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目前新疆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的特克斯小鎮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八卦城;世界上惟一的烏孫文化與易經文化交織的地方;中國最西邊的八卦城和易經文化所在地;中國道家文化傳播最西端的地方;中國西域最大游牧古國——烏孫國的所在地;中國現存烏孫古墓最多的地方;中國古代有史記載遠嫁公主最多的地方;中國古代有史記載第一位公主遠嫁的地方;中國古代最大的賽馬場——“汗草原”所在地;中國古代游牧民族津命“牙帳”最多的地方;中國古代漢王朝與西域游牧古國和親時間最長、來往最密切的地方;有中國惟一用“烏孫”命名的山脈——烏孫山……
這座體現易經文化內涵和八卦奇特奧秘思想的城鎮,以中心八卦文化廣場為太極“陰陽”兩儀,按八卦方位以相等距離、相同角度如射線般,向外伸出八條主街,每條主街長1200米,每隔360米左右設一條連接八條主街的環路,由中心向外依次共有四條環路,其中一環八條街、二環十六條街、三環三十二條街、四環六十四條街。這些街道按八卦方位形成了六十四卦,充分地反映了64卦386爻的易經數理。為不讓人們迷路,各街道都設置了方位說明牌。
八卦城有兩奇:一是城市馬路上沒有一盞紅綠燈。有關部門1996年取消道路上的紅綠燈,八卦城由此成為一座沒有紅綠燈的城市。除沒有紅綠燈外,八卦城還有一奇,就是容易使外地人“轉向”。外地人到此最容易迷路,找不到出口。
烏孫文化
特克斯在西漢時期是烏孫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之一,從現存近兩萬座烏孫古墓的分布和出土文物看,當時的烏孫國是西域繁榮昌盛的游牧大國。
烏孫古墓分布在依山傍水的草原上,呈南北走向,五至七座為一列,其中有大墓、小墓之分。古墓以土墩墓為主,源于兩干五百年前的塞種人墓葬,以后為烏孫人、突厥人沿用。
現在,特克斯縣864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處處都有烏孫墓群,主要分布在離縣城兩百公里處的包扎墩冬牧場、喀拉峻、喀布沙朗、達合木別勒、阿特恰比斯、庫克蘇、庫克塞克、康蓋等地。伴隨古墓的還有鹿石和石人。目前,在特克斯草原上已發現十七尊草原石人、十一處鹿石巖畫。
出土文物有中西合璧、中原文化與草原文化合一、佛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相融合的精美器皿。目前,特克斯縣文物保護管理所保存的文物有59種112件,分別為石人、銅鍋、古字、金壺、銅制人頭像、護心甲、古代加工糧食工具、古代農具、刀、矛、陶、木板印刷模具等,其中烏孫文物現屬國家一級保護范圍。它們主要是自1978年以來在各鄉(鎮)場農牧區修路、挖渠、建筑過程中挖掘出來的,還有部分文物是村民送交的。
國內五大神秘八卦城
新疆伊犁的特克斯城,與浙江杭州的八卦田、貴州的興義八卦田、浙江金華蘭溪古城的諸葛八卦村、及廣東韶關翁源縣的八卦圍,是國內神秘的五大八卦城。
玉皇山八卦田——南宋老皇宮旁的西湖之謎
杭州玉皇山南的八卦田,可說是南宋故都難得的一個地面遺存。它猶如一座斯芬克司,歷經滄桑,靜靜地展現在世人眼前,卻并不是那么容易回答這究竟是什么?數百年來,為此眾說紛紜,竟成了西湖一謎。
老杭州都聽說過這個故事,當初南宋皇帝丟了京城來到杭州時,曾經為了給杭州的老百姓留個好印象,特地用牛皮帳篷圍了一塊八卦形的地,說是皇帝親自耕種。
其實,這錦衣玉食的皇帝怎么會自己動手,都是讓小太監種地,他和妃子在一旁乘涼。哪曉得這種情形被一個種莊稼的老漢偷偷看到了,坊間紛紛傳開,那皇帝見把戲被戳穿了,也就不再耕作。
據《西湖游覽志》記載:“南山勝跡中有宋藉田,在天龍寺下,中阜規圓,環以溝塍,作八卦狀,俗稱九宮八卦田,至今不紊”。南宋紹興十三年(1143)正月,宋高宗趙構為表示對農事的尊重和對豐收的祈禱,采納了禮部官員的提議,開辟籍田于國都南郊(即目前的八卦田遺址處)。
在每年春耕開犁時,皇親率文武百官到此行“籍禮”,執犁三推一撥,以祭先農。明代八卦田逐漸成為杭城著名的景點,明代著名文人高濂在其著作《四時幽賞錄》中有《八卦田看菜花》一文,記錄當時的美麗景象。
明嘉靖年間,提學使阮鄂建太極亭于宋郊丘故址阜上(中阜規圓)。明萬歷年間,知縣聶正湯重修太極亭,今已不存。明以后,籍田一直作為良田由附近居民耕作。
至上世紀八十年代,玉皇村村民將外圍約3.8公頃農田改為水塘,發展水產養殖,用水塘中清理出的淤泥堆積于籍田中央,恢復原有祭祀所用土阜圓臺,并用植物勾勒陰陽魚圖案,將逐步形成現存的土丘、田塍、水溝排列規整的八邊形格局。
2007年,八卦田遺址環境整治工程正式啟動,在維持原有的中間土埠陰陽魚和外圍八邊形平面格局的基礎上對八卦田進行保護性修繕,以展現農耕文化為主線,綜合考慮了立地環境、作物生長的自然規律、“南宋九谷”品種的發展演變等因素,將種植區域分為環核心區、中心區和外圍區三塊,環核心區主要種植龍井茶等具有杭州本土特色的農作物以及部分時花。
外圍區現在配置紫綠二色甘藍等季節性觀花植被;面積最大的中心區分卦位按季節種植秈稻、糯稻、大豆、茄子、綠豆、粟、紅辣椒、四季豆等農作物。如今這里再無荒村、遺民、寂寞、凄涼,只有茶室、游人、笑語、歡聲,真正是換了人間。
奇峰異林下的八卦天坑
另一處著名的“八卦田”位于貴州省興義市萬峰林風景區內。興義的萬峰林景區是典型的喀斯特盆谷峰林地貌,它分為東、西峰林,景觀各異。東峰林以巍峨的喀斯特峰叢為特征,西峰林是高原喀斯特景觀。300多年前,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就曾到過萬峰林,并賦詩“天下名山何其多,唯有此處成峰林”。
興義八卦田是一片天然形成的八卦田,平臥在納灰寨農田中央,其造型神奇迷離,如神匠打造,層疊有序。八卦田中有三個天然地漏,深不見底,被稱為地眼——大地的眼睛。
這些納灰漏斗群為寬而淺的碟型漏斗。農田耕地以漏斗為中心,弧型展布,構成了奇異的“八卦”圖案。據說踩一踩八卦田,升官又發財。還有一條納灰河在田中穿過,卻又消失在田野中。據考察,此河在地下穿延,在二十多公里外有重見天日,并匯入珠江。這種漏斗是在地下河局部坍塌和地表水溶蝕作用下形成的,納灰漏斗群呈有序的帶狀分布,揭示其下部為一條地下暗河。
興義居住的多是布依族,布依族善歌舞,是布依族地區廣泛流傳一種布依族世代相傳的民間說唱藝術——“八音”。所謂“八音”,通常有笛子、簫筒(無膜笛)、牛骨(馬骨)胡、葫蘆琴、月琴鼓、包包鑼、小馬鑼、釵等樂器。
布依八音旋律古樸、流暢、悠美、悅耳,常活動于民族節日,婚喪嫁娶、建房、祝壽等場合,是布依族人民喜愛的曲種,幾百年來,在興義巴結的村村寨寨傳承著,深著當地各族人民群眾喜愛。
諸葛亮后裔聚居的八卦村
諸葛八卦村位于蘭溪城西18公里,古稱“高隆”,村中有3000余人是諸葛亮嫡傳后裔,為全國最大的諸葛亮后裔集中聚居地。 村落格局按九宮八卦圖式而建,整體布局以村中鐘池為中心,全村房屋呈放射性排列,向外延伸八條弄堂,將全村分為八塊。村內弄堂似通非通,似連非連,曲折玄妙,似乎是重重山巒間埋藏的一個謎語…
諸葛村村落布局十分奇巧罕見,高低錯落有致,氣勢雄偉壯觀,結構精巧別致,空中輪廓優美,是南宋末年諸葛亮二十世孫諸葛大師公遷居此地后,為紀念先祖諸葛亮而按九宮八卦陣圖式精心設計構建的。
位于諸葛村九宮八卦圖中心的鐘池,一半水塘一半陸地,兩面各設一口水井,形成極具象征意義的魚形太極圖。鐘池周圍構筑的八條弄堂向四周輻射,使村中的所有民居自然歸入坎、艮、震、巽、離、坤、兌、乾八個部位。
更為神秘的是村外八座小山環抱諸葛村,構成天然的外八卦陣形。步入村中縱橫交錯的古巷時,大有似連非連、半通不通、曲折玄妙之感。置身其中,更加感悟到杜甫的“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的內涵。
據傳,在明清時,諸葛村有18座廳堂,18口井和18條主巷,陰陽相克,祥瑞氣升。至今,這里保存完好的有大公堂、丞相祠堂、崇信堂、尚禮堂、雍睦堂、大經堂、崇行堂、春暉堂、文與堂、燕貽堂、敦多堂等11座大廳堂。
村民中,“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沿襲至今,識草用藥蔚然成風,醫藥高手名士眾多,廣開藥行遍布全國各地,天一堂、大經堂便是其中之一二。此外,還有清代乾隆御題的“文成藥行”等。更為可喜的是,他們始終保存著善良質樸的民風。
奇村三奇:首先,全村絕大多數村民都是1700多年前蜀國宰相諸葛亮的后代。換句話說,滿村的人幾乎全是姓諸葛,或是嫁到諸葛家的婦女,只有極少數不是諸葛家族的成員。據統計,全國諸葛亮的后代共約16000人,單單一個諸葛八卦村就聚居了四分之一,堪稱全國第一。
其次,這個村還奇在它的布局精巧玄妙,從高空俯視,全村呈八卦形,房屋、街巷的分布走向恰好與歷史上寫的諸葛亮九宮八卦陣暗合。
第三,這里完整保存了大量元明清三代的古建筑與文物。700多年來的朝代更替、社會動亂、戰火紛飛,不知多少中國名樓古剎、園林臺閣,或焚于戰火,或毀于天災,但這座大村莊卻像個世外桃源,遠離戰火,避過天災,躲過人禍。
據說,1925年北伐戰爭期間,南方國民革命軍肖勁光的部隊與軍閥孫傳芳部隊在諸葛村附近激戰三天,竟然沒有子彈炮彈落入村子,整個村莊完好無損。抗戰時期,一隊日軍從村外高隆崗大道經過,竟然沒有發現這個村莊。
唯一的一次是日軍飛機投彈,炸毀村里一所房子。村中建筑各家各戶,面面相對,背背相依,巷道縱橫,似通卻閉。外人貿然進村,如果沒有熟人帶路,往往進得出不得。據說,曾有盜賊混入,找不到出路,結果束手就擒。
據歷史記載,諸葛亮的第十四世孫諸葛利在浙江壽昌縣任縣令,死在壽昌。他是浙江諸葛氏的始祖。諸葛利的兒子諸葛青于北宋天禧二年遷居蘭溪,諸葛青的一個兒子諸葛承載在蘭溪傳了十代諸葛亮的后代,以諸葛承載這一系人丁最旺。
其中一個原因是這一系諸葛家族秉承先祖諸葛亮的教導,“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他們精心經營中醫藥業,所制良藥,暢銷大江南北,當然,財富也積累不少。現在諸葛村的大經堂,便是諸葛承載家族在中醫藥業成就的集中展示。
諸葛八卦村每年有兩個最重要的日子,那就是農歷四月十四日諸葛亮的誕辰,及八月二十八日諸葛亮的忌日,在這兩個大日子,全村人都要參加隆重的祭祖大典,配合大典還要舉辦熱火朝天的廟會及請戲班來演戲。
全村是“自己人”,又是一代忠臣名相的后裔,當然都要牢記先祖《誡子書》的教導。因此,諸葛村的民風淳樸,村民說:這里可以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孔明鎖對放松身心,開發大腦,靈活手指均有好處,是老少皆宜的休閑玩具。孔明鎖看上去簡單,其實內中奧妙無窮,不得要領,很難完成拼合。
八卦圍:500年前鮮為人知的“迷魂村”
在廣東韶關翁源縣江尾鎮,有一座鮮為人知的宏偉村落八卦圍,大圍以羅盤八卦圖形而建并逐漸向外擴展,自明代興建以來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尋常人等如無向導帶路進村,通常不過半個小時就會迷失方向,被遠近村民稱為“迷魂村”。
歷經數百年歷史滄桑洗禮,隨著圍內居民的陸續遷走,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圍日顯破敗之象。近日,翁源縣委、縣政府已將修復改造八卦圍提上了議事日程,并希望通過招商引資“修舊如舊”,盡早將這座中國古建筑的瑰寶以全新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這座罕見大圍的房屋構造及規劃完全按八卦樣式設計建造。建筑群以祠堂為中心,左右和中后房屋按八卦層層加串,向外伸延,共有1653間房,99條街巷。
作為圍中交通要害的條條街巷都是用鵝卵石鋪砌,縱橫交錯,寬闊之處可容5人并肩而行,狹窄之處只能容成人側身貼墻方可通過,就是這些多不勝數的小徑構成了“迷魂陣”。
整個大圍總占地面積達1.6萬多平方米,跨入其中,仿佛進入諸葛亮的八卦陣,撲朔迷離,若非村民引導,根本無法尋覓外出之路。圍內房屋從外至內由高到低排列,屋形非常怪異,有的像一段弧線,有的微呈梯形,還有的仿似鐮刀,幾乎沒有一間是方形。
房屋雖大都是黃土泥磚,但仍堅固如鐵,數百年不倒。若遇盜賊侵擾,把大門一關,大圍便成了一座固若金湯的城堡。據《張氏族譜》記載,此圍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此后仍不斷擴建,至清朝中晚期,圍內曾居住了四五千人。
據村委會張主任介紹,八卦大圍開山始祖是由福建上杭縣瓦子巷遷入,該村村民全部姓張,都是名相張九齡的后裔,在村中祠堂前端的石柱上的堂聯“十策家聲繼曲江”就是最好的證明。族中還有森嚴的輩分講究,過去只有有功名者才能從正堂中門進,一般人只能從側門進
村民們以耕地、種養為生,是當地最旺的一族,最大的一個村。因為人數眾多,平均一家也只有兩三間房。一間房往往需要住上三四口人,后來隨著人口的進一步增多,村民們不得不掀掉瓦面,在原有基礎上加建一層樓,或者干脆用木板在房中搭個閣樓。 每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之際,大圍內熙熙攘攘,人頭涌涌,仿佛集市一般熱鬧。
大圍圍墻以碗口大小的鵝卵石加糯米、青磚等砌就,堅固無比。據記載,清咸豐九年(1859年),太平天國石達開殘部經過八卦村,因兵掠食,村民用銃炮射殺太平軍十多人,石部團團圍住八卦村展開攻擊。圍內老弱婦孺傾村躲避,剩下300多名青壯男子留守村中憑火銃、松鼠炮、長矛、大刀等抵抗。太平軍久攻而不入,經過近一個月的圍攻,方在八卦村的一扇大門上找到突破口。
由于圍內建筑排列復雜,導致入者迷路鬧出笑話極多。 據稱,以前圍中曾有兩家人同一日娶媳婦,由于街巷眾多,房屋相似,送親隊伍竟然找錯了新郎家門,差點讓新娘入錯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