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2013年,我寫了一篇文章《入境游怎能被“遺忘”?》
7年后的冬天,碰上新冠病毒肺炎肆虐,看到滿屏旅游業者,尤其入境游業者哀嚎遍地,忍不住想說點什么。
經歷過SARS全過程,我們很清楚疫情過后,整個旅游行業最容易恢復的肯定不是入境游,尤其歐美遠程市場,有提前半年到一年預訂的習慣,加上國際游客對國際衛生組織WHO等權威機構有更高的信任度和敏感度,復蘇之路漫長。即便是被納進入境游統計的港澳臺市場,以及近距離周邊市場,或較早有起色,但客戶洗牌,價格戰在所難免。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突如而至的疫情不僅國內業者陷入困頓,無獨有偶,境外做中國線的旅行批發商亦扛不住了。北美運營半個世紀,銷售中國目的地產品為主,曾是唯一打入美國主流社會的華人旅行社PACIFIC DELIGHT TOURS(美太企)發布無限期疫情歇業公告。
中國入境游是改革開放后中國旅游業的發端和鼻祖,創造了先有國家旅行社開展入境游業務,后有國家旅游局發展旅游產業的罕見模式。入境游先后經歷過的大磨難有89停滯,03SARS,09金融危機,當下又碰到COVID-19。可謂篳路藍蔞,風風雨雨!
重振入境游是中國旅游人的期盼,是品質旅游的基石。入境旅游不僅是國家軟實力的直接輸出,也是增加就業,拉動經濟的產業。世界各國都把入境旅游放在優先發展,原因很簡單,對國有利。
2019年入境游是熱詞,從梁建章先生的大聲疾呼,到中國旅游研究院馬不停蹄調研入境游,大力發展入境游重新被提到頭條位置。然而2020年春節爆發的新冠肺炎肆虐神州,給剛剛有點精氣神的入境游當頭一棒,這一棒不僅將好幾年的上下努力化為烏有,甚至有被致命一擊,“美麗中國”旅游戰略徹底泡湯的危險。
可以肯定,此次疫情對入境游的沖擊遠遠超過十七年前的SARS影響,原因如下:
2003年,WHO對中國沒有全面宣布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這次宣布了。而且這次的疫情的傳染性比SARS更為猛烈,給人們造成的恐慌心理更甚。
2003年,入境游人才濟濟,外聯人員和語種陪同正處于高光期,入境游的企業大多還都是國有中大型旅行社,抗風險能力強。今天,入境游已經分散于中小微旅企中,人才隊伍良莠不齊,經營業態單一,抗風險能力可想而知。
2003年,國家對入境游的創匯能力非常重視,創匯獎勵結合各地旅游局(委)海外促銷資金充裕,疫情之后有能力立即啟動大規模海外促銷。今天,詩和遠方走到了一起,新的文化和旅游機構管理的事務范圍擴大,是否還會用充足的資金去營銷入境游,對此筆者不報樂觀態度。
2003年,旅游是旅游,交通是交通,商業是商業,文化是文化,還沒有形成文旅大消費產業,旅游服務業作為支柱產業在聚光燈下,很容易得到關注。今天,文旅產業已涌進來各路人馬,橫向到邊,豎向到底交織成一個旅游+大消費產業,入境游作為旅游服務業中淹沒在國民大消費的一塊業務,較難獨立發聲。
疫情嚴重,形勢如此嚴峻,只能等死么?
當然不能!
幸運的是冬季對于入境游恰好是個淡季,從官方到企業,只要有所行動,樹立底線思維,最大限度降低損失,將現有入境游的力量保存下來,以圖東山再起。
一、企業能做什么?
從1978年改革開放至今,入境游格局基本分為如下幾類,望各自做好自救工作。
大型央企、地方國企旅游集團
國家隊是堅決不能放棄入境游的,這是擔當也是使命。國家隊的身份較容易獲得政府給予的疫情惠企政策,疫情結束后公民旅游業務恢復較快,可以統籌轉移支付,自哺入境板塊。
從央企、國企走出來的高管自營的中小微企業
這群人處境最難,除了入境游,手里的牌不多,但手里都有客戶,且大都經歷過SARS洗禮,心態鎮定,機動靈活,船小好掉頭。在積極爭取惠企政策的同時,壓縮成本,拓展其他業務,只要客戶仍在,春天還會到來。
基于Google搜索引擎紅利,Tripadvisor為代表的平臺紅利的電子商務和導游自營的小B站群體
這部分群體主要是經營旅游和活動類(Tours&activity)的入境游小商家,本身運營成本不高,應收款風險很低,存活率高。疫情過后,2C的業務重點關注下WHO的解禁聲明以及客源國對中國的旅游預警政策,客人詢問最關心的點就在這兒。
二、政府能做什么?
中國入境旅游需要長期的組織保障
過去張飛賣肉-一刀切的旅游管理模式對入境游的發展如同隔靴搔癢,入境游的特殊性應該得到顧及。旅游法出臺讓入境游摸不著頭腦的記憶猶新。烈性疫情之下,既然要大力發展入境游,可設立專門的入境旅游管理機構,讓熟悉入境游的干部將入境旅游的事情全面管起來,有了組織保障才能精準施策。
當下疫情入境游需要精準的支持援助
精準施策的前提是要摸清家底,對存量的入境游企業、KOL、語種導游心中有數,與入境游業者自發成立的一些聯盟建立起通氣的管道,了解入境游的此次疫情的痛點在哪里,將他們業務能力視為一筆寶貴的財富。入境游專業性強,若是經此一“疫”,失去了這些存量人企,那就徹底斷層,后繼無人,聽上去可怕卻真有可能發生。
最后,筆者仍將過去在不同場合提出的發展入境旅游的十條建議再次提出,過去我曾撰文建議過導游證和領隊證合并歸一,提倡景區一律免收持導游證的門票,均隨著政策推動預測成真,說明我們的旅游主管部門是愿作為、能作為、有作為的。
希望危機之下,上下同欲,樂見讓這十條建議在反擊疫情中實現若干條,相信足以令旅游人振奮。中國旅游由美麗邁向清新!
第一,建議簡化游客來華簽證手續,鼓勵電子簽證,指紋采集可在入關時進行。團體來華旅游簽證的邀請函下放到有合法資質的國內旅行社,最終由駐外使館審核是否批準團體來華簽證。
第二、建議對入境游企業按照實際經營情況給予類似出口企業稅收減免或補貼的同等待遇。
第三、建議頂層設計需要設立專門的入境游委員會,制定指導相關入境游政策。
第四、建議將入境游業績納入地方政府政績考核。
第五、建議在國內目的地全域旅游、智慧旅游建設中,將是否有方便服務入境游客的解決方案納入景區星級評定指標中去。積極鼓勵國內企業研發境外游客手機支付應用。
第六、建議國內公共交通智能終端,比如機場、車站、碼頭的自動售票機等要有接納境外游客的憑護照購票的功能以及外文操作系統。
第七、建議由外國游客入住的星級酒店和入境游旅行社提出申請,讓入境游客可在酒店內申請不受限互聯網服務;讓入境游從業人員可以在境外某些受限網站上做營銷、開展業務。
第八、建議將入境游業績納入到旅游企業的星級評定的加分項,鼓勵旅游企業做強入境游。
第九、建議針對專門做入境游的電商小B給予扶持,幫助他們擺脫在境外平臺渠道因傭金過高無法產生效益的困局。
第十、建議鼓勵國內有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OTA研發入境游業務分銷平臺,鼓勵入境游SaaS系統的研制開發,方便供應商對接國外的銷售端渠道,給國內的入境游產品提供分銷支持。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切斯特先生”(ID:CZJRKSJ),作者:智晨巖,原標題:《COVID-19病毒下中國入境旅游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