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自從疫情防控政策轉向以后,國內消費呈現出K型分化走勢。普通商品的消費復蘇大都不及預期,從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就能看出端倪。
疫情前2019年的社零同比在8%-9%之間,而在2022年基數的很低的情況下,2023年的社零同比也僅僅跟2019年相當。
由此可見,消費市場整體的修復沒有想象中那么好,也沒有出現明顯的報復性消費。
但餐飲、旅游、酒店和影視的消費則出現了報復性消費的現象。餐飲的同比持續高增,酒店的經營數據超越2019年同期,旅游恢復到接近2019年水平,暑期票房破紀錄,超過200億元。
仔細推敲就能發現,火爆的消費都發生在疫情期間嚴重受損的行業中。而疫情中受損不太嚴重的行業反而嚴重遇冷。
但旅游和酒店行業的火熱能繼續維持嗎?
恐怕未必!已經有一些跡象顯示出天氣要降溫了。
9月可能就是一場大考,能不能畢業,很快就能見分曉了。
降溫的跡象已經顯現
首先是北京出港的機票大都是2字頭和3字頭。即便是到貴陽這么遠的地方,也只要350元。
而上海出港的機票價格更加喜人,幾乎都是2字頭。
雖然9月是旅游淡季,機票價格本來就會降價,但跟疫情前相比,今年降價的幅度要猛得多。
我們跟一些旅行社打聽到,今年9月,他們的訂單呈現出斷崖式暴跌。疫情前,還能零星收到一些9月份的散客,但今年從8月中旬開始已經無所事事了。
有些旅行團供應商看到暑期旅游的火熱,過高估計了9月的旅游市場,提前跟航司拿了較多的艙位。
突如其來的爆冷,逼得他們提前低價甩掉了一部分艙位,造成了一定的損失。據他們所說,今年9月冷得實在是太突然。我們不能僅憑9月的這些現象就斷言旅游和酒店的報復性消費就此結束,但我們可以深入探討一下可能性有多大。
旅游和酒店消費火熱的根源
行業的景氣度說白了就是由供給和需求所決定的。
先看供給
旅游和酒店在疫情中遭受的重創很大,這就導致很多供給被出清。
《2023中國酒店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底,酒店業設施27.9萬家,較2020年初減少17.5%;客房總數1426.4萬間,較2020年初減少19%。其中尤其是經濟型酒店減少的比例最多。
減少的供給很難在短時間補齊,畢竟一家酒店從籌備到開張需要數月的時間。當疫情防控政策突然放開后,需求在短短的兩三個月就開始井噴,并在暑假達到高潮。
這就出現了酒店行業量價齊升的場面。
再比如,北京的導游在暑假期間可以開到2000元/天的薪酬,同樣是因為疫情期間一部分導游轉行,短期供給不足,而暑假游爆發的太突然。
景區方面,部分景區的每日預約限額較疫情前大幅減少,同時驗票和安檢效率也較為低下,既無法滿足居民旺盛的旅游需求,也導致旅游體驗不盡如人意。
再看看需求端
疫后旅游和酒店的需求呈現出集中釋放與疤痕效應并存的特征。一方面是需求量激增,而另一方面是客單價下降。
酒店方面還比較特殊,由于疫情期間出清了大量的供給,因此某些地區的經濟型酒店房價都開出了天價。不過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消費有所降級,只不過由于供給短期無法彌補,即便經濟型酒店的價格被炒到這么高,依然只能無奈接受。
其實這種集中釋放的現象在某些行業也存在,而這些行業幾乎都是疫情期間被嚴重壓抑了需求。比如,餐飲、演唱會、音樂會、影院、醫療、會展等。
不過這些可選消費在需求短期釋放后,大都有后勁不足的跡象。
疤痕效應開始發揮作用
所謂的疤痕效應就是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人們在疫情中,經歷了失業、斷貸、破產等危機后,信心會受到很大的打擊,風險偏好會大幅降低。
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增加儲蓄、減少消費、避免風險投資、規避創業、不婚不育、宅文化興起、追求穩定等。
今年需求集中爆發的行業,也慢慢出現了疤痕效應:
1.社零中的餐飲分項開始有減速的趨勢;
2.八月份有大約67個音樂節,其中取消或延期的有21個;
3.上半年演唱會門票常常秒空,且價格昂貴,但近期不少演唱會開售多時人有余票,且票價大幅縮水。
4.八月后的會展排期大幅縮水。(秋冬往往是旺季)
疤痕效應是否會影響旅游酒店行業呢?
估計大概率會影響。
因為旅游酒店行業屬于典型的經濟后周期行業,呈現出明顯的周期特征。當經濟恢復后,企業和居民收入增加,才會加大此類可選消費。這種規律估計很難被打破。
今年前三季度的需求集中爆發后,消費很可能會回歸理性。除此之外,失業率也會對旅游酒店行業產生比較大的影響,但影響可能會滯后。
當人們面臨失業后,會產生一種心態,那就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不少年輕人在失業期間會選擇先去世界走一走,然后再考慮工作的事情。這樣的想法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暑期正好是畢業季,就業難度比較大,一部分人會選擇錯峰求職;
其次,工作后就沒有這么長的時間可以去放縱,所以趁就業前先瘋一把;
第三,應屆畢業考研的比例增加,因此本科畢業后會選擇來一趟畢業旅行。
不過這種需求不可能長期持續,畢竟口袋沒錢也維持不了多久。
而且正是因為暫時失去收入來源,他們可能更偏向于窮游。現在畢業季也過了,錢袋子也羞澀了,該工作還得去工作!
經濟復蘇力度決定行業冰期長短
今年經濟復蘇的力度并不太理想。
首先,海外進入衰退,需求降低,拖累了出口;
其次,居民對樓市的預期下降,股市低迷,產生了“負財富效應”,加上疫情疤痕效應的影響,使得消費需求不振;
第三,政策在上半年提早收手,錯失了最佳發力窗口,使得經濟二次探底;
第四,企業家預期和信心低迷導致民間投資增速放緩。
因此,經濟從坑里爬出來,估計也得是明年的事了。
那么在這個空窗期,旅游酒店行業就會迎來大考。
第一場考試:消費恢復理性,疤痕效應開始起作用;
那么9月之后會面臨需求下降,可能很難延續上半年和暑假的繁榮。
第二場考試:供給逐漸修復;
錦江酒店上半年凈增開業酒店381家,華住是207家,首旅是177家,亞朵是102家。
各連鎖品牌都在抓進速度跑馬圈地,新簽約的加盟商都在排隊入場,一些單體酒店看到生意火爆后,也在積極入場。對于酒店這種沒有多大門檻的生意來說,供給的恢復會比較快。而且不少新酒店在原來關停的老地址進行改造升級后就能開業。
但好消息是,酒店的供給在今年可能還不太容易恢復到疫情前。
第三場考試:消費習慣改變。
疫情三年改變了很多消費習慣。就商務出行來說,很多企業已經意識到,除非必要,不用親自前往,線上會議就能解決很多事。因此以后線上會議規模有增無減。
居民端,可能有不少人被培養出了宅文化,此外,人們的旅行方式也發生了比較大變化,微度假開始興起,親子游成為主流。
這就要求供給方要做出相應的改變,要能快速理解消費者偏好的變化!
經濟恢復可能正在加速
724中央政治局會議以來,政策密集出臺,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利好政策。為樓市松綁,降息,降稅,提振消費,提振股市信心,發放專項債,鼓勵民營經濟等等。
在政策發力后,經濟復蘇大概率會加速。實際上,一些經濟數據已經出現邊際改善。比如,國家統計局公布 :8月PMI比7月上升0.4個百分點,達到49.7%,其中新訂單指數達到50.2%,重回擴張期。
工業企業利潤降幅收窄,PPI出現筑底向上的跡象。由于去年7月基數很高,因此7月的出口數據很可能是拐點。
總之,一切都是時間的問題。隨著經濟緩慢恢復,旅游酒店行業也會逐漸跟隨恢復。
至于9月這場大考是否真的發生,報復性消費能否持續,有待于國慶之后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