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11月2日,2018深圳大鵬國際戶外嘉年華之粵港澳休閑灣區文旅產業大鵬峰會在深圳市大鵬新區舉行。本次峰會由深圳市文體旅游局、深圳市大鵬新區管理委員會共同發起,由大鵬新區文體旅游局和佳兆業集團聯合主辦,《21世紀經濟報道》承辦。峰會以“揚帆大灣區,弄潮新文旅”為主題,通過解構粵港澳大灣區的現狀和旅游資源,探尋其中文旅產業新機遇和新趨勢。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中國旅游協會度假分會秘書長魏小安出席本次峰會并發表主題演講。
魏小安認為,“灣區旅游”要各擅所長,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市制宜。灣區旅游沒有共同模式,但有4個特點可以參考,一是區域化發展,由區域化發展培養龐大的需求;二是輸出輸入并重,三是都市型(旅游)目的地;四是各有特點,所謂都市型目的地,灣區旅游的發展以城市旅游為主體。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總體背景之下,深圳和大鵬新區的旅游業面臨著新機遇,具有群體優勢、海洋優勢、國際優勢,但大灣區的海洋優勢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魏小安表示,新區旅游未來發展重點應是休閑度假,彌補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度假產品短缺的短板,對應龐大的休閑旅游需求。
以下為魏小安演講全文:
大家上午好!粵港澳大灣區是新題目,但不是新現象,中國改革開放40年培育了粵港澳大灣區,這已經客觀存在了。現在第一已經明確這個說法;第二上升為國家戰略。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標志性事件。比較起來,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被稱為世界三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以11個城市,5.6萬平方公里的面積,6671萬人口,1.36萬億美元的GDP,直追三大灣區,自然就形成世界第四大灣區,未來幾年內,將成為第一大灣區,這是可以看到的。
灣區的形成,第一臨海,第二成片,第三氣候適宜,第四區位便利。海洋的灣區很多,但為什么會形成這幾個灣區?就這幾個基本條件。
灣區的發展,借助城市群,推動城市群,形成分工體系,互補互促,我有一個看法,跟樊老師是一樣:粵港澳大灣區一定會成為世界級的城市群!
三大灣區,紐約和東京是公認的世界城市群,形成發展高地。舊金山灣區借助硅谷,也是創新高地。
灣區的旅游,我認為要各擅所長,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市制宜,灣區旅游沒有共同模式。
共同點,一是區域化發展,由于區域化發展培養龐大的需求;二是輸出輸入并重,三是都市型(旅游)目的地;四是各有特點,所謂都市型目的地,灣區旅游的發展以城市旅游為主體,這是很自然的。
舊金山灣區,是世界馳名的旅游目的地,與洛杉磯聯動,延伸到拉斯維加斯,始終熱度不減,這是世界級的旅游熱點;紐約灣區,城市群與歷史文化結合,是各類新潮文化、新派、時尚的發源地,也是重中之重;東京灣區,京坂神聯動,典型的都市旅游格局,從旅游角度來說不溫不火,日本旅游的熱點不在京東灣區,但它的主體在京坂神,但流量很大,很自然,大灣區也是旅游區,是世界旅游發展的制高點,這也是我們粵港澳大灣區下一步旅游發展的必然目標。
粵港澳大灣區旅游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深圳、珠海、廣州、東莞、佛山、惠州、中山、江門、肇慶,“9+2”都是響當當的名字,已經是旅游發達地區,也將成為世界級的旅游目的地。如何我們評價粵港澳大灣區現狀是什么,現狀就是世界級的旅游發達地區!
一是資源評價。從自然條件來說,大灣區氣候適宜,山青水秀,海灣曲折。從文化條件,有澳門歷史城區、開平碉樓與村落等世界文化遺產,還有突出的地域文化,地域特點是精華,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的特點。生活條件,物產富饒,鮮魚水菜,飲食講究,堪稱第一,順德已經變成世界飲食圣地。
二是發展評價。香港東方明珠,熠熠生輝;澳門歷史名稱,博彩精彩。珠三角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形成了巨大的旅游產業規模,多年以來,始終處于全國前列。廣東星級飯店總數位居全國第一,達到658家,其中五星級飯店達到103家。九個城市,都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5A級景區達到8家。同時,形成了集群發展格局,深圳的主題公園群,廣州的溫泉群,整體的鄉村休閑群落,等等都已經形成了。
三是市場評價。港澳客人從來就是入境旅游的大頭,廣東多年以來就是全國第一,而且是輸出輸入并重。另一方面,是市場機制的逐步成熟。以深圳為例,八十年代深圳的旅游就五湖四海一中心,當時是對應香港客人的初級消費,90年代升格為主題公園群,進入新世紀,走的是精耕細作的路子,城市吸引力增強,文化吸引力凸顯。這樣的地方,不需要大建設,但需要大發展;不需要更多的硬開發,但需要強化軟開發。大家說旅游大發展就要大開發,開發什么?開發景點,沒有資源我們造主題公園,造酒店、蓋房子、修大路,好像沒有這些東西我們就不會開發一樣,但我想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尤其在粵港澳大灣區,現在需要做什么?還可以做什么呢?我們做主題公園,上海迪斯尼、北京的環球影城,已經占據一個高地,我們做什么呢?我們造酒店,那么多酒店擺在這里呢。我覺得在這個時期,我們就要精耕細作,這是一個根本。
四是管理評價。二十年前,旅游方面的粵港澳大三角就開始提出,從資源聯動到市場聯動,最后到管理聯動,已經培育20年。我在90年代去香港參加一次粵港澳大三角的管理聯動會議,在當時大家的意識已經形成了,那么多年來,粵港澳大三角上升為粵港澳大灣區,自然資源是聯動,市場聯動已經成熟了,管理聯動也如此,這些年以來,雖然有一些起伏波動,但是總體而言粵港澳大灣區的市場形象始終比較好。也出了點事,香港已經出過幾次導游欺負客人的事情,除了這些小事情基本沒有什么,澳門基本沒有這些小事情,大陸這邊,整個粵港澳大灣區都是品質很好的、市場形象很好的地方,這就說明我們已經成熟了。
五是前景展望。毫無疑義,粵港澳大灣區的旅游前景無限,也將成為四大灣區的領袖地區,繼續成為今后中國旅游發展的重頭,尤其是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將引領一代新風。粵港澳大灣區的旅游怎么都有前景,但挑戰與機遇并存,粵港澳大灣區旅游發展困難也是明顯的。
一是兩個特別行政區、兩個經濟特區、三個自由貿易區,多種體制交匯,形成大灣區內部的政策洼地,涉及旅游便利化、資源整合和資本運作等,粵港澳大灣區政策一點兒都不少,但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就有政策洼地,當然政策洼地也同時會形成發展高地,旅游便利化問題就比較突出。新大橋修起來了,這就涉及到不是這個橋好不好,而是便利不便利的問題,這就需要一個磨合過程,資源整合、資本運作已經發生變化,廣東客商想要去香港投資,沒有路可走。香港客商想來廣東旅游投資,但發現廣東人不缺錢,所以資本運作方面,這路、傳統模式基本上打破了。
二是旅游產品的不平衡,由于休閑度假產品不足,龐大的消費力也會轉移。昨天在三亞,三亞發表旅游演講,我說到,三亞現在是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港,整個海南島3.54萬平方公里,他們就說了,國際旅游消費中心一定要好好抓國際市場,我說這個錯了,你抓第一個市場一定是大灣區,七千萬人口,有多少消費能力呀?你把大灣區抓好就可以了,我說很明顯,大灣區有一個短板——休閑度假產品不足。除了溫泉外,鄉村休閑有一點、嚴格來說度假產品在大灣區沒有,這恰恰是海南抓住市場的時機,龐大的消費力會轉移。
三是市場溢出,投資溢出,效益溢出,品牌溢出,是一柄雙刃劍,需要處理好各種關系。誰都希望我們的消費留在本地,如此龐大的消費留在本地不得了,但可能嗎?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有必要嗎?這都需要我們進行研究的問題。
深圳與大鵬新區的旅游發展
在大灣區的總體背景之下,深圳和大鵬新區的旅游業面臨著新機遇。八十年代是特區優勢,口岸優勢,創造優勢。九十年代是市場優勢,都市優勢,品牌優勢。新世紀是群體優勢,海洋優勢,國際優勢。所以我們現在需要研究了,群體優勢如何發揮?剛才我說了,大灣區已經形成了幾個群,從旅游角度來說。我們如何培育新的“群”?第二個優勢就是海洋優勢,嚴格來說大灣區的海洋優勢在中國算是比較高的,有很多地方都在說“如何發揮海洋優勢?”“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大家都在爭這個制高點,但很多東西是歷史和地理所形成的,不是我們現在可以爭得過來的??墒谴鬄硡^的海洋優勢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第三就是國際優勢,這種國際化優勢多年以來已經形成了,可是現在還不足,所以這是很自然的,就兩句話:市場平臺構造基礎,人才開拓長遠發展。這是我們的短板,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平臺基礎已經形成,但人才開拓長遠發展還是不足。今天早餐跟老總聊了一下,我認識他20多年了,當時從小伙子現在已經變成一代天驕,確實如此。在萬豪組織這樣的大項目,從建設的時候就進入,這不是一般人才,而是復合型人才,我們旅游發展缺乏就是復合型人才,所以某種意義上講國際深圳,時尚深圳,文化深圳,海洋深圳,生活深圳,幸福深圳,總體而言就是這樣一個格局。
從國際來說,一個好的國際化城市,根本不追求國際化,因為國際化已經融入我們的生活了,把國際化口口聲聲掛在嘴上一定是“國際化不足”。很簡單,80年代的時候,我們見老外大家會圍觀,現在我們家的鄰居可能就是老外,大家覺得很正常,這就是國際化。但我在這里說的國際化不僅僅是國際化氛圍,更重要就是國際化的運作機制,所以“國際深圳”我覺得還有很大的增長余地;“時尚深圳”的形象已經形成了。
有一段時間曾經把深圳稱之為文化沙漠,我說這是不了解深圳,全國最優秀的人才正在匯聚過來,怎么可能是文化沙漠呢?我曾經開玩笑說過一句話,50年之后中華民族最優秀的人種就在深圳!因為“最調皮搗蛋、最不安分的”男人都過來了,最美麗的女人、最聰慧的女人都過來了,這兩類男人女人結合,培育兩代就是中華民族最好的民族基因,事實確實如此!所以“時尚深圳”要引領全國,進一步來說“時尚深圳”要引領粵港澳大灣區!我們原來一說到香港、澳門覺得不得了,現在到香港、澳門覺得很土,在深圳就覺得深圳很洋派。
文化深圳。這幾年來深圳感覺深圳的文化內涵越來越豐富,上一次來深圳有半天時間不知道怎么安排,我說有什么新東西讓我們安排嗎?想半天說我們去看海灣,海灣的精致實在讓我贊嘆不已!有一個更深的感覺就是:文化深圳的感覺!
海洋深圳。海洋深圳這篇文章還沒有破題,我們現在關注還是“海濱”,深圳的海洋文章不是很好做,現在最大的一篇文章就是港口文章,鹽田港是世界級大港,除了港口與物流,海洋文章如何做?還沒有定。實際上里面可做內容很多、產品也非常豐富,我們一件一件做,難點在政策。
生活深圳。深圳不應該只是一個拼搏的地方,深圳應該是一個享受的地方,我們生活的深圳,品質需要進一步提高。比如說杭州16年前就提出來“生活品質之城”10年來這條沒有動搖,生活品質的提升一點兒都沒有影響經濟發展。我們要拼搏,拼搏目的是為了什么?不是為了過上好日子嗎?我們如果一邊愉快工作、一邊享受生活,這才是最高境界,所以生活深圳最后就要達到“幸福深圳”。具體不多說。
剛剛臨時想了一下,說說大鵬新區。大鵬新區2011年建立,現在科技和產業體系已經形成了。說句老實話很慚愧,我來之前我只知道“大鵬新區”這個詞,怎么回事完全不知道。昨天夜里面2點鐘到、3點鐘睡覺,早上醒來一拉開窗簾給我鎮住了,這個地方很好,實在沒有想到深圳還有如此好的地方,來深圳說海濱就是大梅沙、小梅沙,那是都市型的海濱,基本叫做鍋里面煮餃子的感覺。但來大鵬新區一看,“這個地方真好!”
大鵬新區既然叫“新區”,現在的體系、經濟體系已經形成了,下一步真正需要做的就是發揮優勢。這個優勢是什么?做休閑度假產品。粵港澳大灣區有休閑沒有度假,如果我們從地理條件來說,大鵬新區是一個半島,背靠深圳、面向香港,左擁右抱,中間就是我們大鵬,這是非常典型的灣區旅游的格局,這是從自然條件來說。
從歷史來說,大鵬可以說一句話,先有大鵬后有深圳。昨天晚上過來看見幾個地名,第一就是大鵬所城,這是當年的衛所,明朝皇帝當時為了海防,全國沿海建立16個衛所,衛所最有名就是天津衛,16個衛所,大鵬衛是最南方的,所以叫大鵬所城。還有一個較場尾,歷史上就有這個地方,因為有較場嘛。所以從歷史來說,先有大鵬后有深圳,我看圖片好像還有大鵬古城的圖片,這些都很好。這就說明我們這邊的悠久歷史,實際上是由地理格局所決定,就是這個半島是兵家必爭之地,是中國海防必爭之地。
自然條件,海防曲折,大鵬新區發展重點就是旅游休閑度假,這樣對應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度假產品短缺的短板,對應這個需求。由于我們嚴格控制建設,因此現在形成了一流生態環境。
同時,就有相應的發展余地。我們可以在粵港澳大灣區,營造一個海棠灣模式。我剛在海棠灣住了兩晚,一個海棠灣現在已經建成了29個高端的度假酒店,投資幾十個億,平均一家酒店1億,這是非常高的投資。如果我們大鵬新區參照海棠灣模式形成度假產品的聚集,就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里面一個亮點、一顆星星,這個條件完全具備,而且現在市場缺乏。為什么讓粵港澳大灣區七千萬人都去海棠灣,為什么不能來金沙灘呢?
海棠灣現在的建設還在進行之中,除了30個高檔的度假酒店,兩個海洋公園在建設,一批旅游產品在建設,比如說亞特蘭有近100多億的投資非常不錯。佳兆業在這里創造了深圳酒店業的一個奇跡,這個酒店312間客房,開業第二個月就開始盈利,現在酒店的房價達到深圳的最高,為什么?深圳市區有那么多好酒店,華僑城洲際是世界級品牌,為什么賣不過我們這里,因為我們短缺,短缺的東西必然高值。建議看看我們能否按照海棠灣的路數,營造一個新的濱海度假新區,讓大鵬新區展翅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