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前言
新形勢下,海洋產業已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作為海洋經濟核心,海島旅游近年來呈現出巨大潛力。
近期,海島會客廳特邀阿蘭里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鄭光強展開對話,聚焦“藍色經濟”,探索海島目的地發展新契機。
以下為對話內容
劉照慧:隨著休閑度假需求迫切增長,旅游者逐漸傾向于尋求新興目的地和個性化旅行體驗。為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海島旅游業需不斷創新、提供獨特品質服務,以吸引多元化旅游客群。您認為未來海島旅游發展需增強哪些方面?
鄭光強:近年來,國家對發展海洋經濟越來越重視,海洋經濟已成為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有力引擎。作為海洋旅游核心承載地和主要目的地,海島與其他旅游業態相比,具有資源豐富、產品多樣、全程皆游、周期更長等特點。
但與上述特點相對應的是,海島旅游發展進程中也面臨著交通不便、公服設施不足、接待體量有限、開發成本較高等限制條件。
優勢和限制兩相平衡,常規的大眾旅游產品很難成為未來海島旅游的發展選擇。運營前置視角下,具備資源稟賦的海島發展應聚焦相對更高端的體驗游、度假游市場,通過梳理本土海島文化,進而營造豐富的度假體驗,推動海島旅游本土化、特色化發展。
在生態保護的大基調下,應持續推動海島基礎設施完善、公服體系健全、旅游產品更新等相關建設落地,通過國土空間規劃、旅游發展規劃等規劃修編,為后續各類建設和開發明確發展方向、預留用地指標,以進一步突破海島旅游發展瓶頸。
劉照慧:隨著新興旅游模式不斷演進,旅游產業生態正在呈現多樣化趨勢。海島旅游從業者需要持續關注市場、積極創新,以適應這一多變的旅游消費環境,保持市場競爭力。在此情景下,國內目的地應如何打造海島差異化旅游產品和服務?
鄭光強:當前,自駕游、定制游、主題文化游、戶外運動游、攝影藝術游等新旅游模式不斷發展壯大,海島空間特色明顯,受到新興旅游市場關注。依我之見,提升海島旅游競爭力,一在學習、二在創新。
首先是學習。參照世界級海島旅游目的地發展模式,國內海島旅游發展應圍繞“全域、全程、全時”布局,打造高品質探險、觀光、娛樂、運動、療養等產品,形成承接外溢客流的本土海島旅游產品集群。從無到有、從有到精,以優質產品吸引并留住游客。
然后是創新。其一,建立產品和設施更新基礎上的新嘗試,包括但不限于類似阿那亞模式的人文社群重構,烏鎮/博鰲模式的大型會議會展引流,越后妻有/佛山南海模式的大地藝術賦能等;其二,推動新技術在海島旅游中的應用。如試點打造數字海島景區、海島元宇宙等;其三,強化本土文化要素挖掘,引導海島生活方式、人文故事與現代時尚元素結合,構建魅力海島旅游吸引物,塑造海島旅游目的地獨特形象。
劉照慧:受經濟形勢等多方面環境因素影響,旅游用戶新消費習慣和需求將對海島旅游業定價策略、產品開發和市場推廣產生深遠影響。旅游從業者需要靈活調整產品定位和營銷策略,從而實現更廣泛的消費者吸引力。為應對消費市場主體變化,文旅企業應如何創新內容、打造文旅消費“第二曲線”?
鄭光強:需要提出的是,我們文旅行業發展的內核應該在服務,或者說多種服務集成的“產品”,客戶買單的更多的是服務而不僅僅是我們看到的酒店、餐廳、會展中心等服務空間載體。
在當前宏觀經濟市場下,其實青睞海島旅游的高凈值客群消費能力受影響相對較小。雖然該部分客戶占游客總量的比例不高,但相對體量依然很大,其前往海島旅游消費的主要因素在于產品豐富度(有無合適的旅游項目)和服務精致度(服務品質是否達到客群要求)。很多時候,是因為產品不夠出彩或者服務不夠細致,影響了游客的現場消費及后續復購。
因此,無論經濟大環境好壞,作為服務行業的文旅發展,都應該圍繞兩點進行提升:其一,存量用戶+極致服務,針對存量客群求增量營業額;其二,特定客群+創新業態+定制服務,針對細分市場研發新產品。
劉照慧:在全球范圍內,海島旅游目的地眾多,形態各異。為進一步提升自身競爭力,國內海島目的地亟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提高國際開放水平、優化營商環境、積極開展市場合作等,通過提高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進一步增強海島目的地國際競爭力,為海島旅游業的增長創造更多機會,以實現海島旅游共同發展。以舟山為例,海島目的地如何發揮自身獨特資源優勢?
鄭光強:從美國夏威夷和南亞馬爾代夫,我們不難發現,世界級海洋旅游目的地大多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獨特的文化背景。盡管其開發時間和發展背景各不相同,但共同的特點都是很好地把握并且利用了各自擁有的內部條件和外部機遇。海島旅游的國際合作,更應該聚焦于開發模式、產品策劃、規劃引導等層面的深度溝通與學習交流,通過考察調研、合作開發等多種形式,推動國際先進經驗指導本土實踐。
舟山群島是我國第一大群島,其島嶼數量相當于我國海島總數的20%,區位優越,直面長三角2億多客群。未來舟山群島的發展,首先要借鑒和學習世界級海洋旅游目的地經驗,不斷升級自身旅游產品和服務,如打造東極島深海島嶼度假體驗區、完善普陀山禪修度假產品、建設桃花島主題文化島和海島民宿集群等。
其次要圍繞國家級新區建設,嘗試構建以高級別產業峰會、高質量廣義賽事、高品質主題活動為支撐的“目的地營銷、主題營銷、節慶營銷”三級營銷火箭,以實現綜合引流,持續打造中國對外交流的海上橋頭堡、東部地區重要的海上開放門戶。
劉照慧:基于龐大的消費者基礎,特別是追求休閑度假、文化體驗和海洋親近的中產階級和家庭群體,中國海島旅游市場已在國際范圍內逐漸嶄露頭角,成為具備巨大增長潛力的關鍵客源市場,越來越多的人愿意投資時間和金錢在海島旅游上。就市場表現來看,您認為國內海島旅游前景如何?
鄭光強:我國海島環境各具特色、風光旖旎,海洋文化、民俗豐富,具備發展海島旅游良好基礎。龐大的客群市場加之按捺了三年的文旅需求快速釋放,我認為未來將迎來國內海島旅游發展的重大機遇期。
但考慮到海島這一特殊目的地存在,前有退線、紅線導致的規劃難,落地產品如同在蛋殼上雕花;后有臺風、海蝕引發的運維難,在營項目需面對更多不可抗力影響。即便面臨極佳的發展機遇,開發海島旅游依然要在空間規劃、運營預案等方面做好充足的準備。
劉照慧:鄉村旅游開發強調將游客引向偏遠和農村地區,以體驗真實的當地生活和文化。而海島通常位于偏遠地區,提供了天然的農村和自然風光,與其發展理念相輔相成。在鄉村旅游項目操作中,實際可為海島目的地帶來一系列機會。如何利用鄉村建設為海島旅游發展持續賦能?
鄭光強:我國大部分具備一定體量的海島,其實大多有村莊分布。推動島上鄉村振興和發展海島旅游本身就是并行不悖的兩個方向。
在科學的組織和合理的安排下,部分海島發展更是可以形成鄉村振興和全域旅游雙輪驅動、互融共促的發展新模式。通過鄉村振興,可以改善和優化島上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以及以村組為單位的村委會、衛生室等公服設施,持續提升海島基礎配套。通過全域旅游,立足酒店、餐飲等商業開發以及民宿、農家樂等鄉村游產品植入,可以夯實海島旅游產業基礎,吸引資本下鄉、人才回鄉,帶動村民就地、就近就業。
劉照慧:海島鄉村旅游開發旨在將海島的自然美景、鄉村風光和文化傳統融入旅游體驗中,為游客提供獨特的鄉村旅游體驗。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需強調可持續和環保的重要性,確保長期生態健康、承擔社會責任。如何推動海島鄉村可持續發展?
鄭光強:該問題其實已在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針里給出了答案,聚焦海島鄉村可持續發展,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解讀:
首先是恪守生態保護紅線。考慮到海島空間的特殊性,一切對生態保護有不良影響的因素都應該在當下予以消除。但保護不代表不發展,對生態環境無不良影響或影響可控的業態,也需予以大力支持。在保護基礎上進行產業激活,推動海島鄉村旅游市場良性發展。
其次要積極引導鄉村社區空間和社群兩重更新。推動科技、資金、人才等資源要素流向農村,在整治和優化鄉村空間環境的同時,探索破解鄉村要素制約,加速資源要素流向海島、流向農村,推動海島鄉村建設高質量發展。
最后推動鄉村文化傳承、治理創新和共同富裕。利用生態保護、產業振興、社區更新三方面協同發力,梳理和強化鄉村文化傳承,引導村集體和村民參與產業發展,推進以文旅為核心的海島共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