮文化創意館。而更廣義范圍看,騰訊、阿里、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公司助推北京故宮的數字營銷與文化傳播。
即便出現2018年的口紅授權之爭,事后單霽翔依然覺得競爭是件好事,“不能把持資源,必須得有團隊競爭才能不斷趕超,把品質做好才是硬道理?!?nbsp;
從性質上,臺北故宮與北京故宮類似,都是政府撥款,而所有收入都上繳國庫。臺北故宮在2015年就實現營收平衡,如今北京故宮每年預算10億元,創收儼然大于預算,這也達到了世界知名博物館的穩定營收結構狀態。
但臺北故宮在透明化的程度上依然勝于北京故宮,其每年公布的年報更像是一份公司的詳實成績單。
北京故宮從2005年走上文創產業之路被迫做出體制改革,成立經營管理處,劃清了事業和產業的界限。2006年變更為故宮文化服務中心,以獨立法人進行運作。當時的副院長李文儒說,中心運作不那么正規,沒有董事會或者監事會。
而歷經10余年發展,當北京故宮的文化產業已經遠超15億的規模,其運作透明度離一家合格的公司依然很遠。
北京故宮文化服務中心股權架構圖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馮乃恩說,不論是數字故宮還是文創產品,“一個明顯的傾向,就是故宮注重對青年心理進行研究”。這位經歷過“鄭欣淼時代”種種負面的新聞發言人,如今的希望是,“對于博物館探索式的文化創新,社會公眾能留出更多試錯的空間?!?/p>
未來仍需追問。
故宮的年輕與開放是單霽翔上任后的閃光,也是他的負累所在。無論如何,這10年間,從臺北故宮到北京故宮都已經意識到,誰失去了年輕人,誰就失去了一個時代。
今年,單霽翔65歲,他的前任鄭欣淼是在這個年紀卸任的。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藍洞商業”(ID:value_creation),作者:趙衛衛,原標題:《兩個故宮的商業化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