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大數據“殺熟”成為了近年來互聯網平臺頗受指責的“罪狀”之一,網購平臺、在線旅游和網約車等領域都被公眾認為是大數據“殺熟”的重災區。
為何同一個航班不同的用戶預訂價格不同?為何搜索時一個價、付款時又一個價?平臺是否會對消費較高的用戶加價?……對于這些發生于在線旅游平臺疑似被“殺熟”的問題,4月16日,去哪兒網副總裁勾志鵬和去哪兒網的技術團隊對這些問題做了技術分析和回應。“OTA(在線旅行社)平臺不會去‘殺熟’,也沒必要這么做。”勾志鵬在接受澎湃新聞等媒體采訪時說,“‘殺熟’的行為等于自殺。”
沒有“殺熟”的動力,因為“不劃算”
勾志鵬首先從動力的角度回應了“殺熟”的質疑。
他分析,在線旅游行業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OTA要獲得一個用戶的成本很高。“獲得一個新用戶的平均成本高達上百元,如果為了多賺五塊、十塊去殺熟,損失一個用戶,根本劃不來。”
在勾志鵬看來,在線旅行社的價格非常公開透明,而大多數在線上訂機票、酒店和旅游產品的用戶往往都不會只使用一家OTA的APP,用戶們習慣在不同的平臺進行價格比較,選擇價格最優的一家。
而一旦用戶認為某平臺有疑似“殺熟”的行為,他們會很快放棄這家平臺。勾志鵬解釋,OTA平臺為了蠅頭小利而失去一個老用戶,這“不劃算”。
除了無意損失用戶之外,勾志鵬解釋,OTA沒有動力去“殺熟”的另一個原因在于與航空公司之間的利益分配機制。
他表示,機票的定價權在航空公司,售票平臺作為第三方信息技術平臺,只能如實展現航空公司或代理商的價格。如果有任何信息展示錯誤,不僅消費者會來告平臺,航空公司也會對平臺追責。
勾志鵬稱,根據民航局規定,每張機票售票向航司收取的傭金只能“按每張客票定額支付”,這意味著每售出一張機票,平臺賺取的錢是相對固定的。平臺沒有必要去加價銷售。
“所以,在OTA這種充分競爭的行業中,‘殺熟’的行為等于自殺。” 勾志鵬說。
搜索數據多用緩存,或導致預訂時價格變動
然而,在用戶體驗時,一些疑似“殺熟”的現象,依然會令消費群體們感到不快。
例如,在搜索某航班或酒店時,平臺顯示某個價格,而當用戶點擊預訂時卻彈出了更高的價格;又例如,A用戶和B用戶同時搜索某航班,價格一樣且均顯示有票,但在預訂時,只有A用戶預訂成功,B用戶要購買同一航班機票則被要求加價……這類事件不免讓不少用戶懷疑:自己被大數據“殺熟”了。
針對上述現象,去哪兒網國際機票產品經理張揚從技術的角度做出了解答。
他解釋,一張機票價格由航空公司根據季節、運力、供需關系等因素統一調控。價格確定后,航空公司會將運價數據錄入機票艙位管理系統GDS。在國內機票領域,GDS運營商主要是中國航信(Travelsky),國際機票領域則主要由AMADEUS、Sabre和Travelport三家公司在運營。
而以去哪兒網為代表的售票平臺、代理商則需要從GDS系統查詢艙位及價格,并將結果展示在用戶面前。
也就是說,機票的數據會在航空公司、GDS、代理商之間流轉,每次請求數據都會依據節點的多少,速度有所不同。
“以去哪兒網為例,平臺覆蓋的68萬多條航線,每天有上億次查詢量,每次查詢,需要搜索平均需要查1萬個左右的艙位,對于艙位查詢來說,每天就有千億次查詢量。”張揚透露,在機票的搜索階段,由于OTA平臺需要向用戶展示某個時間段不同航空公司、不同班次的多個數據,因而需要多次請求數據,“尤其是國際航班,涉及不同航空公司之間的轉機,請求數據的量更大。”
張揚稱,以現有航空公司、GDS和代理商之間的數據流轉速度來說,大量的數據請求所耗費的時間依然較長。“但平臺不可能讓用戶在搜索階段就等待太長時間,因此在搜索階段展示在用戶眼前的數據中,許多是緩存數據。”
緩存數據意味著與真實的機票庫存、價格等數據可能存在差異。
而當用戶根據搜索內容確定需要預定的航班,并點擊預訂付款時,OTA會再向GDS發出僅針對該航班的數據請求,由于只請求一家航班的數據,數據傳送速度要快得多。“但有可能跳轉至付款頁面時的價格會與搜索時不一樣。”
機票庫存信息多變,價格變化尚無法杜絕
此外,數據傳輸速度不同,數據返回的快慢也不同,有時一個單向請求就可能長達1分多鐘,等到數據全部返回,有可能低價艙位早就售罄。
而GDS自身也存在一定概率的變價。“以國際機票最大的GDS運營商AMADEUS來說,目前也只能做到93%的準確率。”張揚說。
這也造成了即便是同一時間段,每一個搜索需求可能出現不同的價格。因為從技術層面看,不存在完全同時同步的搜索需求。同一個航班的同一個艙位,可能在瞬時出現賣出、退票、改簽等多種情況。
張揚進一步解釋,因此,在數據傳輸過程中,低價艙位售完,數據傳輸快的結果就會顯示更高價格艙位的報價;反之,一旦低價艙位支付不成功,或航空公司再次放出低價艙位,數據傳輸快的結果就會顯示更低價格艙位的報價。
“只能通過提升技術手段降低發生的概率,不能從根本上杜絕。”張揚稱,隨著未來航空公司、GDS系統和代理商在技術層面的不斷升級,目前用戶反映的許多消費痛點也能逐漸改善。
“目前,去哪兒網會在用戶支付前再次與GDS實時校驗價格,再次確認是否能以此價格出票。一旦這一價格艙位售罄,或有更便宜的價格放出,去哪兒網都會立即彈窗提示用戶,是否繼續支付最新的價格。國際機票價格變動比國內機票更加頻繁,去哪兒網在單票價格向上變價60元人民幣以內時,會主動為用戶承擔之間的差價,從而提升用戶購票的流暢度。”張揚稱。
酒店數據多靠人工核對
勾志鵬透露,在酒店領域,技術上的問題比機票領域更加嚴重。“酒店完全沒有航空公司那么先進的技術和數據庫,大多數酒店還是采取人工核對庫存和價格的方法,整個流程比機票預訂復雜得多。”
勾志鵬稱,正是由于酒店普遍在技術層面較為薄弱,OTA平臺在用戶搜索時,展示的緩存數據比機票搜索時更多。
去哪兒網表示,為了保障用戶的體驗,從報價開始,去哪兒網就在為酒店和供應商“打分”。哪些供應商的房源報價不準確,哪些供應商的酒店放用戶的“鴿子”,“酒店描述和事實不符”都會被記錄在案,這些供應商的提供的房源在“推薦排序”中就相對靠后。
而對于不靠譜的供應商,還會采取下架、罰款、拉黑等操作。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本文作者:陶寧寧,原標題:《去哪兒副總裁:“大數據殺熟”等于自殺,價格變動系技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