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途牛已經進入了退市倒計時。
這并非空穴來風,遭遇疫情,途牛股價急跌,3月16日擊穿1元股價,一直未能重新回到“1”時代,同時4月公布的財報顯示,途牛2020年一季度業務預計下降65%-75%。
按照納斯達克“1美元退市法則”,如果持續30個交易日低于1美元收盤,納斯達克市場將發出預虧警告,如果在警告發出的90天里,被警告的公司仍然不能采取相應的措施拉升股價,將被強制退市。
而從4月6日起,途牛股價一直徘徊在1美元以下,到5月15日即將滿30個交易日。
“病毒”肆虐下的途牛,似乎已經被推進了重癥監護室,甚至裝上了呼吸機。
頗為諷刺的是,曾經“讓旅游更簡單”、“要旅游、找途牛”這一廣告詞還深入人心。
而此刻或許旅游可以變得“更簡單”,途牛的境況卻變得越來越“困難”。
回顧途牛的市場表現,自2014年5月成功登錄納斯達克,可謂是“上市即巔峰”。
巔峰之后,盡是滑鐵盧。背后的數據也是觸目驚心:自上市以來的6年時間,途牛虧損近60億,也就是說,幾乎每一年都虧損近10億。
途牛搖搖欲墜,總讓人擔心不知什么時候就要倒下。曾經叫板攜程的在線旅游新星,為什么落到今天的局面?
沒落基因:虧損難補+營收規模縮水
途牛從2014年成功赴美上市,至今已經6年了,但是途牛依然沒有解決連年虧損的問題,扭虧為盈。
上市6年,虧損近60億,也因此被稱為“燒錢的典范”。
雖然疫情是“屠牛”利器,但根源早已埋下,只是2020年不利因素疊加,放大其危機。
成立早期,途牛選擇的跟團游路線曾填補了市場的空白,倚賴于其強大的渠道建設和技術構建能力,途牛在攜程、去哪兒、藝龍、同程等強敵環伺中成長起來。
但生長于巨頭眾多的叢林中,途牛的業務擴張幅度有限,跟團游利潤微薄,途牛幾經戰略轉向,始終難以形成強大的差異化競爭力。
途牛擅長的團游以及自助游業務,依賴在自有地接站才能展開相關業務,需要巨額的人力成本支出。因而,途牛整體毛利一直情況并不盡如人意。
途牛雖然在定制游和休閑度假游上的份額領先,但是目前OTA市場核心可能還是在于對高頻交易即機+酒資源端的掌控。
另外,OTA頭部的幾大公司——攜程系、飛豬、同程藝龍,或者是大流量載體或者依托阿里、騰訊導流,流量優勢和資源端優勢還是很強的。
途牛在低頻端雖然有經驗壁壘和運營優勢,但變現的途徑還是相對缺乏,包括流量這塊之前有一部分京東導流,但整體競爭還是偏弱。
途牛專注于休閑旅游打包產品,這種模式雖然毛利率高于酒店、機票單品,但消費頻次較低,不能帶來穩定的流量。
尤其是飛豬和美團酒旅相繼入場后,旅游業的流量越來越分散、昂貴,途牛不得不嘗試拓展機票、酒店等產品,以獲取流量。
但海航海航在大交通產品上的覆蓋面并不能完全滿足途牛的需求,且采購成本高于市場價格,雙方的協同效應始終沒有產生。
虧損難補和營收規模縮水問題,成為壓在途牛頭上的兩座大山。
押錯賭注,轉型受挫
創業之初,途牛試圖從旅游攻略、社區等方向進入,但幾乎找不到盈利點。
半年后,途牛選擇了團隊游和旅游線路預定這一細分賽道,轉型為旅游產品預定平臺。
通過采購線下大小旅行社的成型產品,將它們搬入線上,再從中賺取傭金差價。
理想很美好,現實卻很殘忍。這句話用在這里也毫不為過。
當初途牛的設想是:隨著中國經濟騰飛,國內度假游市場需求將不斷上漲。一線城市中,自由行產品增速明顯;但在二三線城市,團隊游市場將有巨大的爆發空間。
現實卻是:度假游市場確實在不斷擴展,但攜程、藝龍等OTA公司之所以不愿涉足其中,是因為這個生意太過艱苦,且利潤微薄,幾乎無法整合。
與機酒等標品不同,團隊游產品涉及時間長、客單價高、細則復雜、復購率低。
同時,在渠道下沉、流量獲取、品牌建設等層面,途牛也要持續付出更高的成本。
而另一方面,打包旅游業務除了營收出現同比下滑的現象之外,毛利不高也一直是途牛的痛處。
途牛擅長的團游以及自助游業務,依賴在自有地接站才能展開相關業務,需要巨額的人力成本支出。因而,途牛整體毛利一直情況并不盡如人意。
因為,打包旅游業務雖然客單價高,但是比起靈活的機酒業務,其的交易時間更為漫長、需要的產品也更為復雜,同時如何留存也是一大問題。
以打包旅游業務作為營收主要來源的途牛,借著團游以及自助游開辟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線。但是也因為創新不夠,導致途牛核心競爭產品單一,路途反而越走越窄。
疫情加速市場洗牌
其實早在之前,途牛就傳出“被清算”的消息,雖然被官方辟謠了,但顯然,途牛的掙扎是真實的。
在當下疫情肆虐的市場中,掙扎的不僅僅是途牛。實際上OTA中,攜程,飛豬等情況都不好,旅游行業正在上演一出洗牌的大戲。
根據企查查的數據,截止4月5日將近有11000家旅游企業倒閉。
作為OTA的老大哥攜程同樣難以抵御影響,攜程CFO王肖璠表示,在2020年第一季度攜程的凈營收可能會出現同比下降45%-50%,運營虧損或達到17.5億元-18.5億元。
而更多一些的旅行社,他們是 攜程,途牛等的供應商,日子就更難了,因為沒有跨境甚至跨省業務可以做,除了少量的門票當地游,只能干瞪眼了。所以大量的裁員,停工,降薪,甚至轉行。
受疫情沖擊,國內各主要景點關停、大型文娛活動取消、限制交通出行,國內外游客出游人數銳減,巨大的退訂壓力來襲,這是中小企業面臨的第一個難題。
一方面,用戶退訂直接關乎旅游市場上游、中游、下游各個環節,聯系著包括酒店、旅行社、OTA和餐飲在內的相關企業。
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多個國家或地區對中國采取入境管理措施,OTA平臺好不容易開拓的國際旅游市場受到波及。
市場未恢復運營之前,各個平臺還需要支出的巨額房租、員工工資、社保等運營成本,僅一個多月過去,就有小型OTA平臺已不堪重任,市場上已經開始傳出部分公司因為現金流負重問題,延期發放導游、地接等工作人員工資消息。
如果旅游市場持續低迷,就意味著資金斷裂的風險,大多數中小型企業面臨資金鏈斷裂,由此旅游市場后續會出現裁員、倒閉的案例。
現在看,國內游業務雖已在逐步恢復,但客觀講也好不到哪里去,重點在于,這個病毒當前只能說是暫時被阻斷了,但疫情并未結束,甚至還有卷土重來的風險,大多數用戶還在觀望中。
窘境顯然并非途牛一家所獨有,大量中小入局企業無疑更為尷尬,一場波及全行業的大洗牌已悄然推開。
慢半拍或將被淘汰
對于旅游行業而言,2020年必將是一個載入史冊的災難。那么在疫情期間,旅游行業怎樣才能活下去呢?
一來,創新發展,利用虛擬技術開發線上旅游產品。
即使沒有疫情影響,旅游業也存在實地觀光成本高的問題,通過虛擬技術可以將線下場景一一搬到線下,用戶可根據喜好選擇游覽路線、參觀模式,足不出戶也能游覽各地美景降低了消費者的出游成本。
二來,全面升級優化平臺服務,實現精細化運營。
三來,大力發展全域旅游,重點發展鄉村旅游、康養旅游等業態。
如果說以上的建議都有點抽象而空泛的感覺,那我們不妨看看一些已經試水成功的案例,從中找到啟發:
飛豬已開啟旅行商家和達人直播,開始“云旅行”,并推出了商家扶助計劃。
美團推出了“安心出游節”,和多地旅游局達成了戰略合作,開啟了旅行預訂。
攜程梁建章甚至穿起了古裝,在直播間里賣起了貨。
疫情之下同程旅游第一時間啟動了賣課、賣菜、賣酒精。
跨界總是無厘頭的, 但是效果總是出乎意料的,在疫情中的跨界,在一定程度上為品牌打開了知名度。
但反觀途牛無論是直播還是對疫情的積極應對,都慢了半拍,近日于敦德也開啟了自己的抖音直播和視頻號,但效果甚微,無論是反應速度和應對策略,都有些老牛遲暮。
總的來說,在困境中,把危機逆轉為商機的才是聰明人,當然這個前提還必須有一個果斷的決策,畢竟在非常時期,慢半拍迎來的或是被淘汰的命運。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品牌管擦報”(ID:pinpaigcbao),作者:王暉,原標題:《途牛虧損近60億,冷卻的旅游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