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7月8日,滴滴快的宣布完成又一輪20億美元的融資,除原有投資人繼續跟投外,還引進了新的戰略投資者。這輪融資速度極快,從啟動到宣布不過兩周時間,創下了單筆金額最大的融資記錄。在本輪融資過后,滴滴快的的估值已超過150億美元。
完善業務線
去年8月份之前,滴滴還只有打車業務,即便在滴滴和快的合并之后,新公司也只有打車和專車業務。在之后10個月中,新公司迅速補足了順風車、快車、代駕等產品,企業服務目前有3000個客戶。僅從廣義的出行產品來說,這就夠了,但相比整個出行市場來說,這條業務線還不夠長。
滴滴與快的合并之后,開展多元業務的意思相當明顯。在合并前,兩者均在打車市場握有優勢份額,合并后已占出租車召車市場99%的份額。在合并前雙方各自推出的專車,發展情況也相當不錯,市場份額快速提升。之后滴滴和快的又陸續推出了快車、順風車等產品,對業務種類進一步完善。
在手握35億元美金之后,未來據說滴滴快的還將陸續推出代駕、大巴、出租車專車拼車合乘等新產品。市面上可以見到的任何出行產品,滴滴快的都會去做,依仗的不僅是豐厚的現金儲備,還有優勢的市場地位。
因為在出行市場的一個主要成分出租車上獲得壓倒性份額后,完全可以根據數據從用戶中甄選出多種服務需求的人群,通過不同的產品對服務需求加以滿足。滴滴快的心里想的是,在出行問題上,你需要得到什么樣的服務我都能在自己的平臺上滿足你。
提升技術實力
據滴滴快的董事長程維所稱,未來三年公司將達到每天為3000萬乘客和1000萬司機提供服務的能力,在任何地方三分鐘內可打到車。這是個相當驚人的數字,3000萬乘客相當于出租車日載客量的三分之二,任何地方3分鐘內打到車,需要有足夠的技術能力做好精準匹配,目前還沒有哪家公司能夠做到。
出行服務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做好資源優化配置,讓最合適的車服務最合適的乘客。滴滴快的合并之后,就宣布建立了技術研究院,從全球召集大數據研究人才,投入重金來解決這個問題。加強技術研發的意義在于,首先是提升出行服務體驗,其次為出行服務未來的商業化可能做準備。
每天有4500萬人乘坐出租車等服務性交通工具走在路上,另有2.2億人乘坐公共汽車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從A點到B點看上去只是簡單的位置移動,這里面潛藏的服務需求是巨大的。滴滴快的這樣的出行平臺在足夠強大之后,完全可以橫向集成出行之外的多種服務,如生活服務,餐飲娛樂消費的推薦和引導等,成為一個重要的O2O入口。
當然,這樣的場景和生態目前還沒有形成,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技術實力,利用大數據來一點點做好。當前大數據的主要任務,就是將服務與需求更精確匹配,不斷提升用戶體驗,形成用戶習慣。
出行市場并沒有之前人們認為的那么小,把服務做好的難度卻很大。需求和服務的精準匹配,出行路線的優化選擇,周邊服務的開拓等,這些都是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不斷演化,最終才能獲得最佳效果的。
國際化
國際化在10年20年前,是中國企業所不敢想的一件事,但今時不同往日,中國也需要有自己的國際化互聯網企業。滴滴快的的國際化,也是這次融資之后人們關心的一個話題。在合并后形成規模化,事實上已是全球最大出行平臺的背景下,滴滴快的還需要走出國門,放眼更廣闊的天地。全球市場可保滴滴快的未來10年的發展空間無憂,
從出行服務的全球市場來看,有一個問題始終沒有解決,那就是如何應對監管,發展不受阻礙。先行者Uber在這方面做得并不好,之前Uberpop退出法國市場,甚至導致兩名高管被抓,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類似的封殺和沖突,在歐洲市場并不鮮見。
要把出行市場培育起來,找到一條既能保持創新力,又能與傳統企業和監管力量和睦共處的道路,對出行服務來說至關重要。滴滴快的在與中國監管機構打交道方面,已經有了豐富經驗。
之前滴滴快的在上海市場遭遇監管問題,但沒多久就與上海展開合作且進展順利。在與政策監管進行溝通獲得諒解方面,滴滴快的顯然走到了前面。在互聯網+國家行動計劃落地的大背景下,滴滴快的作為新興業態,獲得監管方的認可也有助于其前行道路走得更順。
從國家產業指導政策來看,國際化更有助于提升滴滴快的在產業中的分量,與Uber和Lyft等成熟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正面競爭,也能使滴滴快的獲得更強的競爭力。
滴滴快的手握的35億美元,看上去很多,要投向前述幾個方面的話,還嫌不夠。這完全取決于滴滴快的為自己設定的未來發展高度,如果滴滴快的將自身定位在用創新服務世界,打造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乃至生活服務平臺,那么這家公司更大規模的融資還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