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中國海島游的發展機會正更多來臨,面對潛在的千億海島游市場,各海島旅游目的地也意圖提升分羹能力,其中嵊泗列島是代表之一。作為我國唯一的國家級列島型風景名勝區,浙江舟山群島的重要組成部分,嵊泗列島將藉由海島公園建設找尋海島游發展升級的突破口。
嵊泗列島的機遇點有哪些?其海島公園如何建設?未來國內新型海島開發路徑、模式以及潛能空間又該如何把握?
在6月8日-12日的“新消費·新業態·新海島”——嵊泗縣海島公園建設專題研討班上,金棕櫚企業機構董事長&CEO潘皓波從“對數字經濟的思考、如何實現信息化到數字化轉型、嵊泗海島的智慧全域旅游”等三個維度,綜合分析研判了數字化背景下如何打造海島的智慧全域旅游。
以下我們摘錄潘皓波課程部分內容,以饗業者(部分內容略有編輯):
一.信息化是互聯網化和數字化的前提
《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中這樣定義信息化: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利用信息資源,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歷史進程。美國1967年已經進入了信息經濟時代,我們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特別是加入WTO以后,互聯網信息化開始普及。信息化更多地界定了信息技術對企業生產運作的助力作用,而并沒有特別強調對商業模式的變革和顛覆。
二.信息化、互聯網化是彼此交融但又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互聯網化,不僅包括了對商業模式的顛覆,也包括管理理念、運作模式的創新;它是理解信息化向數字化轉變、過渡的非常重要的橋梁。核心在于:基于互聯網技術和模式,對傳統領域和實體經濟,進行重構再造賦能。
三.數字化包容了信息化,但不完全包容互聯網化
信息化和互聯網都是數字化的一部分,但數字化又更深入。什么叫數字化?數字化強調的是數字技術對商業的重塑,信息技術能力不再只是單純地解決企業的降本增效問題,而應該成為賦能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和突破的核心力量。對于企業來講,將進一步重構業務運作的模式,和商業運轉的邏輯。數字化也是對產業鏈的重塑,與其他企業進行協同,甚至共生在一個更加龐大的平臺和網絡下。當然數字化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方面,數字化建設要真正通過信息技術、數字技術賦能業務;另一方面,IT團隊必須更加深度地介入業務,實現現代商業對其全新的使命要求。
關于數據,我認為:
一.大數據不等于全數據,因為數據不可能采集到方方面面,數據也有生命周期。
對于數據的思考要站在新的高度,它不是簡單的輔助品,而是一個新動能、新資源,相當于石油概念。工業時代靠石油發展工業,那么誰擁有石油誰就富裕。 大數據也相當于石油,誰存儲的數據越多,又能夠計算,誰就相當于開發出了石油的資源。 但是數據這個資源很有意思,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數據加數據又產生新的數據。 在數字經濟、信息經濟時代,誰擁有大數據,誰就擁有資源。
二.誰原創,所有權歸誰
數據到底歸屬于誰?我認為數據屬于原創者。例如微博、微信,雖然內容發在別人的平臺上,但是知識產權屬于原創者。大數據建好以后,個人、企業都有專屬數據云空間。并且數據可以轉讓、繼承給下一代。
三.數據是資產,需要存儲、保管,并在存儲中會產生數據資產的紅利。
數字資產的挖掘,加工產生的新數據將可以作為數據產品貸款消費。數字經濟體系中最基礎的是主權地位的數字貨幣,未來所有在線支付的貨幣都只能是可編程、可追溯的數字貨幣。中國現在的支付寶、微信支付都非常發達,但是還沒有真正形成數字貨幣,因為它背后還是要綁定實體銀行卡。
數字化背景下的文旅產業,不再僅包含傳統 “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而是在傳統“六要素”的基礎上,融合文化藝術、世界文化遺產、文物旅游、劇場演藝、游樂、動漫等多產業的乘數效應新產業。那么這個融合當中,我們提出了文化為靈魂,旅游為載體,以精神消費體驗為主。 在數字化背景下,文旅產業帶動消費升級,國內旅游人次從2000年的7.44億人次增長到2018年的55.39億人次;國內旅游人均消費從2000年的426.6元增長到2018年的926.2元。另一方面,在對外開放的大背景下,旅游業特別是國際旅游業占據重要地位。如今國內旅游大規模興起,但國際旅游依然占據較高比重,且呈現出不斷增長、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
對于數字化背景下的海島旅游,我認為應該加強落實信息共享力度,以大數據為核心驅動力,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支撐,以更全面的感知、更智能的控制、更廣泛的交互、更深度的融合、更緊密的協同為目的,充分提高督察工作效能和水平,做好重點市場監管,建立線上線下一體化政務服務,打造最為便捷和安全的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