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在過去兩年中,如果你留意過廣告科技行業,你就會發現這個行業發生了很多的事情。這個產業中的企業正在瘋狂整合,不斷有收購新聞爆出。我們先來看幾個科技廣告行業中的幾次比較重要的收購:
2013年8月:Millennial Media斥資2.25億美元收購Jumptap;
2013年9月: Twitter斥資3.5億美元收購MoPub;
2014年1月: Facebook斥資5億美元收購 LiveRail;
2014年5月: 谷歌收購Adometry,收購價格未公布;
2014年7月: 雅虎收購 Flurry,收購價格在2-3億美元之間;
2014年8月 Rocket Fue斥資2.3億美元收購[x+1] ;
2014年9月: Millennial Media斥資1.08億美元收購Nexag;
2014年11月: 雅虎斥資6.4億美元收購BrightRoll;
2015年3月: Rubicon Project斥資1.22億美元收購 Chango ;
2015年3月: Flipkart收購AdIQuity,具體金額未透露;
2015年3月: Cheetah Mobile斥資5800萬美元收購MobPartner;
2015年3月: AppNexus斥資1億美元收購Yieldex;
2015年3月: 傳言稱Google將收購InMobi。
這個收購列表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變長,但是我有一點我要指出:廣告科技行業目前正在像瘋了一樣進行整合。其實這種瘋狂整合事先是有征兆的,隨著大型企業越來越理解互聯網的潛力,以及互聯網廣告能夠給他們帶來的機會,他們開始將目光放在那些正在開發互聯網廣告技術的小企業,用收購的方式來增強自己的實力。
人們對這個趨勢能提出的問題有:“為何這種整合會發生?其中都涉及了誰?這種整合是不是一件好事?以及未來會發生什么?”
對于這些問題,我都有著自己的答案。
擁擠的市場
可以說,廣告科技行業現在已經過于擁擠了?,F在大概有超過20個小型企業在這個市場上你爭我奪。除了他們之外,這個市場上還有多個大企業,這些大企業擁有更加豐富的資源,而且他們也不想在這塊陣地上做出絲毫讓步。
廣告科技行業之所以會這么擁擠,是由于其巨大的需求量所決定的,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對廣告的需求量。
eMarketer的預測指出,2016年企業在移動廣告的總開銷將會超過1000億美元,從而讓移動廣告成為最愛的數字廣告市場。移動廣告迅猛的發展勢頭從這一個數據上就可見一斑。
品牌和小型廣告商都從移動廣告中獲得了大量的利益。許多廣告平臺都擁有大量的用戶社交數據,這些數據對于廣告商來說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因為它能夠讓廣告商更加精準的將廣告投遞到目標受眾眼前。另外,廣告的形式和各種分析數據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一切都使得移動廣告行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面對移動廣告帶來的好處,廣告商們欣喜若狂。然而我們卻發現,他們在移動廣告上的開銷還沒有達到頂峰,甚至還沒有達到應有的程度。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當前放在他們眼前的選擇太多,讓他們無從下手。因此廣告平臺之間的整合開始了。
大企業與行業整合
Facebook、谷歌、雅虎和Twitter這幾家大企業占據著全世界互聯網廣告的大部分市場份額。這些企業不僅能夠為廣告商提供線上廣告服務,他們還都擁有大量的用戶,這些用戶讓大企業們獲得了重要的用戶社交網絡和用戶搜索偏好等數據。在廣告商眼中,這些數據是進行精準廣告投遞的最有力武器。
然而他們并不是這個行業中僅有的企業。AdRoll、Rubicon Project、InMobi和AppNexus等規模較小的企業也在廣告科技行業中找到了生存空間。
大企業們發現,廣告科技市場就像是一座金礦,于是他們決定不斷鞏固自己的實力。而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會揮舞著手中的支票去收購那些小型企業,買斷小企業的技術和人才。大企業的這個做法將會讓小企業的生活變得更加艱難,他們似乎只剩下兩條路可以走:被收購,或是被大企業擠垮。
廣告科技產業整合是好是壞?
這次的收并購狂潮究竟是好還是壞?我認為:二者兼有之。
從一方面看,這次整合風波將會讓這個行業更加標準化,從而提升線上廣告和移動廣告的質量,并且減少廣告商由于選擇過多而產生的困惑。
但是另一方面,選擇的減少意味著競爭的減少,從而有可能會提高廣告商的推廣成本。
但是無論如何,這次整合都可以視為廣告科技行業走向成熟的一個標志。
廣告科技企業仍有機會
無論你之前讀過多少有關大企業吞食一切的報道,都不要太當真。事實上,任何有志于在廣告科技行業分一杯羹的企業,仍然有機會。
只要你擁有擴張的能力,并且能夠為廣告商提供較多的廣告形式、效果分析數據和工具,你仍然有機會在大企業之中找到生存空間。
反之亦然,如果你沒有上述能力,那你還是期待某天有個大企業來找你談收購的事情吧。
聲明:執惠旅游網嚴格遵守行業規范,每篇文章都注明作者和明確的來源;轉載執惠旅游網原創文章時務必注明作者和“來源于執惠旅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