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chuàng)建賬號
登錄如今旅游已然成為人們?nèi)粘I畹囊徊糠郑康近S金假期,名山大川無不人潮洶涌。為了逃離這種摩肩接踵的壓迫,不少人另辟蹊徑,于幽陬僻隅之間尋訪清靜之所,進而還有各類驢友組織的登山游、徒步游、探險游,層出不窮,方興未艾。其實,早在100年前,聚社結(jié)團、共同出游的旅行方式便已悄然興起。
1915年,五個小有積蓄、略富閑暇的上海洋行職員,鑒于“滬上煩囂浮靡,無可作正當之消遣”,便自組社團,南至龍華、南翔之境,北抵江灣、吳淞之濱,作浮生半日之閑游。不想這一小小的起步,卻由此催生了民國上海、乃至全國第一大非營利性旅行團體——友聲旅行團。
這個由旅游愛好者組成的社團,從1915年成立至建國初年停止活動,前后有長達近40年的歷史。從一開始不過五人的小團體,通過歷次新團員征求大會,發(fā)展為八千余人的大社團,并在湖州、漢口、杭州、鎮(zhèn)江各地設立了支團,常年舉辦各類長短途旅行。現(xiàn)在看來,都是不可思議的奇跡。值此旅行團誕生100周年之際,不妨來看看,當年的旅行社團得以發(fā)展壯大的奧秘所在。
友聲旅行團在無錫登船
100年前,中國組團游都去哪兒?
友聲旅行團發(fā)端于同僚之間的結(jié)伴出行,而它最大的特色也正在于此。彼時的中國旅游業(yè)尚處于起步階段,路網(wǎng)水網(wǎng)稍具雛形,賓館旅社零星分部,至若旅行服務則是一片真空地帶。如此環(huán)境下,友聲旅行團頻繁發(fā)起的各類長短途旅游活動,無疑給渴望一睹異地風光的市民帶來了諸多便利,即使與1923年成立的中國第一家旅行代辦機構(gòu)——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旅行部相比,都有自己的長處。
中國旅行社的主營業(yè)務是客運(代售鐵路、公路、輪船與航空客票)、貨運(接送行李、運輸貨物)、開辦招待所,雖然也有組團旅游這一塊,比如暮春的赴杭專車、秋季的觀潮專車等,但因其利潤微薄,并非營業(yè)重點,有時還會因報名人數(shù)不足而取消旅游計劃。至于辦得頗有聲勢的赴日賞櫻游、觀奧歐洲游、麥加朝圣游,則因其人員和價格限制,并非普通市民可以參與的。一言以蔽之,中國旅行社開設的團隊游往往走的是高端路線。與此相比,友聲旅行團則親民得多,隔三差五便會組織去上海近郊如閔行、佘山、崇明等處游玩,這才是一般市民階層負擔得起的。
每次旅行前,社團干事會在團辦刊物——《友聲》月刊上印發(fā)旅行通告,寫明旅行地點、時間、行程、費用,團員可根據(jù)自身情況酌情報名。常規(guī)旅行,幾乎每星期就有一次。一開始,旅游地點也不外乎上海周邊一帶,漸漸地,便拓展至蘇州、無錫、鎮(zhèn)江、揚州等地。特別旅行,則視情況不定期舉辦。
1929年,杭州西湖博覽會召開,友聲旅行團特開專車赴杭參觀,此為專車游覽之始。1930年,又開專輪赴普陀游玩,此后還多次有專輪開往閔行、崇明、青島旅行。因與輪船公司建立了長期的良好合作,1934年,輪船招商局新購“海元輪”后,還為友聲旅行團的華南之行奉獻了處女航。
友聲旅行團在華南旅行專輪“海元輪”前合影
華北旅行也是友聲旅行團的特色項目之一,自1932年首次舉辦至1936年抗戰(zhàn)爆發(fā)前,先后共組織了八次,行程從上海出發(fā),取道彭城、濟南,一路游覽至曲阜、泰山,再至故都北平參觀明陵、八達嶺、故宮、天壇、頤和園等名勝。因北地之風土人情,與南方迥異,頗受團員歡迎,每次開團,報名異常踴躍。
“華北旅行”特刊
1937年,友聲旅行團甚至準備組織世界旅行,行程都安排好了:6月4日由滬啟程,先至歐洲,沿途游覽香港、新加坡、小呂宋、印度等處;至歐后,游覽意、德、法、奧、英及瑞士等處(在歐洲游三十一日);然后渡大西洋,至美國(游十八日);接著游檀香山、日本(游八日)于9月14日返滬;共計游覽102天。費用則是頭等艙每人1840美元,經(jīng)濟艙每人1540美元,簽證、托運行李等費用另計。可惜的是,由于戰(zhàn)局風云突變,此行最終胎死腹中,友聲旅行團的世界旅行之夢就此戛然而止。
世界旅行預告
除了這些長短途旅行外,友聲旅行團還時常與其他社團聯(lián)誼,開展聯(lián)合旅行。民國初年,正是中國社團運動發(fā)展狂飆突進的年代,舉凡文學、藝術、科技、金融、體育各領域,無不風生水起,名團涌現(xiàn)。其中,也有不少對旅行頗感興味,便成了友聲旅行團志同道合的伙伴。比如1929年秋,友聲旅行團就曾和精武體育會、稅專同學會、海關俱樂部聯(lián)合至崇明旅行。1932年,又與精武體育會、儉德儲蓄會、青年會共同舉辦蘇州長途徒步競賽。同時,還開展了昆山徒步競賽、莫干山登高競賽、南翔騎馬旅行競賽等現(xiàn)在看來頗為時髦的趣味旅行,在當年風行一時。
旅行團,不止是旅行
組織旅行活動之余,友聲旅行團還特別注重培養(yǎng)團員的歸宿感以及團員之間的凝聚力。是以,它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團內(nèi)各色豐富多彩的興趣小組,包括攝影、國樂、國術、平劇、話劇、足球、網(wǎng)球、田徑、游泳等等,總之不管團員有什么愛好,幾乎都能在其中找到樂趣。同時這也為社團儲備了大量文體人才,但凡野營聚餐、周年聚會、迎新大會、賑災義演時,皆可上臺表演。1927年,本著“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宗旨,友聲旅行團還在牛莊路自辦圖書館,團員憑證即可閱覽或外借。1934年,又在閘北塵園路興建運動場,方便團員開展體育活動。種種措施,讓團員猶如置身一個溫馨和睦的大家庭。
友聲旅行團自辦閱報站
這許多興趣小組中,攝影組是第一個成立的,同時也是與旅行關系最為密切的。“攝影與一種最典型的現(xiàn)代活動——旅游——并肩發(fā)展。歷史上第一次,大批人定期走出他們生活的環(huán)境去短期旅行。玩樂旅行而不帶相機,似乎是一樁極不自然的事。”友聲旅行團從成立伊始,便對攝影格外重視,每次旅行必攜相機,以增游興。攝影組成立后,定期舉行活動,教授攝影知識,交流攝影經(jīng)驗,并會布置主題作業(yè),組員完成作品寄回后,佳者可登載于《友聲》月刊中。去各地旅行時,組員亦會拍攝大量照片,將大千世界納于方寸之間,回程后裝訂成冊,以作紀念。
友聲旅行團杭州超山影集
友聲旅行團還曾于1931年、1935年,先后舉辦了兩次攝影展覽會,各界蒞臨參觀者,逾八千人之眾。其他興趣小組的活動同樣精彩紛呈,成績斐然。國樂、平劇組經(jīng)常在各賑災募款的慈善活動中參與演出,國樂組還曾灌音留聲機片,體育部下的各組則時常舉辦友誼比賽,并主辦籌賑水災運動大會。
成立這些興趣小組,也說明友聲旅行團不是純?yōu)橄驳膴蕵方M織,更要促進團員德智體的全面發(fā)展。友聲旅行團的團旨為“以旅行榜,以學為歸”,團訓為“精進”,比起旅游娛樂身心的一面,更看重旅行的教育意義和社會意義。從小處說,是鍛煉身體,增長見聞;往大了說,則是刺激民族旅游產(chǎn)業(yè),激發(fā)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這一強身強國夢,在時局動蕩不安,民族危難深重的民國初年,是不少有識之士的普遍愿望。由此也可以理解友聲旅行團舉辦的一系列公益活動。
友聲旅行團第一屆攝影展覽會作品
1925年12月,友聲旅行團奉準中國童子軍總會,主辦第七六五團童子軍,常年操練不輟,抗戰(zhàn)期間表現(xiàn)尤為突出,積極參與上海、南昌、長沙等地的救治傷員工作,得到各界稱許。在淞滬抗戰(zhàn)爆發(fā)之時,友聲旅行團還成立第八救護醫(yī)院,租賃南洋路巨廈四宅,分為四院,配備各種醫(yī)療器械及主刀醫(yī)師,先后共收官兵及航空員等一千一百余人,直到國軍撤退,才不得不遣散作罷。
是以,友聲旅行團雖冠以“旅行”二字,卻并非純粹的旅行團體,而是混雜著各類文體、教育、公益活動,更類似于現(xiàn)在的NGO組織,是特殊年代造就的特別現(xiàn)象。
民國初年的非營利團體如何經(jīng)營?
友聲旅行團一直標榜為非營利團體,但是購置團所,興辦圖書館、運動場,印發(fā)團刊,都是需要經(jīng)費的。如何解決經(jīng)濟來源,是每一個社團發(fā)展都必須面對的棘手問題,友聲旅行團找到的對策是——會員制。
翻閱友聲旅行團的簡史,就會發(fā)現(xiàn),在1925年之前,它的發(fā)展都是緩慢進行的,甚至在1916-1920年歐戰(zhàn)期間完全停滯,其后雖漸次恢復,但團員人數(shù)增加的并不多。主創(chuàng)人員慢慢也認識到這一問題,團員人數(shù)的多寡不僅關系到每年經(jīng)費,更決定了社團是否具有社會影響力。所以,1925年,友聲旅行團成立十周年之際,發(fā)起了第一次新團員征求大會。征求期為一個月,分為泰山、華山、衡山、恒山、嵩山、峨眉、普陀、五臺、九華共九隊,每隊有領隊一名,隊員18人,每征集到一元算一分,最后評出團體優(yōu)勝和個人優(yōu)勝。
友聲旅行團第十一屆征求大會優(yōu)勝隊
這一競爭氣氛頗為熱烈的征求大會成效顯著,當期就征得新團員370余人,團費745元。翌年開第二次征求大會,又添新團員750余人。1928年開第三次征求大會時,激增1940余人。征求大會自是每年舉辦,成為友聲旅行團一年一度的盛事——征求會開始前印發(fā)《征求特刊》,說明此次的征求日期、征求目標、分隊情況、計分標準,征求結(jié)束后則揭曉各隊成績,獎掖優(yōu)秀,并舉辦新團員歡迎會。
友聲旅行團征求特刊
至于團員類別,一開始只分為普通和維持二種,其后不斷調(diào)整,則改為普通、特別、永久、基本四種,每種一次繳納的團費也不同。按第五次征求大會說明,普通為3元,特別12元,永久30元,基本100元以上。普通與特別此后還需每年繳納年費。考慮到1930年代上海市民的月平均收入(貧民8元,工人16元,下級職員33元,中高級職員167元),入團費并不便宜。由此也可看出,友聲旅行團的成員大多來自社會的中上階層。當時上海洋行林立,銀行、保險、五金、百貨各商會皆吸納了不少華人員工,誕生了一批富裕的市民階層,他們大多受過良好教育,薪資不菲又有充分的閑暇時光,渴望一種健康的“正當消遣”,而旅游無疑是最佳選擇。加入友聲旅行團,則不僅能在外出旅行方面享有諸多便利,更可利用團內(nèi)各種設施,參與各項活動,廣結(jié)良友,因此雖然入團需繳納一筆不菲的資金,對這些市民仍頗有吸引力。
友聲旅行團1927年職員全體攝影
友聲旅行團一方面是積極發(fā)展新團員,另一方面則是加強團員管理。團員入團后便會發(fā)放團證和團徽,告知本部章程、團旨、團訓,一旦發(fā)生損害團體形象的行為,還會被開除出團。團內(nèi)干部定期開展職員會議,協(xié)商各部門推進事宜,每年年末還會公布一年的財政收支情況。自辦的團刊上則會刊載聚會通知,各興趣小組的最新活動,以及團員的最新消息。一系列措施努力之下,友聲旅行團逐日茁壯起來,它在上海市教育局和工部局都有備案,是得到官方承認的公益團體,在社會上都有一定知名度。
由于清末民初的特殊國情,中國的現(xiàn)代旅游業(yè)與世界相比,起步稍晚,但也正是在這樣復雜的國情下,誕生了友聲旅行團這樣特別的團體,放眼世界旅游發(fā)展史,都是稀見。沒有雄厚的資本支持,僅憑團員們的齊心協(xié)力,在那個旅游產(chǎn)業(yè)荒草叢生、萌芽初動的年代,竟也做了如許拓荒工作,尤其在社團管理方面諸多有益的舉措,直到現(xiàn)在都有值得借鑒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