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省市鄉村振興局已有陸續掛牌成立之勢。
5月10日,廣東省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同一天,廣西壯族自治區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成立。加上此前已成立的四川、湖南兩省,目前已至少有4省鄉村振興局亮相。
其中,市一級鄉村振興局的成立更為密集,目前在湖南較為突出。不完全統計,湖南的張家界、永州、衡陽、醴陵市、株洲、耒陽等都已成立鄉村振興局,湖南的部分縣級鄉村振興局也已成立。
自今年2月25日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省-市-縣三級鄉村振興局已進入掛牌落地期。
加之4月底通過、6月1日將正式施行的《鄉村振興促進法》,頂級戰略、專項法律、逐漸完善的組織結構,以及相關部委的配套支持政策,目前鄉村振興已漸序形成系統性的落地推進體系。
這也意味著,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的鄉村“五振興”,如何找到可行路徑或解決方案,正成為各省市目的地的必答題,對文旅企業來說也孕育著更多市場機會。
近期,執惠集團與鄉伴文旅集團共同成立的“執惠鄉伴鄉村振興學院”在桐鄉市河山鎮畫圣浜理想村雙創中心正式揭牌。雙方將利用各自在產業資源、產業運營、教育培訓等方面的優勢條件,開展文旅行業教育培訓工作。
畫圣浜理想村位處的桐鄉,地處長江三角洲中心,自明清以來,成為文人的盤桓聚集之所。文脈延至近代,更是孕育了茅盾、木心、錢君匋等一眾文藝名家。而出生在桐鄉石門鎮上的豐子愷,更與畫圣浜所在的東浜頭村淵源頗深:童年游樂,中年逃難,晚年歸來之地。
在這塊自古人才輩出、人文厚植的鄉土之上,“執惠鄉伴鄉村振興學院”的誕生,也是順應了當代鄉村振興的大背景,并直擊鄉村振興兩大痛點:人才短缺和產業瓶頸,其成立有著重要意義,將為助力鄉村振興提供可行支持。
人才支撐,
鄉村振興促進法著墨重點之一
從國家鄉村振興局的成立,到第18個一號文件頒布,都指向農村工作戰略已從脫貧攻堅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階段。《鄉村振興促進法》的通過,則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法律保障。
新戰略的專門法律獲得通過,開始施行,意味著鄉村振興戰略進入更直接的貫徹執行落地時間周期里,宏觀層面有了指導方針,包括一些重要細則內容的提出,在相關方面進行了明確。
同時,國家層面的法律確定,地方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有了參考,接下來各省市也將會推進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形成帶有一些本地化屬性的政策,指導促進該區域的鄉村振興。疊加省市鄉村振興局接連掛牌成立,鄉村振興的框架系統漸有雛形。
人才,將是這個系統的重要指向之一。
在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中,最基礎、最關鍵的是人才振興。沒有人才,產業、生態、文化、組織等都難以實現。
《鄉村振興促進法》將“人才支撐”單列成章,在“總則”、“產業發展”兩章之后,列在第三章,顯現重要性和被重視程度。
《鄉村振興促進法》提出(以下為部分內容):
國家健全鄉村人才工作體制機制,采取措施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提供教育培訓、技術支持、創業指導等服務,培養本土人才,引導城市人才下鄉,推動專業人才服務鄉村,促進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培育農業科技人才、經營管理人才、法律服務人才、社會工作人才,加強鄉村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培育鄉村文化骨干力量。
國家鼓勵城市人才向鄉村流動,建立健全城鄉、區域、校地之間人才培養合作與交流機制。
本土人才、城市人才,城鄉互動互通,以及管理人才、技能人才、文化人才等,是其中強調的部分重點。
重點背后是多重“痛點”。
長期以來,鄉村中青年、優質人才持續外流,人才總量不足、結構失衡、素質偏低、老齡化嚴重等問題較為突出,農民的素質以及農業農村的各方面人才,已不能滿足鄉村振興的需要。
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階段,在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一二三產融合進程中,鄉村人才供求矛盾將更加凸顯。如何培育人才、彌補缺口,是鄉村振興需要破解的一道難題。
理想村的駐地表演藝術家們
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親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既是中央部署的工作要求,也是基層實踐的迫切需要。
鄉伴文旅創始人朱勝萱曾表示,“現在的金融、互聯網、科技等行業,涌動著新的年輕人才,雖然鄉村文旅看似是一個非常傳統的行業,但它的創新與挑戰遠比這些行業難度要高,需要的人才結構和能力不一樣。目前的鄉村文旅,在高校的教育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都是滯后的,但隨著人才需求走高,培訓體系慢慢會跟著做起來?!?/p>
執惠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劉照慧也認為,鄉村振興的核心是人,人最為關鍵的元素,鄉村振興 要回歸到人的本質,人才是一切的生產力。
而人才的有效培養輸送,將不限于既有教育培訓體制的供給,也在于專業化、市場化、體系化的行業機構的深度參與,它們離市場近、參與產業深、鏈接資源多,對鄉村、對文旅有著深層次了解。
執惠作為國內領先的文旅創新綜合集團,鄉伴文旅是國內專業的精品鄉建全程服務商,優勢互補、強強聯合,雙方合作成立的“執惠鄉伴鄉村振興學院”,是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際落實,一要助力解決鄉村振興最根本的人才培養輸送問題;二要鏈接資源,賦能鄉村產業振興,為鄉村振興的產品打造、模式路徑構建、產業發展等提供智力與資源支持。
今年是鄉村建設元年,人才是決定其成敗的關鍵因素。面對人才短缺問題、外來人才如何引進?返鄉人才需要什么樣的服務?本土人才怎樣留???這些擺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道“人才題”,將在執惠鄉伴鄉村振興學院的實踐中找到些線索和答案。
鄉村文旅如何解決產業振興“大痛點”?
鄉村產業振興的痛點更顯突出。
在《鄉村振興促進法》10個章節中,“產業發展”在“總則”之后,在五個振興中首先被強調突出,而在74條細則中,“產業發展”有12條,近六分之一。
挑選其中幾條來看: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堅持以農民為主體,以鄉村優勢特色資源為依托,支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發揮農村資源和生態優勢,支持特色農業、休閑農業、現代農產品加工業、鄉村手工業、綠色建材、紅色旅游、鄉村旅游、康養和鄉村物流、電子商務等鄉村產業的發展。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完善扶持政策,加強指導服務,支持農民、返鄉入鄉人員在鄉村創業創新,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和農民就業。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有利于農民收入穩定增長的機制,鼓勵支持農民拓寬增收渠道,促進農民增加收入。
這些內容中,三產融合、新產業、新業態、鄉村旅游、政策扶持與農民穩定增收等,是部分關鍵內容。
而可見的現實,一是鄉村產業振興除了人才短缺外,土地、金融支持等也是主要掣肘;二是針對這些問題,已有更多的政策出臺以推動解決。
5月8日,四川省自然資源廳發布《四川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通知》,其中提到保障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用好用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深化土地制度和行政審批改革,以及鼓勵宅基地復合利用,發展鄉村民宿等農村產業。
同一天,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聯合國家鄉村振興局綜合司發布關于印發《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2021年)》提出,鼓勵社會資本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餐飲民宿、創意農業、農耕體驗、康養基地等產業,充分發掘農業農村生態、文化等各類資源優勢,打造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服務規范的鄉村休閑旅游目的地。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推動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挖掘和利用農耕文化遺產資源,建設農耕主題博物館、村史館,傳承農耕手工藝、曲藝、民俗節慶等。
在理想村的田埂上 年輕人歸鄉的腳步
鄉村文旅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或切入口之一,將迎來更好的政策促進與市場機遇期,但當前依然任重道遠。
鄉伴文旅創始人朱勝萱曾在接受執惠專訪時表示,中國鄉村建設剛剛起步,大部分區域基礎設施落后,而鄉村文旅類產品類別單一、投資類金融支持少、流量極不穩定、人才培養系統缺失、運營管理難度高。鄉村文旅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定位不對、發展格局太小、眼光不夠長遠,不少人被之前低端落后的農家樂、鄉村景區限制了想象力和產品創新,沒有把鄉村資源比如土地、生態、文化等完全整合和釋放價值。這給鄉村文旅產業發展帶來不小的制約。
他認為,鄉村并不缺土地,關鍵在于從土地供給到產品呈現,再到在地政府平臺公司、村民等參與融合,如何形成可復制可學習的產品,但這種復制不是產品直接復制,而是模型復制。
以鄉伴目前最核心的業務版塊——理想村為例。所謂理想村建設,簡述而言是指對村落進行合理開發,并遵循原生地的民居留存與在地文化,提煉鮮活的鄉村審美元素,以新村民為主體,提倡就地生長,以城鄉之間的資源交互創造村落新生,打造基于城市近郊鄉村的設計多樣化的高交互文旅社區。
桐鄉畫圣浜理想村為在地藝術家社群舉辦的民藝展覽
這樣的開發模式,對于建設運營者來說要求極高,需要既深又久地扎根鄉村,因地制宜地進行規劃;尤其是在理想村投入運營后,運營方還需要根據經濟、文化、園區創客等情況變化,及時做好“繡花”式調整,服務于村、服務于民、服務于園區和產業。這也契合了浙江省當前提出的全省旅游業“微改造、精提升”的工作倡議,對于加快鄉村振興、保護傳統村落、增亮全域旅游底色具有重要意義。
正因如此,提前制定個性鮮明的規劃與可運營化的人文提煉,對于理想村的開發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在打造河山畫圣浜理想村之前,鄉伴文旅集團深度閱讀了在地文化、發掘了鄉土民俗藝術,并為河山聯結了更多城鄉資源。
鄉村產業振興需整合社會資源,而鄉村產業發展最缺乏的技術、資金、人才、信息、市場、渠道等資源,恰好是鄉伴和執惠的優勢所在,雙方通過各自資源等打通整合,以執惠鄉伴鄉村振興學院為載體平臺之一,將會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更多產品、商業模式輸出范例,以及資源導入整合等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