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我們做的事情,國內有四家在做,攜程、去哪兒、阿里和我們?!?自由飛越 Trafree 的 CMO Kevin 在采訪即將結束的時候這么對我說。
自由飛越 Trafree是一家中國做國際機票分銷的創業公司,產品和服務主要面向 B 端客戶。業務形態在過去的四年之內發生了幾次變化,但他的核心競爭力一直沒有變化,就是一套他們自己研發出來的 “自有運價庫(Private Fare Model)”——這是國內只有四家在做的。
產品
預訂一張國際機票有三個關鍵要素: 運價(不同航段不同組合的機票價格是多少,遵循什么規則)、艙位(有沒有座位)和政策(具有出票資質的代理商有什么樣的優惠,包括代理費和后返傭金)。其中,一家叫做ATPCO的公司掌握最完整的公布運價數據庫,GDS(Global Distribution System)則掌握艙位和運價規則之下的具體機票計算,代理商掌握政策。
最復雜的是運價。航空公司正常發布到銷售系統中的價格叫公布運價(public fare),同時航空公司還會定向給核心代理商一些私有價格(private fare)。所以 Trafree 做的事情就是把這兩套運價規則搞清楚,建立自有運價庫。
公開運價這部分,Trafree 依托與 ATPCO 和 GDS 的合作,收集和梳理數據,通過對搜索需求和輸出結果的數據挖掘找到邏輯共性,然后做二次整合,建立了自己對于運價規則的理解——這個做法和我們之前報道過的Keyfare有所相似,但 Trafree 起步更早一些。
Kevin 說,Trafree 在這個過程中除了積累運價本身,還基于運價邏輯設計了自己的數據使用規則、計算方法以及存儲方式。這有助于 Trafree 的搜索引擎提高搜索效率。Trafree 大約花費了五年的時間不斷積累和迭代這套邏輯,Kevin 說,目前搜索引擎的運價準確率可以達到 99.9%。
至于私有運價,由于分散在多個代理商手中,很多還是紙質文件,Trafree 設立了團隊負責收集這部分數據,并手工錄入運價庫。這部分數據屬于” 特權價格 “,在諸如東南亞等地區占比又很高(預計達到 30%),因此其實這些數據庫價值仍然很大。Kevin 預計在未來三五年內這種特權價格依然會存在,因此這對于 Trafree 來說仍然是個窗口期。
在確定價格之后,Trafree 必須考慮艙位——確定價格之后有沒有座位?航空公司將全部艙位和票價信息錄入到 GDS 中,所以 Trafree 必須去 GDS 驗證艙位和實時價格。Trafree 與中航信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同時還引入了全球多家 GDS,從而希望能更快獲得更準確的實時預訂艙位和價格信息。
最后是政策,Trafree 建立了自己的政策庫,邀請全球機票代理商、批發商和同業平臺入駐 Trafree 的后臺,掌握了相對全面的國際機票政策和出票來源。
Kevin 說,以上三者綜合起來形成了 Trafree 產品的核心競爭優勢,智能搜索引擎技術 + 整合的全球供應鏈。
價值
Trafree 從 2011年 就開始做這套產品,根據 Kevin 所說,背后的邏輯是用戶需求。一個用戶購買國際機票的典型需求有三點:路線全,價格準,速度快。而 Trafree 連接 GDS,建立自有運價庫這兩項,是為了讓用戶搜索到的機票結果全面、準確,且搜索過程足夠快。與大量代理商合作,也能做到搜索結果全;且這些代理商的服務能力專業,用戶在退改簽過程中的體驗更好。
而從市場供給的角度來看,GDS 作為整個體系的核心,產品輸出主要是兩種形式:黑屏操作系統和網頁端服務。前者是絕大多數代理商所用的辦法,需要非常專業的操作通過復雜的類 DOS 口令做檢索和預訂,雖然準確但極度依賴人工,且效率很低;后者需要較強的技術能力做配套開發。
在黑屏操作系統逐漸面臨淘汰的趨勢之下,市場中需要有人幫助 GDS 做二次整合和二次開發。攜程 最早和 ATPCO 和各大 GDS 達成了戰略合作開發自己的系統,但僅在攜程的體系內使用,具有排他性。阿里旅行是通過收購早年接入這塊業務的阿斯蘭 完成布局,而去哪兒 剛剛和 ATPCO 達成合作,開發工作剛剛起步。Kevin 說,Trafree 并不打算做三家巨頭的競爭者,而是做他們的補位者。另外市場中還存在著大量差旅服務公司和個性化定制服務的空間,這也是 Trafree 的機會。
Trafree 自創立之初一直在進行的是 “運價直連” 的工作,例如向天巡 提供底層數據和搜索結構;與去哪兒以及平臺上的供應商建立三方合作。因為一些 OTA 在中國的資源不多,也沒有足夠多的代理人客戶,通過 Trafree 能夠快速獲取產品和客戶。而對技術掌握不好的批發商也希望 Trafree 幫忙分銷機票,這構成了現在 Trafree 的商業模式。
之前 Trafree 還曾經在商業化路徑上做過很多嘗試。
?早期 Trafree 做了面向批發商和二級、三級代理商之間的 B2B 分銷平臺,但隨著二三級票代逐漸消失、OTA 的發展,這塊業務已經不是重心。
?后來 Trafree 開拓了給大型批發商做系統集成的業務——一套帶有 Trafree 自己搜索引擎的后臺,嵌入 ERP、二級分銷系統等功能。但 Kevin 坦言,這最多是個千萬級別的市場,天花板更低,且每個代理商都要求定制化平臺,邊際成本非常高,未來也不會是重點。
?再后來,Trafree 通過開放 API 接口的方式與一批企業重點客戶建立了穩定的合作,包括大型旅行社、TMC 和 OTA。
故事
Trafree 當然不想只做默默無聞的 “送水工”。他們希望通過現在掌握的企業客戶,延展至企業所有員工的因私出行。例如,Trafree 向企業用戶開放平臺,商旅機票可以在平臺上預訂,企業所有員工的因私出行也能在同一個平臺上完成。只要 Trafree 能夠提供足夠好的產品和服務,配合上推廣工作,這個邏輯能夠講得通。
另外,Trafree 還會繼續做 B2B 企業服務的業務。例如借助所掌握的數據規模,Trafree 有計劃通過大數據挖掘為客戶提供數據分析,輔助企業客戶決策。目前已經有一些大型企業開始與 Trafree 接觸,探討收益管理相關的數據合作可能性。
Trafree 還有收購批發商的計劃,從而獲得更強的資源優勢,提升對整個服務流程的把控力,解決現在用戶預訂機票退改簽服務體驗差的問題。
其實,Trafree 無論講什么故事,本質上都是技術驅動的故事。Kevin 說當初團隊有做這個項目的想法,就是看到在國內切入相對底層之后做機票數據和系統化存在機會。從大環境上看,攜程是靠局域網原理替代了之前的電話和傳真,解決了用戶對效率的需求;去哪兒靠搜索邏輯追趕上了攜程的步伐,解決的是用戶對比價和透明的需求。兩者的間隔不過 5年,而從去哪兒的黃金時代到今天,剛好又快是一個 5年。需求端用戶對信息透明和服務體驗的需求更高,供給端中小票代的消亡和大票代的轉型訴求,以及航空公司 “觸網” 和增加直銷比例的訴求,這會不會意味著新機會的出現?
毋庸置疑這個新的機會一定是技術驅動的,所以攜程、去哪兒和阿里旅行也都在不斷完善自己的技術體系,這對于創業公司是不是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