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11月1日,由新疆東天山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主辦,年假旅行和執惠承辦,以“新理念,高質量”為主題的《中國·旅游大會暨哈密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將》在哈密召開。論壇從大文旅格局出發,系統化剖析哈密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推動哈密市文化和旅游市場營銷靈活創新,開啟了哈密市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大文旅”產業新格局。利亞德勵豐公司高級副總裁沈時進出席本次論壇并發表主題演講。
沈時進表示,旅游其實不是一個行業,是一個非常大的一個集成產業,這樣集成產業里面我們前面也說頂層策劃非常重要,我們要用用這樣的頂層策劃去引領出一個優秀的旅游綜合體的產品。
以下為沈時進演講全文:
各位領導大家中午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科技助力文旅融合的創新實踐》。
旅游的項目發展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以前我們旅游基本上都是靠房地產的投資拉動來完成。而房地產是一次性的土地資產項目,但是旅游項目是綜合性的、長期運營發展的項目,所以永遠靠房地產的拉動,不在供給側做消費業態的改觀,我們的旅游項目是很難再支撐下去。
順應目前新的國民經濟發展戰略,國家各級政府投資主導的大型文化演藝活動銳減或壓縮投資、固定文化展演場館的建設與運營更加關注市場反響和可持續性、社會資本對文化產業投資迅猛增長更強調社會效應和投資回報,更多的文旅項目注重產業化的運作能力。適應這樣的市場發展,文化部跟旅游部也進行了機構的合并,我們這邊把機構合并的關鍵詞抽出來,在“文化”加“旅游”以外加了一個“科技”。我們說旅游是產業的載體,我們的文化是呈現的內涵,科技是實現的方式。
科技手段具有什么樣的表現能力呢?現在有很多城市都在做夜游經濟,夜游的經濟從亮化開始,我們各地有很多的亮化工程。但是傳統的亮化工程,我們更多是用點線面的亮化樓體的方式,把建筑物的輪廓線勾勒出來,這樣的亮化項目很難承載文化內容的表達。我們今年的國慶時候在廣州海珠廣場的兩幢樓做起來了我們非常高清的視頻演藝項目,這樣不但能把國慶升旗、主題標語、閱兵盛典等國慶元素展示給廣大群眾,更能夠把廣府華章、越秀歷史、海絲文化、改革成就等文化元素在國慶期間向全國的觀眾有非常好的展現。另外利亞德集團作為10月18日世界軍運動會的整個開幕式跟閉幕式的總集成商,繼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盛典之后我們又完成了聲勢浩大的世界級的演藝活動,在58000座的開幕式體育場館里面營造了一個展示中國畫卷的巨幅畫面,現場用了180臺高清投影機拼成了有效畫面長為162米寬為114米橢圓形3D舞臺,結合了真人演員、2000多平方的水池、機械裝置、紗幕、維亞、燈光等等表演手段,演繹了中華文明的燦爛文化和人類和平的美好向往。以上這些大型文化表演活動就是以科技作為支撐,是文化內容非常好的展示方式,是觀眾喜聞樂見的視覺盛宴的有利保障。
為什么我們要在文化旅游融合的基礎上加上科技的手段?實際上行業內對此也有一定的共識,真正有三個關鍵詞:第一個關鍵詞“體驗”,第二個關鍵詞“夜游”,第三個關鍵詞“年輕化”。現在文旅進入的體驗經濟的時代,體驗就需要高科技的手段加沉浸式的體驗感覺。現在都在發展夜游經濟。以前的觀光旅游游客是屬于比較大的50/60/70年年齡層級,他們的消費能力相對是比較低的。我們的年輕人是真正的消費人群,而且年輕人更喜歡夜游,白天睡覺晚上玩,夜游方式是我們用科技展示文旅融合重要的手段,所以把我們的旅游景區打造成為用科技手段展示人文元素,用沉浸式的方式加深我們的體驗感覺,最后用互聯網的元素形成我們的文旅項目良好快速的傳播,是我們打造夜游項目重要的手段。
這樣的手段是為了解決剛才說的房地產的經濟是一次性的收入。我們怎么把旅游產品做成有持續經營現金流跟運營成本相對比較低的一個消費產品,能夠真正把我們的投資跟消費形成良性的互動?我們采用了兩個方法,一個是業態創新,一個是空間創意。我們走訪過全國100多個意圖發展文旅項目的城市,其實中華文明的五千年文化歷史遺跡在中華大地上都比比皆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數出很多名勝古跡和自然景觀。我國的文化旅游資源是很豐富的,但現在有很多旅游產品做不好,是因為什么呢?我們認為是因為支撐這種文化內容呈現技術的手段落后,還有打造文旅項目的產業化模式不科學,路徑不清晰。
那怎么解決這樣的問題呢?我們把很多的旅游產品的一些問題做了一些問題總結,比如白天晚上業態的問題、景區周一到周四沒有人怎么辦的問題、景區淡旺季的問題、景區與景區之間關聯互動的問題等等,這些問題可能在文化、旅游科技的項目里面都會遇到。
那我們文化+旅游+科技的融合,文化創意是否就是一些好的點子、或者我們一些所謂的創意大師來表現文化就可以了?其實我們認為還不是,更多的是我們的一個從內容、空間到業態的整合創新。第二個我們的科技是不是一定要用最高精尖的科技?其實也不是。哪怕我們剛剛已經完成10月18日“世界第七屆軍運會”的開閉幕式,現場的燈光舞美演藝效果大家很驚艷,實際上現場用到的技術在我們很多項目已經用過,只是用一種新的創意策劃與應用集成的模式,重新做了一個舞美燈光的組合。把文化跟科技用一種跨界的協同跟運用集成的方式來增加旅游產品的體驗功效,是我們做優秀文旅產品最重要的理念。
另外一個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也提出了一個新的理念。以前的文旅項目做法,一般都是從概念設計到深化施工到運營單向的線性流程。這樣的線性流程有什么樣的壞處呢?我們一直在講工程“交鑰匙工程”,但是很多運營商是在最后拿到這把鑰匙,發現鑰匙根本開不了旅游業態的門。怎么辦?我們提出一個新的概念:運營前置。運營商首先把產品用來做什么,我們為什么要吸引大家來,人們怎么被我們吸引來,運營方的思路前置來確定我們的概念方案,由這樣的概念方案導出建筑跟里面業態植入的空間關系,最后才能實施建設以后形成比較良好的文旅產品,所以我們把這樣的一個流程放在更深層次的緯度上考慮。我們所有的文旅項目,以往的做法都有一個從城市的主體規劃包括全域旅游、區域規劃的規劃慢慢導出詳規、修詳規,最后形成一個項目的建筑、景觀與室內空間的設計,導出施工圖這樣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我們業主也一定會請到各個行業、各個階段的一些專業公司,比如社會科學院、規劃院、旅游策劃公司、建筑設計院等很多階段的專業公司形成對某一個階段的專業支撐。但這樣的專業支撐有一個問題,沒有一個單位是從頭到尾牽引這個項目走,沒有一個單位對最終的運營效果和收益把關和負責。所以在我們做的項目里面,特別重視頂層策劃到概念設計的過程環節,是我們文旅項目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我們把這個環節稱為“整合創意與精細規劃”。
這個環節包括哪些內容呢?把我們現場的一些資源、市場、產業、主題的調研與洞察,包括我們最后這個項目落地的一些業態、體驗、動線、建筑形態跟空間設計做良好的定位。這樣的定位上要遵循于各地區的總體規劃跟區域的規劃,下到這個項目真正的可行性研究方案跟我們的一個概念設計。并且在這樣的策劃里面,我們需要做什么樣的投入,我們的業主需要做什么樣的投入,將來的運營方是不是分輕資產、重資產投入參與的運營模式,這樣形成我們的政府平臺、資產投資、專業運營各方的合作模式,或者更廣泛的旅游基金對我們項目支撐的合作模式。在這樣的設計和測算的基礎上很多合作是非常容易達成,這樣再指導我們的項目可研報告、建筑方案、專業設計方案等,才能使我們的這樣建筑真正能夠適應業態的植入跟發展,我們把這種頂層策劃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這樣的頂層策劃有幾個目標,能夠把當地文旅資源的文態、游客最終消費的業態、建筑內外空間的形態、還有文旅產業服務上下游的生態緊密聯系融合在一起,做到四態合一。因為所有的文旅產品都需要持續的發展,不是一天建成就可以管十年的,也許建筑管十年,但是里面的展示跟形式要不斷的變化提示,保持吸引力。為了達到這樣綜合的項目建設目標,我們通過策劃、規劃、設計跟運營四個工作流程,能夠把前面說的四態合一真正在項目里面做非常好的落地。
這是我們做頂層策劃時候的一些具體的內容,在一個項目開建之前,先要做那么多跨專業的資源分析和設計整合??缃缯弦膊皇且粋€團隊能夠做得下來,我們希望在整個過程中,用我們自己的專業知識跟我們這么多項目落地以后的經驗,形成對業主的一個咨詢全方位的服務,我們叫端到端的服務。
在這樣的項目建設過程中,最后我們落地的模式叫三級業態或者綜合業態的打造。剛才有很多專家也提到,我們要消費的項目是不是光影秀就是核心業態?是不是演藝劇場是核心業態?還是我們的展覽展示古跡文化是核心業態?其實是需要經過分析打造。我們把一級業態定義為引流功能,是我們的引爆業態。它可能不掙錢或者甚至是免費的,但是它有非常強的人流的吸引能力,有這樣的人流吸引人力的項目開場以后形成我們的特色的支撐業態客流的支撐。
為什么我們要旅游?比如說到面對來哈密來旅游的游客,一定要把哈密本地的文旅資源(包括自然風貌、人文歷史、民族特色等)展示給大家,大家才有到哈密來旅游的愿望,這些特色業態就是我們真正用來支撐我們文化落地甚至消費吸引的這些業態,最后是承擔吃住行游購娛的這些配套綜合的業態,我們可以招商的方式。這樣的三級業態的打造,能夠把我們的文化展示空間、公共聚集空間、旅游休閑空間、商業消費空間能夠實現很好的打通,真正實現我們業態組合創新與空間創意的落地。
我們用這樣的理念在全國布局走了很多項目,也實施了很多項目。把這些項目變成我們兩大類型,第一個是城市型的,我們有很多城市里面的舊城改造,或者我們的園區提升項目,第二個是景區型的,我們也在海邊、山里面,在這個小鎮上打造過很多我們的文旅的項目的落地,這樣的項目最終都是為了我們實現這種產城融合,或者是旅游文化的融合形成的。
我們來大概講一下我們會有什么樣的一些業態植入到文化旅游項目里面去。
最大的一個業態就是文旅演藝業態(比如新疆大劇院),我們在20年來在全國做了將近一百個從國家大劇院到各省省會級城市的出租型固定劇場;另外我們也做了很多旅游演藝的項目,當然旅游演藝的項目其實隨著年代的更新是有很大的一個發展的階段,第一個階段我們知道是靜態觀演的,像麗水金沙這樣的項目是靜態觀演的方式,其實就是把一個傳統的劇院打造成為一個旅游演藝的劇場,這樣的方式演過幾年以后已經不太受人歡迎了,所以第二階段到了全國一批“映象系列”的山水實景的這些演藝,在現在國內還在運營的13個映象系列里面我們,支撐了其中8個“映象系列”項目的技術集成,這些映象的項目也有一個特點,就是山水實景,這種氣勢跟演繹方式相比第一代的更加恢弘,但是也有個問題,第一走不到江北,基本上集中在我們華南的江南地區,氣候比較溫熱的地方。到北方怎么辦?北方我們也提出了一種行進式展演融合的演藝方式,第一個我們成功的項目就是“又見平遙”,就是把我們展覽的空間跟演繹的方式做了一個很好的結合以后形成了我們新的一種演繹模式,也是沉浸式的。最后我們發現有很多演藝的項目淡旺季非常明顯的項目,日常運營的成本的高企成為我們演藝能否支撐下去的一個最大的障礙,如何解決運營成本高企的問題,其實我們搞過演藝的人知道運營成本里面人員的費用是最高的,而且是最難管理的,我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我們打造的4.0,我們在茅臺小鎮打造了“天釀演藝”,這個天釀只用了30個演員演了一個70分鐘的大戲,沒有人在看完天釀以后說我們這個戲規模太小,我們用了很多這種科技的手段所造成這種沉浸式場景形成了我們4.0的宏大沉浸式演藝場景。
第二種形式就是我們的展覽展示,其實現在有很多包括我昨天去看了回哈密王府也做了很多展覽展示的展項。我們經歷過全國從2010年世博會開始經歷過很多展館的制作,其實世博會已經有了一個非常大的突破。大家都知道世博會不再是以國家的實力來分我們館的吸引力和檔次。比如真正吸引人的是我們的沙特館,而不是美國館。為什么?是因為沙特館的這種展示的形式遠遠優于美國館,才造成了觀眾對沙特館的熱衷。在我們得很多館里面(包括哈密的回王府)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七分靠講三分靠看。我們有一個導游拿一個對講機一路的跟我們講,其實第一個就是音響清晰度等感覺并不太好,第二個我們所有的文化的傳承就依賴于導游當時的表現,如果他心情不好,身體不好,都會造成我們這種文化傳承的一些障礙,我們能不能把“七分靠講”的這樣的方式也用一種科技手段來體現?
其實我們也做了一些嘗試,我們把整個博物館或者各種展覽館的成功的要素我們分成四個方面:
第一個我們叫建筑設計與主題內容的統一,這是我們當年在南寧博物館做的一個項目,南寧號稱叫綠城,綠城我們用了六片葉子做了這個建筑,其實用了六片葉子,兩頭尖的建筑非常不好用,所以我們在展陳空間里面進行了大膽的革新以后,造成的室內空間跟室外空間同樣驚艷,形成了我們建筑外形與內部空間的統一;
第二個就是展演的空間跟我們主題內容的統一,這里面兩張圖是我們在上海電影博物館完成的兩個展項,第一個是在我們電梯里面,我們用一個影片的倒計時從一樓到四樓的時候,我們的影片六五四三二一,讓你開始我們整個電影之旅的展覽;最后還有一個國歌展項,我們把國歌上面的所有的文字制作成了文字燈箱,隨著我們的音樂節奏來亮燈表演,它既是一個空間展項,也是一個文化的展項,這種展項最后能夠達到的目的就是“要你看”變成“你要看”,因為你首先被他的形式所吸引了;
第三個就是展演形式與主題內容的統一:這是我們在上海歷史博物館,本來業主館長希望我們讓年久失修的清花機能夠動,這樣一個銹跡斑斑的機器讓它動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們后來用了一個視頻的方式,在舊的機器上做了一個投影以后,使機器看起來會動,而且還有一個小的展臺來展上海的明國紡織業發展的歷史片段,這樣的展項最后在展廳里面是非常受人喜歡。
最后一個就是建筑規劃要跟我們的運營模式有一個非常好的結合,成功的案例是在我們的上海玻璃博物館:上海玻璃博物館本來是一個輕工企業舊廠房的改造項目,我們把它打造成為一個可以進行產品發布、企業活動、生日晚會、同學聚會在里面召開的一個非常好的一個復用的空間。里面靈動的空間適合各種組合,也有小孩們可以互動體驗的空間,所以現在的上海玻璃博物館在周末訂位非常難,這就是空間的規劃設計對我們運營活動的支撐。
講完了展跟演我們還有一個創新,就是我們把展跟演都融合起來,形成一種叫“展演融合”的體驗方式。我們知道演是一種時間藝術:音樂開始表演就開始了,音樂結束表演結束;那展覽是一種空間藝術,展館都會有序廳、一號廳、二號廳……尾廳,在不同的空間里面講述不同的歷史時期的內容。那么我們能不能把這兩種的藝術表現形式形成非常好的融合,其實這個是跟我們做這種展館創新有非常大關系的,以前有很多政府投建的博物館,大家看完了以后沒有形成很好的印象,因為這些文物很難講故事,怎么用我們演的方式來牽引著觀眾的這些情緒線走完我們整個展廳,是我們展演融合的最大的一個目標。那我們非常好的一個案例,就是我們山西平遙古城的“又見平遙”。從2013年的元宵節上演到今天,每年收入過億非常成功的一個旅游產品,而且靠“又見平遙”的展演劇場,拉動了整個平遙古城的旅游業態的提升。在這樣一個項目的背后,實際上就是我們當年策劃的核心,我們把本來在舞臺上用這個舞臺背景或者道具搭出來的六個場景,變成了一個六個用展覽展示的場景復原的方法打造的沉浸式空間,我們的演員跟我們的觀眾在同一個空間里面,演員跳到水缸里面,濺起來的水就會濺到觀眾身上;演員遞上一杯酒,觀眾就可以拿過來一喝,這是汾酒。這樣的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跟交互,形成了我們這種文化與感情非常好的一個傳導的作用,也使我們“又見平遙”展演的非常成功。這就看到我們左邊,是我們的場景復原的展覽空間,右邊就是我們演出時候的演出劇照。
最后我們前面照慧總也講過,我們旅游其實不是一個行業,是一個非常大的一個集成產業,這樣集成產業里面我們前面也說頂層策劃非常重要,我們如何用這樣的頂層策劃去引領出我們優秀一個旅游綜合體的產品,我們用一個案例就是我們的錦江的夜游項目。錦江本身有很多的文化和商業元素,本身也有幾代的發展歷程。在這樣發展歷程上,我們希望作為一個文旅項目的一個經濟示范點,打造成為一個國際化的、新的文化傳播的窗口。我們在錦江夜游的片區用水道作為一個核心的一個紐帶,把我們水道邊上的所有的街區物理與商業的業態組合進行了改造提示,以錦江綠道作為一個引擎,當然我們業態跟所有的空間創新是我們的手段,在很多舊城區比較難拆遷的地方,我們叫微曲介入、邊界治療的方式,圍繞著錦江綠道,將所有的文化歷史元素提煉出來,形成了錦江周邊的“酒肆文化”、“廟市文化”、“街巷文化”、“茶館文化”四個核心元素,在我們整個錦江綠道沿岸融合形成了我們新的錦江夜游的項目。在這個項目的實現當中,我們也用了我們三級業態的策劃,能夠把我們的存量資源,原來會到我們錦江綠道的周邊產業來參觀或者消費的人群,提高他們的客單消費水平;同時又把我們原來可能不到錦江水道來的這些高端的客群,比如會展、養生、研學等客群,也能夠拉到我們的錦江綠道周邊,形成我們新的這種文化體驗的一個場所,這就是我們的三級業態的設計理念。最終把錦江片區變成一個永不落幕的展演場和消費地,來講我們的文化故事。
最后我們很多城市都在建這種城市的文化公建項目,我們在文化公建項目也有我們的一些心得,我們講一個山東臨淄的公共文化綜合體的項目,我們以前說二十年前萬達的商業綜合體非常成功,把一家人需要消費的所有的商業業態在一棟樓里面做了集成;現在正在把文旅新城的時候如何形成一個新的文化綜合體。很多文化綜合體的規劃都是我們政府投資的,我們叫N館一院:博物館、規劃館、圖書館、科技館這N個館加上一個大劇院,這樣其實空間利用率并不高,比如說每個館都會有接待室、報告廳、很多公共的配套設施,甚至在博物館和規劃館里都會講城市的歷史。諸如此類的內容和功能的重復造成了極大的投資與管養的浪費。如果我們把這些內容或者功能相對比較接近的業態集中到一起,我們把六個館加一個大劇院集成城市中心(含博物館和規劃館)、知識中心(含圖書館和檔案館)、科技中心(含科技館和少兒中心)、文化中心(含大劇院與文化館)四個中心以后,使我們的空間利利用率達到了最高效的合成,節省下來的公共空間可以植入多種休閑、文創、教育培訓、會議沙龍、輕餐聚會等經營性消費空間;在人流的分析上跟業態的分布配比上跟我們的功能組合的完備性上做到更容易的吸引人,形成我們美好生活的一個向往,同時支撐在這樣的項目里面也會完成整個收益的測算,以達到社會效益與經濟收益雙豐收。
最后用幾個案例說一下我們的城市空間秀的能力。一個是在山東蓬萊的演出“蓬萊仙緣”,有兩種模式,旺季的時候是有人演出(演員也只有三十幾個人),淡季的時候是無人演出。既保證旺季的演出效果也節省了淡季的運營管養成本;這個是我們在廣東佛山完成的“順德光影文化展”,也是一個大型的城市空間秀,我們突破了以前傳統做噴泉的一個簡單的方式,我們把水、裝置、燈光、山體、建筑跟我們的影像技術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多層次、有主題的展演,講我們順德的產、城、人的故事。
最后就是我們整個創意的一個總結,我們希望用文化科技融合的力量來打造我們哈密文旅的項目,如果有問題大家會后可以跟我聯系,謝謝大家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