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3月5日,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公開,其中和文旅業直接、間接相關的內容,亦有不小篇幅,值得文旅業者細細研讀。往大一些說,這些內容關乎旅游從業者、企業和行業的多個前路走向。
話不多說,以下我們摘選報告的重要內容,一一解讀分析,以為參考。
一、關鍵詞:小微企業融資更便利
報告內容
進一步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延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加大再貸款再貼現支持普惠金融力度。延長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完善貸款風險分擔補償機制。加快信用信息共享步伐。完善金融機構考核、評價和盡職免責制度。引導銀行擴大信用貸款、持續增加首貸戶,推廣隨借隨還貸款,使資金更多流向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更多流向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受疫情持續影響行業企業給予定向支持。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增長30%以上。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適當降低小微企業支付手續費。優化存款利率監管,推動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繼續引導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今年務必做到小微企業融資更便利、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執惠觀點
這其中有幾個關鍵內容:
1、“引導銀行擴大信用貸款、持續增加首貸戶,推廣隨借隨還貸款”,有觀點認為,這一說法可以使企業在授信額度內隨時提款,有錢后隨時提前還款,不用按固定授信額度提款和計息,對于小微企業來說靈活便利,且可以降低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
2、“使資金更多流向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更多流向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旅游小微企業、鄉村旅游企業或農旅融合項目,將是資金定向幫扶對象。
3、“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增長30%以上”,這其中的“30%”相比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要高于40%”,應該是縮小幅度了,有觀點認為這是疫情局勢整體受控,小微企業等經營主體自身盈利能力好轉,資金流壓力有所緩解,迫切性同比降低等情況而帶來數據下調。
但對于不少融資困難的旅游小微企業來說,如果扛過了2020年,今年的資金流壓力應該更大了,對普惠金融的需求度仍然高企,上述目標數據下調,不是很樂觀的走向。
4、“今年務必做到小微企業融資更便利、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相比去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為保市場主體,一定要讓中小微企業貸款可獲得性明顯提高,一定要讓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側重點已有不同,去年強調要讓中小微企業盡量獲得貸款,今年則是突出獲得融資更便利,這某方面要看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金融科技能力提升,在貸款審核、發放和風控等過程中完善,供應鏈金融應該是重點之一。
關于綜合融資成本,去年提出“明顯下降”,今年則是“穩中有降”,成本可能相對走高,對不少旅企融資中的“融資貴”難題來說,也不是很好的消息。
二、關鍵詞:降稅減費
報告內容
優化和落實減稅政策。市場主體恢復元氣、增強活力,需要再幫一把。繼續執行制度性減稅政策,延長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優惠等部分階段性政策執行期限,實施新的結構性減稅舉措,對沖部分政策調整帶來的影響。
鼓勵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方對承租國有房屋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租金。
執惠觀點
這些內容同樣還是涉及關鍵的“錢”。早在去年年初,文旅業遭受疫情重創,不少企業“生死攸關”,為提供幫扶,彼時,從國家到地方,從金融機構到行業協會,出臺了諸多政策,降費減稅即是其一,對一些企業的生存壓力帶來一定緩解。上述內容算是對今年的降費減稅重申了基調,算是利好,而隨著地方經濟的進一步復蘇,在提供相關政策支持方面,力度應該也會更大一些。
三、關鍵詞:完善常態化退市機制
報告內容
穩步推進注冊制改革,完善常態化退市機制,加強債券市場建設,更好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用,拓展市場主體融資渠道。
執惠觀點
“完善常態化退市機制”是重點之一,相關機制的完善,實現“有進有出”,有助于推動整個資本市場更加健康流動,向更高退市率的歐美成熟資本市場靠攏,從長期看有利,但同時對不少旅游企業也會帶來更多沖擊,西域旅游、大連圣亞、云南旅游等上市旅企,都在“退市邊緣”,源于去年底滬深交易所出臺的退市新規“凈利為負且營收低于1億”。
受制于營收模式、發展天花板等,加上疫情影響沖擊,接下來退市新規或退市機制對上市旅企也將帶來更多作用,企業持續運營能力、成長性等將受到更多考驗。今年大概率將可能看到更多上市旅企走入退市危機。
四、關鍵詞:數字中國、數字經濟
報告內容
統籌推進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建設數字中國。
加大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力度,豐富應用場景。
執惠觀點
數字經濟在最高決策話語體系中已算是高頻詞,這是其第四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此前的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到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中國已成為國家戰略,而數字經濟既是疫后經濟復蘇的一個載體,也是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對應到文旅數字經濟,早在去年11月18日,文旅部發布《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11月30日,文旅部、國家發改委等10個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深化“互聯網+旅游”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這其實就是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映照,文化資源也是基礎,數字化是手段、路徑,兩者結合將資源市場化、價值放大、做成產業鏈;同時,文旅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也是明顯趨勢,尤在疫情“倒逼”下,走勢加快,比如文科科技產品新供給,景區景點等文旅項目、目的地城市的數字化、智慧化等。
而互聯網巨頭、智慧旅游企業等的市場競奪參與,其數據、能力與文旅項目、目的地等實現更多鏈接打通,形成更多的數字文旅生態共同體,未來在旅游服務智慧化、產品供給優化升級,不排除會發揮更大作用,對旅企、文旅行業的效能提升也會有積極作用。
此外,不管是數字文化產業,還是“互聯網+旅游”,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新基建)是關鍵或基礎條件之一,比如5G網絡和千兆光網推動建設帶來網絡覆蓋范圍、網絡速率等變化,會帶來兩個重要影響:1、5G、VR/AR等技術融合應用,打造更多文旅科技新產品,以及線下產品(項目)線上化,形成新體驗場景;2、網絡覆蓋、在線化進一步下沉、滲透,帶來線上用戶增量,以及存量用戶消費場景的更多覆蓋,線上消費形成增量市場空間。
文旅企業加快自身的數字化轉型,以及在數字經濟中找尋更多機會,是為必然。
五、關鍵詞:擴大內需,消費+投資
報告內容
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緊緊圍繞改善民生拓展需求,促進消費與投資有效結合,實現供需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執惠觀點
(一)消費層面,報告提到“穩定和擴大消費。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發展健康、文化、旅游、體育等服務消費”“運用好‘互聯網+’,推進線上線下更廣更深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多便捷舒心的服務和產品”。
消費是內循環新格局的支點之一,拉動促進文旅消費,依然是2021年及更長時間里的主基調。去年國內游數據、今年春節游數據,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國內文旅消費的潛力。
客群結構、出行距離、消費心理等變化,疊加文旅消費既有的特征及走勢,國內文旅消費市場也必然出現更多的深度變革,其中文旅產品服務供給體系、供給模式及鏈條等將更為明顯,包括與新技術、新渠道的打通運用,推動新產品、新體驗出現。
接下來文旅項目、目的地既有更迫切拉動促進文旅消費的壓力,也會進入一個更復雜的競爭場域。2021年,在能力與前景空間的分化方面,文旅企業、目的地可能會表現更加明顯。
(二)投資方面,報告提出“擴大有效投資。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優先支持在建工程,合理擴大使用范圍。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100億元。繼續支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工程,推進“兩新一重”建設,實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項目,建設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現代物流體系”。
投資作為內循環的支點作用相對更突出。但加大投資對不少地方來說屬于“心有余而力不足”,地方債務壓力高企、財政投入難以大力度保障,招商引資競爭激烈,土地、資金等政策效應降低。地方政府專項債更多“開閘”,是一大助力。
公開數據顯示,去年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為歷年來之最,達3.75萬億元,而今年的3.65萬億元,略下降,規模仍大,高層推動投資之意明顯。
我們自然更關心新一輪“錢雨”中,文旅業能分到多少?
去年5月,文旅部提出重大文旅項目可申報地方政府專項債;今年2月,文旅部再發通知提出要進一步在文化和旅游領域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加快推進文化和旅游領域重大項目落地實施,擴大有效投資,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進一步”,也就是說要更積極,錢再多也要“爭”。而文旅項目投資近幾年也算正進入一個新時期,一方面地方產業轉型,消費升級下文旅市場擴容,文旅產業有著更多機會,被需要度甚至倚重度提升,在疫情常態化中會更明顯;另一方面,文旅消費、產業變革,文旅新項目投建、新業態新產品打造等,也成為需要。
從近期多省市公布的地方投資計劃中,文旅項目未來幾年的計劃投資總額可能已超過10萬億元,錢從何來?
預計來看,文旅分羹地方政府專項債依然會是兩種主要情況:1、不同區域差異化較大,整體分羹體量不會很多;2、重大的、比較優質的項目,相對可能獲益更多,上市旅企、國企、行業巨頭等會是有力競爭者。
六、關鍵詞:發展壯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實施城市更新
報告內容
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65%,發展壯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
執惠觀點
一線城市和部分新一線城市(或強二線城市)的城市群和都市圈走向已延續多年,目前仍在擴容中,比如成渝城市群,還有最近的南京都市圈,產業互補互促、交通網絡密度提升、人口流動與消費推動等,將多個城市多個“一核多城”的社會經濟共同體。
對文旅業來說,這其中會有不少機會:
1、新型城鎮化率進一步提升,城市人口體量增加,帶來更多的城市消費客群增量,釋放更多的文旅消費潛力;
2、城市群或都市圈,形成更具輻射潛能的市場腹地,對城市周邊游/短途游,是直接的消費轉化機會,也能形成更多的“大區域”文旅消目的地;
3、城市更新的一大抓手是文旅,城市既有空間的文旅化再造,城市存量地產資產更新做優(比如文商旅融合)等,都是機會。
七、關鍵詞:疫情防控,對旅游業影響如何?
報告內容
堅持常態化防控和局部應急處置有機結合,繼續毫不放松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抓好重點區域和關鍵環節防控,補上短板漏洞,嚴防出現聚集性疫情和散發病例傳播擴散,有序推進疫苗研制和免費接種,提高科學精準防控能力和水平。
執惠觀點
跨境游的部分恢復、跨省游的基本恢復,在今年內預計仍不會很樂觀,今年“五一”期間疫情局勢及旅游數據,將是評估國內游走向的關鍵維度。
今年春節前后疫情的局部爆發,是疫情反彈的直接實例,而當前國內新增病例主要來自外輸,外防輸入依然緊要。樂觀因素是,疫苗接種正在推進、國內疫情防控已有更多經驗和應對能力,接下來大概率是國內游進一步放開,跨境游是否可能“開小口”還要看國外疫情走向。國內旅游企業繼續“熬”,在國內旅游市場尋找更多機會,還是今年的關鍵。
參考下如是金融研究院繪制的圖片,會發現,“疫情”是去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最高頻詞匯,而今年已處于較末位置,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高頻詞匯前幾位是”建設、經濟、改革、創新”等,可看出疫情常態化下,真得“擼起袖子加油干”了。
(圖片來源:如是金融研究院)
八、關鍵詞:海南自貿港釋放更多紅利
報告內容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等重大舉措陸續推出。
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加強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創新,推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與自貿試驗區融合發展,發揮好各類開發區開放平臺作用。
執惠觀點
海南自貿港進入第二年,相比去年,今年將會是既有政策更多落地、新支持措施(包括政策配套措施)更多出臺的時期,意味著更多的政策紅利釋放、潛在市場更大程度開放。
同時,出境游冰封的“窗口期”也會帶來一些發展的緊迫感,更多的市場機會將匯聚在海南,圍繞免稅、休閑度假等領域的競爭,今年會是不少旅游企業的“大考”之年。
九、關鍵詞:非遺、冬奧會
報告內容
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精心籌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
執惠觀點
文博、文創、非遺旅游的發展整體方興未艾,可挖掘的資源和市場依然較大,但同時面臨開發與保護的平衡、產品打造及運營等方面的創新問題。
由于時間相對較后,相比東京奧運會的命運未定,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目前還在正常或加緊推進中,從國內外疫情走向來看,世界漸序重新打開或已有機會,入境游會有一些恢復,但到時冬奧會的觀眾規模預計仍會受到影響。
更重要的是,北京冬奧會的精心籌辦、如期舉辦,對國內冰雪旅游產業整體帶來的發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