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近些年因其獨特的高原自然風光備受游客青睞。旅游開發初期,生態地位重要的青海湖曾一度出現景區建設開發活動頻繁、違規建設等亂象。
近兩年,在生態保護優先理念指導下,青海湖旅游經歷“陣痛”正在艱難轉型,既保護青海湖生態、又能讓百姓合法合規參與旅游發展并分享發展成果的“生態旅游”成為當地干部群眾的新期盼。
環湖旅游經歷“陣痛”艱難轉型
地處青藏高原的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作為維系青藏高原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阻止西部荒漠化向東蔓延的天然屏障,青海湖不僅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際重要濕地,也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成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近年來,青海湖旅游持續升溫,景區旅游人數呈現井噴式增長,年游客人數由2008年的32萬人次增至2018年的396.5萬人次,旅游收入也由3913萬元增至5.5億元。
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剛察縣和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兩州三縣,環湖周邊共有約1.7萬戶8.5萬人口。
“發展初期,環湖地區群眾為從景區獲得最大化利益,無序發展,青海湖周邊一度出現大量投資商及當地群眾在景區周邊私開通道、亂搭亂建、無序開發利用景區的行為,對青海湖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威脅。”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辦公室主任馬天成說。
2017年8月,中央環保督察組對青海進行了環保督察。根據督察意見,兩年來,在生態保護優先理念指導下,青海省關停了位于保護區緩沖區、核心區的鳥島與沙島景區,整治青海湖南岸90%的經營主體,并拆除了100余處違章建筑,旅游亂象得到有效整治。
記者在環湖旅游產業發展最快的村莊之一共和縣江西溝鄉莫熱村十社看到,過去違章搭建的建筑物已被拆除,僅保留了合規的部分;有的農戶已在自家被拆除違章建筑的土地上種植了特色花卉、樹木,力圖以此舉改變村莊環境吸引游客。共和縣江西溝鎮黨委副書記拉周加介紹,環保督察后,全鎮嚴格按照要求,對利用違法建筑從事旅游業的餐飲、賓館進行了查封。
今年45歲的扎西才郎是莫熱十社首批建設農家樂的農戶之一。2006年他在自家院中修建了農家樂,此后逐步擴大規模,并在原有農家樂旁加蓋了一排平房。環保督察后,這一排平房因屬于違章建筑于2017年被拆除,他的“扎西驢友之家”按要求停業兩年。
在共和縣石乃亥鎮,鎮黨委書記仁增介紹,居住在保護區核心區內的165戶牧戶將從核心區搬出,搬遷工作正在推進中。
“實事求是地講,這兩年老百姓經歷了非常痛苦的過程,大家對怎么靠湖借湖搞生態發展有了刻骨銘心的認識”,馬天成說,“青海湖生態地位重要,在服從大保護、大生態的前提下開展必要的必需的旅游,這才是最重要的,這種轉變可以說是革命性的。”
環湖民眾期盼吃上“旅游飯”
在這次環保督察中,43歲的莫熱村村民格日家違規建設的賓館也被拆除,“一開始確實難以接受,但現在我們明白了,沒有好的生態環境,我們的旅游也發展不下去”,他說,現在的整頓是為了以后更加長遠穩定地走下去。
調研中記者發現,經過兩年努力,環湖地區群眾的觀念發生了巨大轉變,生態保護優先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是面對青海湖巨大的旅游市場和廣闊的發展空間,他們也期盼通過發展生態旅游增加收入。但目前,受制于生態旅游規劃明顯滯后、環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不能滿足游客需求等因素,青海湖生態旅游發展還存在諸多困難。
共和縣文體旅游廣電局副局長劉文君介紹,為了讓當地群眾早日分享旅游發展成果,早在2016年,共和縣就制定了關于環湖南岸打造精品旅游接待點的規劃,2018年共和縣政府受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委托又制定了《共和縣環湖旅游發展規劃》。但是,目前兩個規劃都沒有得到批復,當地群眾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如何發展旅游無據可依。
環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凸顯。眼下正值旅游旺季,環湖地區擁堵的交通、住宿一房難求的窘境和臭氣熏天的旱廁成為游客們吐槽最多的問題。
通往青海湖的多巴收費站通行不暢,堵車半個小時十分常見;旱廁蠅蟲肆虐,衛生情況令人擔憂;牧民私開通道亂收費用的情況仍然存在……
以共和縣黑馬河鄉為例,這里是青海湖看日出的網紅旅游景點,旅游旺季平均日接待量為4萬人次,旅客住宿需求量大。此次經過環保整改,當地的接待能力下降至2萬人次。
“一方面游客有錢沒處花,另一方面牧民又掙不上錢”,黑馬河鎮黨委書記嚴海明認為,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緊俏的旅游服務間存在巨大的缺口,政府應盡快在生態保護紅線外考慮環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協助老百姓走上生態旅游致富的路子。
此外,門票經濟仍未得到根本改觀,具有高附加值的旅游產品缺乏也讓青海湖旅游只能“看山、看水、看自然”。
“風景很美,就是沒什么可以玩的”,一些游客從青海湖旅游歸來后這樣說。目前,景區內只有游覽、乘船等少數娛樂設施和項目可供游客體驗,門票收入占到全部收入的二分之一,相較于成熟景區三分之一的比重仍顯過高。
“其實青海湖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內容,這里的祭海文化、牧區農牧民群眾的婚俗、民間體育等,對于游客來說都是絕佳的旅游體驗,如何制定好規劃、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旅游產品仍需努力。”原海南州旅游局副局長姬良梅說。
盡快出臺生態旅游規劃
經過多年治理,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在向好的方向轉變,當地群眾在旅游亂象得到整治后,期盼在政府引導重新出發,在生態優先的前提下,讓環湖地區群眾合法合規地參與旅游發展,以新的面貌打造青海湖“金名片”。
采訪中,當地干部群眾呼吁盡快出臺、審批涉及青海湖生態旅游的相關規劃,有效指導地方政府和當地群眾參與旅游發展。劉文君認為,目前環湖地區老百姓參與旅游發展的積極性很高,但規劃的缺失和對環湖地區鄉村旅游的一味封堵對地方發展不利。因此,他建議盡快出臺完整的旅游發展規劃,以便地方政府開展引導工作。
據了解,目前青海省委、省政府已啟動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由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牽頭編制的《青海湖國家公園規劃》正在推進中。剛察縣文體旅游廣電局局長才旦認為,生態治理后的機制規劃應該與旅游產業發展同步,希望青海湖區域早日確定生態紅線,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相關部門能盡快給出生態旅游產業高標準發展的準入條件和標準,讓環湖地區百姓發展生態旅游有章可循。
在保護青海湖原生態的基礎上,才旦表示,青海湖景區今后可發展觀光旅游,可將文化體驗項目全部從核心區撤出,將住宿餐飲活動轉移至湖外側的鄉鎮。這樣既能夠保持生態可持續發展,又能穩定當地群眾增收,助力脫貧攻堅。也有專家認為,伴隨著今后青海湖旅游建設手續趨向嚴格,體驗式“游憩”或許是未來發展方向。進一步加強鄉鎮的集中接待能力,提升旅游的民族文化內涵,讓游客在青海湖邊欣賞風景,在牧戶家中體驗藏區文化生活,以此來處理生態保護與扶貧攻堅的關系,處理好青海湖周邊牧民群眾、地方政府和管理機構的利益關系。
基層干部群眾表示,發展鄉村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是關鍵,目前環湖群眾依靠“騎馬拍照”掙錢的經營模式要有所改變。格日認為,當地政府可參照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對非遺人才的“研培計劃”,不定期組織村里的旅游產業個體戶去外地研學,吸收先進的旅游產業發展經驗,轉變理念,打開思路,為帶動全村老百姓增收起到示范帶頭作用,使鄉村旅游步入正軌、健康發展。
*本文來源:經濟參考報,作者:顧玲,原標題:《青海湖旅游經歷“陣痛”艱難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