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
登錄前言
作為一種創新文旅業態,夜經濟不僅為文旅產業發展水平和效益的提升形成了新路徑,更成為樹立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的要素之一。
具備夜經濟產品迭代能力的操盤手,或將有更大的施展空間。
2023迎來文旅復蘇與恢復,夜經濟一馬當先,在文旅經濟中扮演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先看數據。
參考中國夜間經濟發展報告,其顯示,2020年中國夜經濟發展規模超30萬億元,到2021年增至36萬億元,到2022年已突破42萬億元。
而今年的相應數據大概率還在遞增。
這是一個宏闊的新市場。
置于社會經濟發展、一二三產業轉型升級、城市更新、目的地文旅產業重構與進階、消費趨勢演變等大小語境中,這些蓬勃的數據,也并不讓人意外。
以目的地來說,主動與被動間,文旅供需結構的變化、文旅經濟的突破發展,都需要找到更好的創新落點,夜經濟成為亮眼的入口。
一個對應供需趨勢走向、符合當地文旅發展的優質夜經濟項目,打破了白天與夜晚消費的時空藩籬,以一個新業態促成全域、全時段的文旅消費,也一定程度上沖破了不同業態間的消費限制,不僅直觀帶來更多客流及消費變現,更在于由其串聯成線、成面的社會經濟效應釋放。
當我們對夜經濟有了更多拆解分析,既算其小賬,更算其大賬,也就進一步窺探到了目的地競爭的走向、文旅經濟重構的趨勢。
夜經濟受寵走紅
國內城市的(潛在)優質文旅資源并不算缺乏,為文旅產品買單的消費群體也不欠缺,尤其年輕消費者的需求待填補空間在擴大,但優質的順應需求趨勢的文旅產品整體較為欠缺,供需不對應或失衡的境況有激化之勢,供需矛盾突出。
背后的部分真相是:國內消費更迭升級趨勢正常演變,加上疫情對客群結構及需求的影響,文旅消費內循環新格局仍在繼續形成,文旅消費加快進入新階段,文旅娛樂休閑度假消費的模式與載體都發生變化,比如城市文旅消費的場景空間及其內容,客群的消費心理和頻次等,但是承接轉化的產品供應,不管是質,還是量,都不夠匹配。
對運營方或操盤手來說,面對新業態打造及其運營的更高要求,能否找到更好的載體及路徑模式,成為占據先發優勢的關鍵。
夜經濟成為直觀的切入口。
全面恢復的夜間消費需求 圖源:中國旅游研究院
夜經濟項目正成為目的地打造文旅消費新爆點的新載體。之于城市消費,白天與夜晚的消費時間界限更加模糊化,夜晚既可視為白天消費的補充與延伸,拓展了本地人群與外地游客的消費時間邊際,但更是一個獨立消費場景存在,形成一個特色明顯的消費體驗打造場域。這一差異化而獨立的新消費場景,對目的地文旅消費的既有供給鏈帶來重塑可能,更深層次而言,夜游或夜間消費,正成為以城市空間為載體的新生活方式。
從供需角度來說,消費趨勢疊加疫情影響,城市本地游/周邊游需求走高,城市周邊休閑度假的消費頻次及其品質要求提高,其在整個城市目的地文旅消費中的倚重度也順應走高,在未來更長時間里,這一走向會更明顯。由此衍生出循環效應,即目的地需要重塑文旅產品供給體系,以對應文旅消費的新態勢,進而對城市本地游/周邊游客群帶來更多轉化和更高黏性,重新構建目的地的供需結構。
國慶紅旗飄飄節紅透青島明月山海間不夜城
夜經濟既是文旅消費新供給、新入口的重要角色之一,也正成為前述新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前端的消費形態來看,優質的夜經濟項目已脫離簡單的美化與亮化,而更注重場景化、內容化乃至IP化,“技術+藝術+文化”的產品結構中,技術是主導元素之一,以藝術化的形式將文化融入其中,形成多業態融合的創新產品供給。
而后端則體現在對目的地資源的有效挖掘、要素重構,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標/新名片、文旅新IP,帶來更深層次的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
以錦上添花文旅集團打造的部分夜經濟項目為例。其在山東青島打造的明月山海間不夜城以傳統山海經文化為內容活動基礎, 運用裸眼3D、無人機群、全息投影、數碼畫布、生態互動等技術, 打造光影秀、音樂秀、特色美陳和網紅打卡項目,以光影活動、演繹活動、互動活動、主題活動的多元展現構建文旅新目的地,為游客提供一個真正具有煙火氣息的國潮街區。
明月山海間不夜城
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6月30日明月山海間不夜城開業時,其客流已突破40萬人次,今年中秋國慶期間,其客流突破101萬人次,已成為當地消費的一個新流量池和“吸金池”。
其走紅至少有兩個核心因素。
一是不夜城將目的地的在地文化、民俗及特色資源等進行了網紅場景化演繹,“高度提煉+差異化+可體驗”,吸引外地游客前來;二是綜合化、不斷更新迭代的體驗項目,不夜城成為本地消費者文娛休閑的特色目的地。
由此,從滿足消費的角度來看,夜經濟項目有幾個核心特質:
其一,洞察消費趨勢,滿足消費需求,創造全新供給,通過文化空間、建筑空間與場景空間的構建,營造出全新的差異化體驗,成為吸引消費者出行決策的第一要素;
其二,具體而豐富的業態體系(包括不限于體驗業態、消費業態等)構建與創新,促使消費者的體驗綜合化、多元化,延長停留時間、提升消費頻次及未來消費黏性;
其三,項目品牌化、IP化,影響消費者心智,植入消費者意識,成為消費者心中的一個休閑消費乃至生活方式載體的強標識。
夜經濟的小賬與大賬
夜經濟已成為目的地繞不開的著力發展方向。這和當前環境及未來走向有很大關系。
一方面,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或內需成為當前更多的語境著重點,加上消費趨勢的規律性演變,需要新的消費載體或落點來更好的承接消費需求、激發消費潛力,新產品、新業態順勢出現;另一方面,城市產業結構逐步深層次變化,當前及未來,城市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走向是第三產業的比例走高,包括文旅業在內的服務業將會得到更多重視,以及在資源和政策等方面的傾斜支持,這也意味著供給端更新升級的重要性。
再延伸到產業發展層面,夜經濟本身持續創造經濟收益,以項目自有的“吃住行游購娛”的消費鏈,全新的消費結構,嵌入到周邊的二三產業鏈,實現互促帶動作用,對目的地的出行、住宿、餐飲、特產銷售、休閑娛樂消費、延伸項目拓展,以及就業、地方財政稅收等帶來新增量,消費、投資兩駕“馬車”既有了實質的落點,也進而優化三次產業結構,帶動目的地的區域經濟發展。
這也是評估一個新業態的當下價值與前景空間的必然邏輯:既要算小賬,更要算大賬。
一個優質的夜經濟項目不僅限于直接創造了新的消費容器,拉動新消費,也在于成為提升目的地旅游供給品質的牽引點,是目的地文旅產業鏈重塑的帶動元素,以及在形成鏈條式、持續性社會總消費結構中扮演重要角色。
錦上添花文旅集團透露的數據顯示,其操盤的梅河口東北不夜城年度內實現460萬人次客流、超10億次網絡點擊量、17次經CCTV各頻道報道,東北不夜城成為梅河口文旅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梅河口東北不夜城
參考官方統計數據,過去三年梅河口國內游客接待量分別為500萬人次、1200萬人次和2000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 140%和66.67%;國內旅游收入分別為50億,60億和70億,同比增幅均達到20%。
在這些數據中,東北不夜城發揮了持續且不小的作用。
錦上添花文旅集團操盤的另一項目——山東東平縣大宋不夜城,亦是代表之一。
東平大宋不夜城
官方數據顯示,大宋不夜城推出營業后,迅速引爆東平縣的旅游消費。今年1-2月,該縣接待游客236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9.8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45.2%、 512.3%。
大宋不夜城的火爆出圈,被山東省相關政府機構認為“東平縣的做法對全省各類傳統景區激發活力, 全面助推文旅消費升級,具有啟發借鑒意義。”
站在更高維度來看,以“不夜城”為代表的夜經濟項目,通過形成相互關聯、相互促進打造城市融合經濟體,充分激發了城市活力和消費潛力,同時還有對區域地價、房價升值,拉動第二、第三產業鏈建設發展,以及對城市品牌形象提升的潛在價值等,可計入的經濟效益空間更大。
目的地夜經濟的精彩“大戲”上演
當前所言夜經濟,其實已非早先的1.0階段,而是進入2.0乃至3.0階段的形態,夜經濟項目的更新迭代,既是項目自身能否保有持續競爭力的要點,也是文旅消費供需結構變化要求的必然,以及夜經濟能否構建以其為核心角色的消費生態圈,進而對目的地文旅消費鏈、產業鏈及社會經濟發展產生足夠效能的關鍵。
當下及未來,目的地夜經濟都處于一個較好的發展語境中,其再演變的影響因素有多個。
消費端。夜經濟之于白天消費的補充延展和鏈條化,以及作為全新而獨立的消費形態或場景,成為文旅新消費、城市新消費的重要載體屬性趨強,對目的地來說,不管時主動擁抱,還是被動接受,都是需要順應的趨勢,在愈加激烈的目的地競爭中,通過夜經濟來創造新的消費潮流,加快供需結構良性演變,是必須做的功課。
持續走高的市場需求也是關鍵支撐。
商務部曾發布的城市居民消費習慣調查報告顯示,我國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大型商場每天18時至22時的銷售額占比超過全天銷售總額的50%。
城市更新由大拆大建轉入存量更新的路徑轉變,也提供了一個視角。城市空間正處于增量時代轉變為存量時代的變革創新周期,城市既有空間的產品業態優化或新增,形成新的消費體驗場景,與夜經濟的進階形成一定交叉重疊,也即同一空間在不同時間里基于“新場景+新業態”實現了更新升級,與城市龐大的中產階層消費崛起、年輕人尤其95后與Z世代的新消費需求呼應。這也可視為城市文商旅的底層邏輯之一。
前述的城市本地游/周邊游的走高,疫情是重要催化因素之一,加快了城市休閑度假需求的高頻次化、短距離化,圍繞目的地本地及其周邊都市消費客群而打造的夜經濟項目,數量會更多。
更宏觀的層面來說,夜經濟作為一種創新文旅業態,不僅為文旅產業發展水平和效益的提升形成了新路徑,更成為樹立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的要素之一(目的地在地優質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及其產品化,是文化自信的市場路徑,已更受重視,講好當地文化故事,也就是講好中國故事),推動文化與社會、經濟、科技等各領域的融合創新發展。
供給端。更多的夜經濟項目“操盤手”出現,不斷的推陳出新,基于在不同目的地的產品/服務等差異化復制能力,實現了不同產品在不同目的地的落地、迭代升級,在供需兩端實現對應。
繼續以錦上添花文旅集團為例。根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該集團目前已在山東青島、泰安與臨沂、吉林梅河口、廣西南寧與象州、湖北武漢、寧夏石嘴山、新疆烏魯木齊、陜西銅川、河北唐山等地落地夜經濟項目。
木蘭不夜城
它們的共性是:深度挖掘在地特質明顯的文化資源及IP化、文商旅綜合體產品化、目的地新名片、文旅消費集成化與鏈條化。
多個不同夜經濟項目的持續成功,驗證了夜經濟的空間前景,也佐證了錦上添花文旅集團的操盤及進化能力。“多快好省”是其項目的部分要義,即多:帶來300-2000萬客流量;快:48天建設好開門迎客;好:創造10億-50億GDP的空間;省:只需要傳統文旅項目十分之一投資。
接下來,具備夜經濟產品迭代能力的操盤手,也將有更大的施展空間。
政策端。政策是社會經濟發展現狀的應時產物,也是促進發展的催化劑。
早在2019年8月,國辦發布《進一步激發文化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提出發展假日經濟和夜間經濟,同時大力發展夜間文旅,把夜間經濟和文旅概念進行了融合。
《進一步激發文化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
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10月,全國發布夜間經濟、夜間旅游相關政策的規劃城市已超過40余家。
近至十四五文旅發展規劃等頂層設計中,對夜經濟也有不少著墨,包括“大力發展夜間經濟,推進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建設”、“發展夜間旅游和假日經濟,拓展旅游時空范圍”、“建設 200 個以上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擴大夜間消費規模”等。
夜經濟正處于較長期的政策紅利中,有助于推動其發展。背后也映射出:國家與地方產業轉型升級、文旅經濟發展潛在勢能等因素推動下,文旅經濟在國家及地方層面被提至更高發展層級,權重加碼;地方政府推動城鎮化建設與城市形象提升訴求下,文旅投資的領域結構發生變化。
諸多因素下,夜經濟的精彩“大戲”還未完整呈現。