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1. 創業成功永遠是小概率事件,在硅谷以色列也是如此。當我們將目光只聚焦成功案例時,能否也留意下國內外那些從巔峰跌入谷底的創業者,并問問自己為什么?
2. 創業不差錢時,容易沖勁過猛,燒錢過快,而忽視中短期現金流,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創業者一開始就應思考如何用最少的資源發揮最大的價值。
3. 91外教和閃購網站Fab的失敗都是血和淚的教訓,然而這類失敗案例卻在這波創業熱潮中不斷重演,因為多數人更愿意從自己失敗中汲取教訓,而不懂得如何從他人失敗中學習。
序 · 為何它們依然以失敗告終?
早晨,坐地鐵去公司的路上,打開微信朋友圈,看到一篇題為《特斯拉創始人:創業是九死一生的堅持》的文章,及另一篇《來自創業老兵的三個慘痛教訓》,作為讀者的你,會點哪一篇?為什么?
那些對成功充滿渴望的讀者,會更愿意翻閱第一篇文章??赡艽蠹覞撘庾R里就已認定前者是成功的典范,而后者只是失敗的代表,想成為“下一個馬斯克”的年輕人當然希望學習特斯拉創始人的創業秘方。
這樣的積極選擇本身無可厚非。但為什么閱讀如此多成功案例后,很多創業故事依然以失敗結束?
創業成功是小概率事件 全球各地無一例外
當今被認為是創業最好的時代。一方面,國家總理鼓勵萬眾創新創業;另一方面,云計算等技術使互聯網創業門檻大大降低;加上大佬說創業只要找到風口,豬都能飛起來。
于是,想法多的90后大學生開始思量如何嗅到下一個爆發式增長的行業,他們閱讀科技媒體,參加各類創投活動。BAT出去創業的高管更是不勝枚舉,仿佛不創業就跟不上時代的趕腳。
在美國,這股科技熱潮堪比當年的金融熱浪。最新一項調查顯示,哈佛畢業生愿意去華爾街工作的已降至5%,創歷史新低。本月,老牌投行高盛一位高管加入阿里巴巴成為副總裁;7月份,熱門創業公司Airbnb挖角了黑石首席財務官(CFO)擔任融資主管;三月份,摩根斯坦利財務部門主管Ruth Porat加盟谷歌(微博)成為CFO。
國內很多創業者紛紛涌入電商、互聯網金融、O2O、智能硬件、在線教育、在線醫療、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熱門領域,希望在大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但值得關注的是,并不是所有趕上風口的豬都能飛,最大的風口并不見得是你的最佳落腳點。同樣的項目,同樣的資源,有些團隊熬不過幾個月,有些團隊卻能融資幾千萬,甚至打造出一家“獨角獸”公司。
也許正因為互聯網創造了像Facebook, Uber, Airbnb, 小米, 大疆這類公司,那些追夢者想著,萬一他們也成了其中一員呢?是的,不能排除這種可能。只是值得牢記的是,創業成功永遠是小概率事件,中國如此,硅谷、以色列也不例外。
當企鵝智酷探訪以色列這個彈丸之地時,發現很多以色列人將創業當作一種生活方式。這是否意味著他們的創業成功率遠遠高于全球其他地區?
據以色列知名研究機構IVC發布的最新《創業報告》,平均100家以色列初創公司只有4家能做成。通常情況下,46%的初創公司三年半后,就停止運作。在哪些有幸取得成功的創業公司中,最終71%選擇被其他公司收購——目前只有139家創業公司仍然很活躍且成功。
由此可見,即便是在創新崛起的創業國度,創業成功仍屬于小概率事件。
再來聚焦硅谷,有人說,硅谷的神奇之處在于,信奉“快試錯,早失敗,常失敗”,也許全球也只有這個地方的創業者在簡歷中不避諱自己曾經失敗的經歷,并將其當作加分項。
硅谷有兩類創業者。一類是以Airbnb創始人為代表的,度過了黑暗期,忽然柳暗花明,峰回路轉,步入正軌,拿到巨額融資;另一類是經歷一次又一次黑暗期的創業者,嘗試嘗試再嘗試,似乎要看到光明了,但最終因關鍵時刻決策失誤,而跌入懸崖,也許這批人會深切感受到失敗后的痛苦與尷尬。
最近PayPal創始人,《從0到1》的作者彼得·蒂爾(Peter Thiel)在DCM舉辦的峰會上強調,硅谷有時候過于美化創業失敗帶來的收獲。通常情況下,有過失敗經歷的創業者再次創業時,格局會變小很多;另外,失敗后,你學到了什么?是時機不對?管理層問題?商業模式問題?還是另有原因?
美國知名市場研究機構CB Insights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總結了硅谷創業失敗最關鍵的20大因素,從下圖中可以觀察到,未找到需求點就貿然開發產品,燒錢完后拿不到新融資,團隊不合適是三大致敗主因。
泰坦尼克號式創業:91外教和閃購網站Fab
中國互聯網是個誕生奇跡的地方,也是一個可以讓神話瞬間灰飛煙滅的地方。尤其隨著大量資本的涌入,這種過山車式的創業愈發明顯。
有誰還記得,曾經聚光燈下萬眾矚目的“80后創業新貴”,轉眼間從巔峰跌入低谷;曾經紅極一時的億唐如今卻銷聲匿跡;曾經風靡一時的凡客現已黯然失色;這些公司的爆發式成長速度像極了其跌入懸崖的速度。他們似乎還沒來得及書寫完整個篇章,故事就已謝幕。
其中,為數不多的女性創業者中,被譽為“網絡第一紅娘”的小龍女龔海燕過山車般的創業經歷尤為特別。她為了解決自己的婚姻大事創辦了國內首家上市的婚戀網站世紀佳緣;由于在路演中遇到語言問題,決定創辦91外教,很快拿到網易創始人丁磊,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及薛蠻子的融資。
后來由于各種原因,龔海燕創辦梯子網,進軍正處于風口上的K12在線教育,主戰場轉移后,幾乎荒廢了91外教的運營,不久又推出直播平臺那好網,打造在線教育閉環,但由于戰線拉太長,資金鏈斷裂而不得不大幅裁員,盡管龔海燕最后想聚焦到91外教,但最終還是逃不了被51talk收購的命運。
在今年年初,被收購的發布會上,龔海燕的反思值得很多人細細咀嚼,她說創辦梯子網,是怕錯過K12教育這個風口,后來想想其實晚半年進入不一定做不起來。可以說,有市場,有資金,有人才,有光環的龔海燕二次創業,還來不及重演第一次的輝煌,就遭遇慘敗。
而在大洋彼岸,有一家曾拿到過巨額融資卻轟然倒塌的“獨角獸”公司,似乎有著類似的命運,它的名字叫Fab。其創始人杰森·戈德伯格(Jason Goldberg)畢業于斯坦福大學,曾在西雅圖創辦Jobster,曾經一度被認為是Linkedin的對手,卻最終無果而終。
戈德伯格曾坦言,創辦Jobster過程中,自己幾乎犯過所有教科書上提到過的錯誤,會銘記在心,為再次創業奠定基礎。他創辦的第二家公司就是Fab,拿到了Andreessen Horowitz等多家知名風投總計3.25億美元的融資,因其爆發式的成長,成立兩年就估值約10億。
發展初期,Fab是一個同性戀社交網站;后來,網站加入團購業務;再后來又做閃購業務。當時公司發展勢頭不錯,可2012年底,戈德伯格宣布放棄閃購業務,打入全價的電商網站。數月之后,他又宣布Fab將推出自主品牌商品,還收購了一家提供家具定制的生產商;無數次轉型失敗后,不得不狼狽出售。
如何避免“大崩盤”失敗不斷重演?
Fab同事曾表示,從Fab發展軌跡來看,戈德伯格的二次創業并未真正汲取其第一次創業的失敗教訓,不斷燒錢,頻繁更換主業,Jobster的一幕幕悲劇似乎在重演。
如果細細觀察,不難發現“小龍女”的創業軌跡與戈德伯格有些許共通之處。首先,兩者遇到問題,并沒有一直聚焦在問題本身,尋求解決之道;而是頻繁更換主業,不專注,沒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時候“不為”更能折射出創業者的遠見。
其次,似乎怕錯過什么,兩者都沖得太快,而忽視中短期現金流。其實,前期兩者都不差錢,只是燒錢速度太快,而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他們一開始就沒想過如何用最少的資源發揮最大的價值。
我們不禁會問,假若“小龍女”研究過Fab案例,現在的91外教會怎樣?還會重演被收購的悲劇嗎?
91外教和閃購網站Fab的失敗都是血和淚的教訓,然而這類失敗案例卻在這波創業熱潮中不斷重演?為什么?也許大家明白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力量,卻忽視了學習他人失敗經驗和從自己失敗中汲取經驗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